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驼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李硕沙皇俄国是如何征服中亚的 [复制链接]

1#
北京中科白癜风是几级医院 https://m.39.net/pf/a_4651571.html

李硕《俄国征服中亚战记》,中信出版集团,年5月

入选“中国好书”的《孔子大历史》、《南北战争三百年》作者李硕新作,生动讲述19世纪俄国在中亚的扩张进程,再现历史真相。

内容简介

继《南北战争三百年》《孔子大历史》之后,李硕再出新作。这次他把目光重归自己的老本行战争历史,不同的却是将聚光灯转向了19世纪的中亚世界。他借用曾亲历俄国征服中亚战争的捷连季耶夫《征服中亚史》三卷本,来讲述19世纪俄国在中亚近21年的扩张历程。

本书很大的特点在于作者通过各种资料的补充,力图再现中亚内陆世界的地理环境和人文风貌,给读者以身临其境之感。

书中涵盖近多幅图片,有些是随军画家创作的纪实油画,有些为当时拍摄的彩色照片,作者乃至找到19世界中亚世界的地势地图,标注行军路线,并为战场的地理环境做出详细注解,进行战场还原。

另外,作者还在书中补充了大量当时兵器发展历程的背景介绍。19世纪枪炮火药随战争的需求获得飞速发展,在俄国正规军与中亚游牧散军交锋时,兵器的优势被大大凸显出来,一场场战争,为一次次军事技术的革新找到最合适的试验场地。

撰写本书时作者身处新疆,天山脚下,这里冬季白雪皑皑,夏季阳光炽烈,春秋大风狂作,不同的地貌风俗触发且逼迫作者进行记录。在作者看来,新疆和中亚都是广义上的“内亚”,两千年来,汉人走进西域,甚至穿过中亚,前往印度或者西亚;西域甚至来自更遥远的西方的人也一波波进入中原。

这些远行者踏过戈壁,翻越天山葱岭,涉渡流沙之河,和19世纪里俄国人看到的风景,感受到的新奇、艰辛没太大区别,而俄国人留下的记载最多、最详细。

所以,此书不仅是想写俄国或战争,也是想从一个角度展示、还原古老丝路的风貌。解忧公主、班超、鸠摩罗什、玄奘和尚、岑参、丘处机、林则徐等人一路看到的,大致也是这些。进入21世纪,中国人又要睁眼看世界,还有“带与路”的考量与探索,更需要对帕米尔以西那个陌生世界多一些了解。

作者简介

李硕,清华大学历史系硕士、博士,现供职于新疆大学,从事中国古代历史、边疆民族问题研究。著有《南北战争三百年》《从大漠绿洲到玉石山谷》《孔子大历史》等。其中《孔子大历史》入选年度“中国好书”,是罗振宇年度精选好书,获得读者的广泛欢迎。

*以下内容节选自该书部分章节,标题为编者所拟,感谢中信出版集团授权发布!

沙皇俄国是如何征服中亚的?

李硕

大陆帝国横空出世

先来看一幅肖像画。

这是一个东方相貌的男子,穿着19世纪俄式军官制服、皮鞋,留着俄式发型和胡须,手中是一册精装的印刷书籍。这些体现出近代俄国-欧洲元素。男子身后,是阿尔泰群山之间的草原,有游牧人的毡房和畜群。

他叫乔坎·瓦里汗诺夫(ChokanChingisovichValihanov,-),出自一个哈萨克部落首领家族,由于连续数代被俄国统治,有些部落上层人物逐渐俄罗斯化。瓦里汗诺夫自幼接受俄国军校教育,又在俄军中担任军官,身兼边境情报搜集和地理学调查工作,还记录了哈萨克人的大量口传历史、文学作品,是哈萨克近代文化的奠基者。

这是年代初,中国刚刚经历第二次鸦片战争,圆明园被焚毁。俄国人对中亚绿洲的征服也即将掀起高潮。

我们先简单介绍一下“中亚”。毕竟,中国人还对这块亚欧大陆的“心脏地带”还缺乏足够的了解。

狭义的中亚,是苏联解体之后独立的五个国家: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这里处在大陆深处,远离海洋,干旱少雨,以至一百年前的欧洲探险家把这里称为“干亚洲”。干旱气候造成了广阔的戈壁、沙漠,放牧骆驼和羊的游牧族才能生息其间。

只有和中国交界的帕米尔高原、天山山脉深处,才有一些不大的丰饶草原和森林地带。山间融雪汇成河流,流入沙漠荒原深处,形成了一些零星的绿洲。只有这种绿洲才能容纳一点农业,形成城市和小型国家。

这种地理环境,注定只能养活较少的人口,不会有发达的经济和庞大的帝国。它还受到周边各游牧和农业帝国的交替统治,从古希腊的亚历山大大帝到成吉思汗,从大唐到阿拉伯帝国,最后是俄国人的统治。

在大航海时代以前,这里是丝路贸易的枢纽,东亚、南亚与欧洲交通的主干道,佛教、拜火教(琐罗亚斯德教)、摩尼教、伊斯兰教都经过这里传入中国。但环球航海兴起之后,中亚逐渐成了被世人遗忘的角落。

绿洲是中亚世界的“文明中心”,但它们零星分布在沙漠和群山包围之中,地理环境封闭,沟通东西方的商道又带来了遥远地区的奢侈品和大量财富。这有时会让绿洲统治者夜郎自大,忘乎所以。在历史上,这种狂妄有时会激怒远方的强大帝国,招来灭顶之灾。

西汉时,汉武帝得知西方的大宛国产汗血宝马,派使者带礼物前去交换。大宛在费尔干纳盆地(近代属浩罕国),大宛王不肯做这笔交易,反而杀了汉使,抢了财物,使汉武帝大怒,两度派兵攻打大宛。最后,大宛贵族们看到大难临头,便合谋杀了国王,献马求和。

在成吉思汗刚刚崛起时,中亚也出现了一个强盛的苏丹国:花剌子模,它不仅统一了中亚各绿洲,还控制了印度西北部、阿富汗、波斯和伊拉克。成吉思汗向花剌子模派遣了一个庞大商队,带着从中国(金朝)抢掠的财宝进行贸易。花剌子模人杀了这队商人,侵吞了货物,导致蒙古大军第一次西征,花剌子模亡国,城市遭到毁灭,居民被屠杀殆尽。

当然,中亚离各文明中心都太遥远,遭到惩戒的时候毕竟不多,绿洲的生活也比较封闭。更多时间里,这里还是夜郎国的生活模式。

明朝初期,中亚地区出现了一位大征服者,瘸子帖木儿,他征服的范围堪比花剌子模,定都撒马尔罕城。帖木儿最初向明朝称臣纳贡,朱元璋一时乐观,以为真的可以管辖中亚,便向撒马尔罕派出了一个使团,还带了一千五百人的军队。他们历尽千辛万苦到了撒马尔罕,然后莫名其妙全军覆没,史书里也查找不到他们的下落。

朱元璋没有成吉思汗的血性,只得忍下了这口气。帖木儿从此开始轻视大明朝。朱元璋死后,帖木儿集结大军,准备征服中国,可他刚出征就病死了,中亚再次归于沉寂。

沙皇帝国:一百年从欧洲到美洲

和中国一样,俄罗斯也经历过蒙古统治时期。统治俄罗斯的蒙古帝国叫“钦察汗国”或“金帐汗国”,这些蒙古统治者受环境影响,逐渐皈依了伊斯兰教,而且慢慢忘掉了蒙古语,改成了突厥语,不过他们还记得,自己是成吉思汗的子孙。俄国人给他们叫“鞑靼人”。

被“鞑靼人”统治的三百年里,俄罗斯人还坚持着自己的东正教(基督教的东方分支)和俄语(斯拉夫语),没有被同化成伊斯兰教和突厥语。不然,人类的历史就要大篇幅改写。

进入16世纪,明朝后期,俄国人才挣脱了蒙古统治,以莫斯科公国为中心四下扩张。这时的葡萄牙、西班牙殖民者正在乘帆船探索全球。当时俄国的南方、东方是四个鞑靼汗国。几十年内,俄国人吞并了喀山、阿斯特拉罕和西伯利亚汗国。仅存的克里米亚汗国向土耳其人称臣,以对抗俄国。到16世纪末,俄国西南方是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东南方则接触到了中亚草原——今天的哈萨克斯坦。

当时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占据着从阿拉伯世界到东南欧的广大疆域,实力强大,是俄国的劲敌。俄、土间的战争断断续续进行了几百年,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解体。

在崛起之初,俄罗斯人优先向东扩张。对于炎热的中亚沙漠地带,俄国人曾试探、觊觎,但未能轻易得手,那是个他们很不熟悉的自然环境。

犹如习惯了寒冷北极的白熊和棕熊,俄国人最初只能沿西伯利亚东进。靠着西欧传入的火枪和火炮,在明朝最后的一百年里(-年代),俄国人占据了整个西伯利亚,推进到太平洋,甚至占领了美洲的阿拉斯加半岛。这一线都是寒带针叶林和极地苔原,俄国人并不陌生。

伴随着这个过程,大海上的霸主相继换成了葡萄牙人、荷兰人、英国人。俄国人则一直掌控着亚欧大陆的北半部。

俄国人在大陆上扩张,不全是沙皇政府的亲力亲为,还有很大的民间成分,这就是著名的“哥萨克”勇士。

在年代之前,俄国一直实行农奴制,农奴是地主的私人财物,处境很差。所以有很多农奴逃亡到南部、东部的边疆草原上安家谋生。那里没有地主,也没有沙皇政府的收税官。这些生活在大草原上的俄国逃亡者,被称为“哥萨克”,这个词来自突厥语,意思是流浪者、自由人。

而另一个民族——“哈萨克”的族名,其实也是这个词。但两者的族源、语言、信仰完全不一样。哥萨克说俄语、信仰东正教;哈萨克则是突厥语族,信伊斯兰教。

和草原上的游牧者相比,哥萨克们过的是农业定居生活。但和俄国腹地相比,他们饲养的牛马牲畜更多,更像是牧人。哥萨克便是俄国势力深入大陆的触角,征服战争的探路者。后来,他们逐渐被沙皇政府招安,自备战马入伍从军。这就是大名鼎鼎的帝俄哥萨克骑兵。

当俄国人占领了整个西伯利亚后,才回过身来,打量干旱的中亚世界。

这时的中亚,有三个比较“正式”的国家:布哈拉、希瓦、浩罕,主要在今天乌兹别克斯坦境内,占据着最主要的农业绿洲。锡尔河和阿姆河一北一南,流入咸海,农业绿洲主要在这两条河之间,这里是中亚文明中心的“两河”地区(并非伊拉克的两河流域)。

两河绿洲之外,主要是游牧部落,没有形成国家。有的是干旱沙漠里的牧人,如土库曼人;也有高原山地的牧人,比如吉尔吉斯和塔吉克人。它们时而向绿洲国家称臣,但一直有很大独立性。

现代卫星地图上的三汗国势力范围(19世纪初格局)。荒漠中的绿色,是人烟稠密的农业绿洲,天山里的绿色则是草原和森林。可以看到,现在的咸海已基本干涸。中亚普遍比较干旱,只有和中国交界处的山地绿色较多。

三个绿洲小国的统治者,都是来自草原的游牧族后裔。按照草原统治者称“可汗”的习惯,它们被称为“中亚三汗国”,统治者的世系都可以追溯到成吉思汗的一位六代孙——金帐汗国的“乌兹别克”大汗(也译成“月即别”),他是统治俄罗斯地区的蒙古汗王,“乌兹别克”的族名便由他而来。但游牧的蒙古乌兹别克人已经被中亚绿洲同化:说突厥语,信仰伊斯兰教,放弃了游牧生活,习惯农业和定居。

北方大草原上,哈萨克各部落的头人也属于乌兹别克汗王后裔,但依旧保持着游牧生活,自由自在的草原生活并不需要君王和政府,所以哈萨克人一直生活在部落时代,没有王权。

-,三次远征希瓦

当俄国势力逐渐靠近中亚时,距离稍近的是希瓦汗国,它和“花剌子模”是同一个词,位于阿姆河注入咸海的三角洲地带。从十五世纪开始的二百多年里,俄国人曾至少三次试图远征希瓦绿洲,结果要么是全军覆没,要么无疾而终。

年夏(明朝万历三十年),一千名哥萨克远征希瓦。俄国官方史料没有记载这次行动,很可能是尚未被招安的哥萨克擅自所为。据后来希瓦人的传说,这些哥萨克沿着里海东岸穿过荒原,突然闯入希瓦绿洲,占领了乌尔根齐城,抢掠了大量财物和两千多少年男女。当他们返回时,被希瓦军队截住去路,双方激战二十多天,哥萨克退路断绝,只能自相残杀而食,最后全军覆没。

此后一百年里,俄国人再没打过希瓦的主意。

到18世纪初,经过沙皇彼得一世的改革,俄国国力增强,扩张势头更猛。彼得一世产生了一个异想天开的宏大计划:进占中亚,沿着历代征服者之路翻越兴都库什山,攻占富庶的印度,获得黄金和印度洋的出海口。

年,康熙五十四年,康熙皇帝正密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