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唐三彩”,并不是什么科学的陶瓷分类,而是民国古董商的发明的名词。科学上说,唐三彩大致是指唐代流行的一种二次烧制的彩色低温釉陶。
这个名字并非完全可以完全字面意思理解,需要解释两点:
第一,唐三彩并非只有三种色彩,红、黄、褐、蓝、绿、白都是唐三彩上常见的颜色。釉色流动,绚丽非常。
第二,唐三彩是一种是低温釉陶,不是瓷器。
低温釉陶这个手工技术本身并非唐代独有,只是唐代釉陶器因为造型特色鲜明、充满了自信豪迈的时代气息而被人们所喜爱。
瓷器与陶器的区别有很多,从工艺上来说,低温烧制的是陶器,高温烧制的是瓷器。唐三彩是低温火候下烧制的,后施釉,再低温二次烧制,因此称作釉陶。莹润的彩釉使它看起来丰富多彩,仿佛是美丽的瓷器。
唐三彩的绚丽多彩得益于其使用的釉料。
釉料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氧化铅和不同金属氧化物的呈色剂。
氧化铅是降低釉料焰化温度的助溶剂,可以增强釉的流动性和稳定性。
在釉里加入不同的金属氧化物可以烧出不同颜色,例如,铜可以呈现出绿色釉彩,铁可以呈现黄色或黄褐色釉彩,钴可以呈现蓝色釉彩。
唐三彩主要兴盛的地区是长安、洛阳附近,即唐代两京地区,除了唐三彩产品的出土,今天我们在西安、洛阳附近都发掘出了烧制唐三彩的陶瓷窑场。
黄冶窑淘洗池、沉淀池
7世纪90年代之前是唐三彩的草创时期。
早期唐三彩器
此后,唐三彩的制作和发现进入兴盛期,尤其是公元8世纪的头30年里,是唐三彩最盛行的时代。
国家博物馆唐代展厅进门正对的镇厅之宝——鲜于庭诲墓骆驼载乐俑,正是在这一时期制造的。
长安三彩产品中出现了许多新品种,人物俑的体态也变得偏胖。这时除了绿、白、棕、黄等釉彩,贵重的钴蓝釉开始并仅在这一阶段大规模使用,此前蓝釉仅在郑仁泰墓中发现一例。
鲜于庭诲墓骆驼载乐俑中就有一位衣着通施蓝釉的弹琵琶乐人。精致的三彩装饰,效果瑰丽华美,除了简单的点斑外,盛唐时期开始尝试用釉色填花,模拟各种织物纹样,如多彩条纹和团窠花边、彩色菱格花纹等等。技术对艺术的诠释到达了极致。
8世纪30年代之后,唐三彩的数量和质量都大不如前。
中唐以后,瓷器兴起,釉陶器逐渐边缘化。像前面提到的骆驼载乐俑一样造型丰富、丰满健硕、气韵生动、有声有色的三彩作品再也没有发现了。
当然最后还是应该说明,目前发现的典型唐三彩都是丧葬用品,是埋葬在墓室中的明器,以寄托后人事死如事生的哀思。
现在有些地方生产那种全然模仿唐代造型的三彩釉陶摆件,虽然技术、造型继承传统,但是传统上这可不是实用器物,购买把玩要三思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