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侯慧琴文/摄)诙谐的“老鼠嫁女”、壮观的“丝绸之路代代行”、精致的“蛤蟆背斗”……数百件花馍作品件件精美,让人称绝。昨天上午,第二届山西花馍艺术展在中华傅山园拉开帷幕,来自我省多地的花馍艺术传承人展示了绝活儿。
“这个花馍叫‘核桃虫抱供巍巍不动’,一般用于结婚和祝寿,表示事业稳固……”昨天上午9时许,中华傅山园内张灯结彩,来自汾阳的张彪正专注地为大家讲解花馍的故事。他手下的花馍,一只胖胖的“虫子”嘴咬核桃,故名为核桃虫,环抱着菊花等供品。另一组花馍作品中,蛤蟆背着斗,上面是一条条活灵活现的金鱼,名为“蛤蟆背斗年年有余”,在汾阳当地用于40岁和60岁生辰祝寿。张彪今年20岁,受母亲王玉兰的影响,喜欢花馍艺术,已学习了3年,成为汾阳玉兰花馍新一代传承人。41岁王文娟来自襄汾,为临汾市花馍非物质文化遗产第4代传承人。她做的“花箍栏”很精致,花朵以南瓜汁上色,每片花瓣的纹理都不同,似乎在风中轻轻摇摆。王文娟的太姥爷、姥姥、妈妈都是花馍制作高手。受家庭影响,她17岁的女儿白岩枫也喜欢做花馍,摊位上摆放的小刺猬等工艺品,便是女儿的杰作。
介休冯树生带来的“丝绸之路代代行”大型花馍让人眼前一亮。9只骆驼由人牵着,分别驮着汾酒、老陈醋、介休琉璃、植物种子等。这组长3米、宽0.4米的花馍小品全部为面团和制,骆驼毛纤毫毕现,人物眼神生动,再现了当年晋商的艰辛和伟大,也包含着“一带一路”的重大意义。43岁的冯树生是晋中市花馍非物质文化传承人,他的花馍不仅追求“形似”,更注重结合时代精神,挖掘山西本土文化内涵。
本次花馍展由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市文联、市非遗中心、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尖草坪区文化局等部门主办,中华傅山园、老家山西微平台等承办,从正月初九延续到正月十七。主办方表示,此次花馍展共有33位花馍传承人参加。让人惊喜的是,此次前来的传承人不再是年迈的老者,增加了不少年轻人,让人感受到花馍的活力和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