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驼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请回答2022,我读过的最好的一本书 [复制链接]

1#

在热播剧《请回答》中,这句经典台词让人记忆犹新,“年,虽然有冷战,但内心却火热,虽然不富裕,但却有段内心温暖的岁月”。

刚刚翻篇的年,每个人的感受恐怕不尽相同,但是对于爱书的人而言,内心却是火热而温暖的,他们致力于在阅读中理解时代,在时代之中规划阅读,由此收获了不足为外人道的独家记忆,感受到了思想的快乐和审美的慰藉。

有的读者在书中与诗词相遇,理解古代诗人的审美意趣和心魂志意;有的读者学会用科学去丈量大自然的神秘与美好;有的读者从“电车难题”中体悟到谁都无权扮演上帝,道德应该用来约束自己,而不是指责甚至操纵别人;有的读者在字里行间明白自己是家乡老古树上吹出去的种子,想在大城市里找到属于自己的土地,也想离家乡更近一点。

英国作家毛姆曾经说过,“培养阅读的习惯能够为你筑造一座避难所,让你逃脱几乎人世间的所有悲哀。”在直面人生的路上,别忘了与阅读为伴。

下面选出的个人年度之书的阅读感悟,来自于北大社书评群、书友群的读者们,其中也许没有高深的见解,但是谈论的都是切身的体会,因此让人倍感亲切,相信对大家选书看书有所帮助。

01

文史类

《唐宋词十七讲》

作者:叶嘉莹

《唐宋词十七讲》原为年叶嘉莹先后在北京、沈阳、大连三地连续所作的一系列讲演的整理稿,首次出版后,被学界誉为“一部完整的唐宋词史”,更被大众读者当作“唐宋词入门”的经典书籍。

木木吖的小时光(今日头条):

与以前上课的时候老师讲得不同的是,叶先生是在讲诗词,又不仅仅是在讲诗词,她会结合作者的历史背景、生平经历、性格学养、写作艺术等各方面来进行分析。而且在讲一首词的时候,又会引经据典,找到很多与其相关的诗词来佐证,趣味无穷,特别过瘾。

凌威笑笑(小红书):

一首诗当你看不到它的美与深意,那它于你而言就是一阵微风,飘过即消失,未来也很难再想起,而当我读完叶嘉莹先生在《唐宋词十七讲》对温庭筠《菩萨蛮》的分析时,一下有了不同阶层的认识。叶嘉莹先生对这首诗几乎是逐句逐字来讲的,再解释整句话的意思,最后揭示全诗的意境和美好。诗句经过她的解读,剥去表面的浮云,让人一眼看到更丰富的东西。

无情无花(豆瓣):

叶先生讲诗、词,一个特点是不给诗人、词人设限制。苏轼、辛弃疾都是豪放派词人的代表,他们就不婉约了吗?其实不是,他们的词中又很多婉约的意志。陶渊明有“隐逸”思想,那他就是消极的吗?还真不是,他也有自己的持守。所以,叶先生给了我们一个思路,读诗、词或者做事时,不要先入为主。

夏颜秋的小时光(微博):

叶嘉莹先生是博学的,对唐宋词信手拈来,如数家珍。随着深入地阅读,很难不被她的诗词素养所折服。词之雅郑,在神不在貌,想读懂词,还是要多读多品。

《异乡人》

作者:加缪

桑者闲闲(豆瓣):

这本书篇幅不长,读完却有一种怅然若失的感觉。不同的人眼中有不同的默尔索。不同时期读《异乡人》也会有不同的感受,大学期间读罢此书,觉得为何会有如此荒谬与社会格格不入之人,认为是默尔索不能适应社会的规则,认可这个社会的规则。随着年龄的增长,再次读完这本书,反而觉得默尔索的生活精神是难能可贵的,这个社会是荒诞无稽的。

王小线(小红书):

这本书中出现“荒诞”这个词屈指可数,但是却又无不透露着荒诞。目前来说,这本书带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当你不遵守社会规则时,你就注定要被消灭。当你不愿意撒谎,只能接受自己心中的真相时,你就成了边缘人。不合群,你就是局外人?不,一定不是这样的。

《骆驼与轮子》

作者:[美]理查德·W.布利特

木卯·言兑(豆瓣):

读完这本北大社的《骆驼与轮子》,我感觉这种充满了各种“很难用得到的冷知识”的书应该注意起一个特别些的标题,正经一些的如《骆驼史话》、诙谐一点的如《骆驼的那些事儿》、骚情一些的如《“骆“家传奇》,都比《骆驼与轮子》要好一丢丢。归根结底,全书本质上是有趣的骆驼运输史。

《东晋门阀政治》

作者:田余庆

未晚书斋(豆瓣):

历史类书籍很多,看过这本后,我愿把它排在推荐前列。田余庆先生擅长考证,真实的历史比推理小说还要有趣,历史学家的推理能力,比柯南还要福尔摩斯。想写小说的朋友们,可以参考这本书,门阀之间的勾心斗角,人物的心思和谋略,故事的开始和发展,描绘的淋漓尽致。

《科学革命的结构(新译精装版)》

作者:托马斯·库恩

自在有我(豆瓣):

库恩在这本书中,用“范式”这样一个独具特色的词汇,论述着科学发展过程中深刻的变革。正是这本书让“范式”这样一个词汇成为在所有领域都不断被应用的常规词汇。它被称为“改变了人们理解世界的方式的‘出圈’名著,掀起世界性的阅读热潮”,并不断的在超出科学史的领域被应用、被借鉴,可见它的江湖地位。

02

社科类

《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中译本第二版)》

作者:欧文?戈夫曼

别逗(小红书):

作者毫不讳言用戏剧表演模式分析生活中的“表演”的不足之处。舞台呈现的是虚假的事情,而生活中的表演更真实,甚至未经彩排;舞台上只有演员没有观众,而生活的舞台上,互动的双方既是演员又互为彼此的观众。世界是个大舞台,男男女女皆为演员,你方唱罢我登场。不知道读了这本书之后,大家能否演出更为精彩的人生大戏呢?

音离畅书斋(红书):

一种社会角色总是包含了一个或一个以上的角色,其中的每一个角色都可由表演者在一系列场合下对各种同类观众或由同样的人组成的观众呈现。世界是一个舞台,我们只是其中一个“不断在做自我展示的演员”,希望我们都能找到真实自我,看清周遭。

吕迪亚(豆瓣):

本书作者一再强调参与表演的剧班之间心照不宣形成的一种和平的一致的状态,小到同事之间,大到国家外交官之间。我想这种状态可以通俗地称其为“体面”,也就是我们俗话说的:不要撕破脸。一旦表演者与观众之间撕破脸,或者表演者玩世不恭、自说自话,或者观众打破平衡、横加指责,那么就会发生暴力,至少是不和谐。

《中国人的习惯》

作者:邱泽奇

和娃读书画画的子玥(小红书):

明清时期的文人志士有一种论断叫做:读书入迷,不伺思考,也是玩物丧志。读书读傻了,莫非指的就是这种“玩物丧志”式的读书人呢?发人深省!

子玥长安(知乎):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读书前,先想清楚:读什么,怎么读,读完之后呢,怎么做?带着批判性思维去读书,犹如用“放大镜”去找茬,在和作者思辨的过程中,深化书中所得所获,化为己用,学以致用,知行合一,妙哉妙哉!

小鱼啃腿(简书):

《中国人的习惯》这本书通过古文献来分析我们全方位的习惯,诸如思维习惯,社会习惯,工作学习的习惯等等。但不论个人习惯还是社会习惯,我们是否想过,这些习惯从哪里来呢?

《舆论》

作者:[美]沃尔特·李普曼

桑者闲闲(豆瓣):

书中李普曼用了很多例子给我们解释了新闻是怎么在新闻机构的手掌中被书写甚至篡改并传播到大众那里的,以及新闻舆论是如何被政客门审查和操纵,盲从的公众在成见,时间,空间,兴趣,语言,观念的差异下是如何诠释新闻舆论甚至被其左右的。有的书只影响读者的感情,有的书却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思维方式,《舆论》因其深刻的思想而伟大。

漫步书香墨海寻找繁星(小红书):

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兴起,部分有心之人喜欢利用网络舆情,其实这并非他们折服于大众的智慧,他们想利用人的善良天性,此类恶意行为是对公众的证据意识的一种羞辱,让需要讨公道的人无路可走!

沃尔特·李普曼的《舆论》,刷新了我对现实的认知,发现人在这个功绩社会中生存,要想格物致知、正德厚生,不仅需要慎思明辨的理性思维和科学逻辑的思考方法,还要善于运用理性的力量!

《乡土中国》

作者:费孝通

Leonardo(小红书):

《乡土中国》一书自年初版以来广为社会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