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燕云台》中,宁理饰演的“主上”耶律璟,最初只是一个“人畜无害”的小可爱,但在强势的祖母述律太后的“压榨”下,他开始一步步黑化,为了战胜恐惧,他开始以酒为伴,多年的酗酒和童年的创伤,让他心里产生了扭曲,因而他在剧中的行为有点癫狂,还差点超度了萧太后夫妇。后来因为他的酗酒好杀,导致群臣离心离德,最终被早有预谋的耶律贤钻了空子……那么在真实的历史中,他又是个什么样的人呢?辽穆宗耶律璟,本名叫耶律述律,是辽太宗耶律德光的长子,他的爷爷是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奶奶是辽国第一任太后述律平。一般情况下,我们介绍历史人物,都是只提他的男性亲属,而忽略女性亲属,但这一条对于耶律景来说,并不适用。因为聊辽国的历史,有两个女人你一定绕不过去,一个是《燕云台》的女主萧太后,她对于辽国的丰功伟绩绝非电视剧所能概括可以说,辽国永远都不可能达到历史上曾达到的高度,而另一个,就是述律太后。述律太后是阿保机的老婆,早年间跟随阿保机东征西讨,出谋划策,为阿保机的“连庄”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因此她无论是在阿保机眼中,还是在契丹人心里,威望都非同凡响。阿保机一直对中原文化情有独钟,因此给自己起了一个中原的姓氏“李”,以表达自己对汉高祖的喜爱,而他给和“皇族”联姻的“后族”,也起了一个汉姓,叫“萧”,(这是借用萧何助刘邦的典)因此辽国的太后几乎都姓萧。虽然述律平本人没有改姓,但她的弟弟们全都更改了姓氏,也就是说,辽国后来的“萧太后”们,都和述律平有着一定血缘关系。从这里,我们也能看出,当年述律平在辽国的地位,是有多么的高。阿保机生前曾立大儿子耶律倍为皇太子,打算百年之后,把皇位传给他。但是在阿保机归西之后,述律平一手遮天,硬是把二儿子耶律德光给扶上了马。耶律璟作为耶律德光的儿子,是否像父亲一样,得到了述律平的垂青呢?根据《辽史》来看,答案是否定的,因为在耶律德光去世以后,述律平并不想让孙子接儿子的班,而是想让自己的三儿子耶律李胡登基当了皇帝。但是老太太最后没有拗过大臣们,只好把皇位“让”给了耶律倍的儿子耶律阮。由此可见,述律平是不怎么在乎耶律璟这个孙子的。那么皇位自耶律阮之后,不是到了耶律倍一支吗,那么耶律璟又是怎么当上的皇帝呢?这其实还要从阿保机说起,契丹人原来是部落制,各部落组成的联盟会每三年选出一个话事人出来,但阿保机“坐庄”之后,就想“连庄”,他后来和述律平两口子,摆下了“鸿门宴”,杀了很多政敌,最终成功“连庄”。虽然当时契丹内部,并不是所有人都服气,但是碍于他两口子的威望,这些人也是敢怒不敢言。但是虽然阿保机和述律平相继去世,契丹的贵族就开始坐不住了,而且耶律德光和耶律阮,都是靠着“拳头硬”当的皇帝,贵族越发得不服。耶律阮的父亲早年被驱逐出草原,后来又客死异乡,因此留给耶律阮的政治资源并不多,所以他当了皇帝以后,叛乱频发,最终他死在了表兄弟耶律察割的手上,他的儿子耶律贤也在乱中走失。(实际是被人藏了起来,当时耶律贤才只有4岁左右)耶律察割虽然杀了耶律阮,但是契丹人并不服他,所以他很快又被族人诛杀。当时契丹内部一片混乱,让谁坐上龙椅,又成了一个大问题。后来他们为了平衡关系,还是选择了太宗耶律德光的儿子耶律璟继位,史称辽穆宗。了解了耶律璟继位的经过,我们就不难知道,他登上皇帝之后,一定是面临着巨大的压力。根据《宋史》记载,他继位以后,叛乱也是接连不断,但他在混乱之中,竟然还做了近二十年的皇帝。这说明什么,这说明耶律璟应该还是肚子里有货的。历史记载中,他好酗酒、好出猎,还非常的喜欢杀人。如果他只是一个单纯的昏君,他能折腾近二十年。那么他的黑历史为什么会和执政时间对不上呢?骆驼认为,这里面应该是有水分。他的下一任皇帝是耶律阮的儿子耶律贤,也就是萧太后的“原配”。耶律贤的皇位来得也不正,他是在耶律璟被手下刺杀之后,才在萧太后的父亲萧思温的拥立下当上的皇帝。因此骆驼认为,耶律璟的死,未必就全是下人对他不满,这里面可能还有耶律贤和萧思温的勾兑。根据“胜利者嘴大”这一原理,耶律璟应该是像当年的隋炀帝一样,被人给泼脏水了。至于说耶律璟因为酗酒,而被称为“睡王”,骆驼认为也“情有可原”。试想,谁在那种压力下当上皇帝,心里没负担,喝点小酒也属于正常。李世民那么个“贤君”,到了晚年,不也是“醉生梦死”吗?因此骆驼认为,《燕云台》中的耶律璟,和《辽史》中的耶律璟很像,但是,尽信书不如无书,就从耶律璟在位近二十年来看,骆驼就不认为他是一无是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