骆驼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汉唐之所以张者,皆唯畜牧之盛也,唐代 [复制链接]

1#

唐代标志性事物之一就是骆驼,月夜下骆驼队行走在沙丘上的画面可以和古代陆上丝绸之路划等号,唐三彩很多也是以骆驼的形象出现。

最早在先秦的文献中记载了骆驼这种动物,那时名字叫“封牛”,封是封土堆,意思是有驼峰的大牛,很形象。另外比较普遍使用的就是橐驼(tuótuó),橐是口袋的意思。橐驼这个名字一直使用到唐末,骆驼在唐代应该是口语化的称呼。

在唐代,骆驼的作用和牛差不多,能驮运货物,能拉车,皮、毛、乳、肉都可以应用,尤其在西域沙漠戈壁地带,骆驼的适应性要比牛强得多。

经由陆上丝绸之路的商旅,多以骆驼作为主要交通工具,从唐代绘画当中也能看出,胡商与骆驼是标配,丝绸之路必定有骆驼商队的存在。

骆驼的主要用处是用来驮运重物,史书上有不少这方面的记录,开元年间,因为长安的井水不好,只能用来盥洗,就每天用数十头骆驼驮运净水给皇宫使用。

唐代开始北方的游牧民族也有一些开始了作物种植的行为,有用骆驼耕地的记录。在中原,牛的价格要低一些,骆驼虽然也能用于耕地,但用来驮运货物明显更为合算。

骆驼毛也是一种纺织原材料,分粗细两种,粗者为毛、细者为绒,河西、朔方一带有驼毛褐这种土特产的进贡,但当时纺织技术比较原始,应该只能制成毡子之类粗笨的东西。

在军事上骆驼更多的属于后勤的一部分,只有极少记录证明了也有骆驼冲阵,但就如田单火牛阵一样,只是一种突发奇想的行为,并非西方大食成建制的骆驼骑兵。

用来作为交通工具的骆驼往往是白骆驼,号称能日行五百里。一般骆驼都是褐色皮毛的,白毛骆驼相对罕有,后世清朝蒙古草原上的各部族向中原政权进贡“九白”是传统礼仪,就是八匹白马和一头白骆驼。

传说中还有一种更神骏的骆驼叫明驼,唐人笔记小说《酉阳杂俎》中记载能日行千里,“驼卧,腹不帖地,屈足漏明,则行千里”,赶上快马了。

明末清初百科图书《夜航船》中说唐代有明驼使,专门用来传递边塞军机,杨贵妃曾经私自用明驼使给安禄山送过荔枝。明驼这个词,还有更不靠谱的解释,宋代小说《杨太真传》中说,“明驼使,腹下有毛,夜能明,日驰五百里”,这就没法听了。

古人即是今人,用骆驼给人起外号古今皆有。

唐人笔记小说《朝野佥载》中记载了一个官员,因为此人个子高大,走路时喜欢昂头,被称为“望柳骆驼”。柳宗元的《柳河东集》中也记载了一个叫“郭橐驼”的人,此人有病总是佝偻身子,走路像是趴在地上隆着背。

这些人都是高官或者富商,他们的外号流传下来了,民间普通百姓被起这种外号的估计更是普遍。后世老舍先生《骆驼祥子》主人公祥子的外号就是骆驼,取的是身材高大,又以拉车为生,内涵稍有区别。

骆驼如此普遍,很多事物都以骆驼命名,一种前端弯曲的乐器叫骆驼管,唐末蜀中流行的一种前端弯曲的手杖被称为骆驼杖,有隆起的桥梁被称为骆驼桥,等等。

九寺之一太仆寺之下的牧监是唐代专门负责牲畜繁育的机构,“掌群牧孳课之事”,相当于官方牧场。牧监也是官位,最高的上牧监是从五品下,算是事务性官僚当中品级比较高的了。(《旧唐书》)

唐代共有六十五个牧监,主要以养马为主,也包括牛羊骆驼等其他杂畜的繁育。

《唐律疏议》中规定,在牧监繁育牲畜要达到基本的成活率和繁殖新增率,骆驼允许年死亡率7%,新从外藩进贡或者缴获的死亡率最高可以达到15%;每头母骆驼,规定三年至少要繁育出70头骆驼崽。如果碰到牲畜疫病,允许的死亡率要参照周边私人牧场。没有完成任务的、或者死亡丢失比例过高的牧人,要受到鞭刑、杖刑或者流刑处罚。

唐代的五大牧区当中,只有东北的范阳平卢牧区没有骆驼繁育,其他青海、河西陇右、河东、朔方等地都有大量的马匹和骆驼,后来青海被吐蕃占领,唐王朝仍然有足够的牲畜牧场。

《唐会要》中记载,在天宝十三载,当时所有牧监中共有马匹32.6万匹、牛7.5万头,羊20万头,骆驼数量少,有头。

考虑到牧监是用来繁育牲畜的牧场,牲畜一旦成年就要投入使用,在使用中的马匹和骆驼的数量更高,估算当时大唐官方役使的骆驼应该在千头这个数量级,民间更是远远超过这个数量。

牧监里繁育的牲畜长成,就送到太仆寺分派,太仆寺下辖的典厩署、典牧署、沙苑监主要负责皇宫和官方的牲畜使用。

典厩署是负责牲畜役使的主要机构,相当于皇家车队。

典牧署类似皇家肉类制品厂,牲畜幼崽和乳品在这里被制造各种奶制品和肉脯制品,供皇宫食用。

沙苑监负责大宗肉食,主要是牛羊肉,供宴会祭祀以及皇宫食用,百官们如果按规定有待遇,该供给的肉食也由沙苑监负责。

太仆寺是专门为皇帝服务的,与之对应的是太子也有太子仆寺,基本上为皇帝服务的机构有什么,为太子服务的机构也有一套,当然规模要小一些。

皇帝的禁军中使用的牲畜包括马匹和骆驼,由门下省下辖的殿中省尚乘局负责管理,后来武则天时期设立了很多临时性差遣,称为使职,包括群牧使、监牧使、闲厩使、飞龙使等,在李隆基时期又逐渐把这些使职固定化,尚乘局的牲畜管理使用的功能逐渐名存实亡。

其他军队使用的牲畜由兵部下辖的驾部负责管理,还包括天下一千六百三十九个驿站,同时监牧也接受驾部的双重管理。

整个大唐牲畜的管理体系就是牧监负责繁育,太仆寺、尚乘局(各使职)、驾部负责使用。牲畜除了自己繁育之外,还有大量缴获、进贡以及交易而来的。

骆驼是其中仅小于大象的大型牲畜,不像大象基本上就是个玩物,骆驼作用很大,所以待遇也不差。当然,和战马这种最重要的战略资源还是没法比的,数量也要比马匹少得多。

《唐六典》中规定,每四头骆驼要安排一名牧夫负责管理,每天要供应一斗豆子、三合食盐、一抱干草,并根据季节变化适当进行调整。规定很是细致,除了骆驼之外,其他马、骡、牛、羊乃至大象都有待遇,当然大象个头最大,供应量也是最多。

对于骆驼的使用也有很多规定,包括不得轻易让骆驼受伤、要及时治疗疾病、不得随意杀死、不能用官驼驮运私人货物等等,违反者要受到罚款、鞭刑、杖刑等处罚。

每头牲畜都有档案记录,在骆驼脸上印上文字,“驼、羊则官名志其颊”。官方牲畜如此,私人的也要做记号,这些印记也是辨别骆驼主人的重要依据,骆驼走失了或者有权属纠纷,就凭印记来确定归属。(《唐六典》)

王夫之曾说:“汉唐之所以张者,皆唯畜牧之盛也。”汉唐都是占据了足够广阔的畜牧地区,马匹、牛、羊、骆驼等牲畜大大增强了中原政权的生产力发展和人民身体素质。但这只是汉唐扩张的结果而非原因,碰到后世一些想花钱买和平的王朝,把畜牧地区送给它也守不住。

用数学和工程的思维方式去解读历史,妄图以古喻今。理工男读历史,欢迎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