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阅读教学方式
人与人交流、沟通以及思想传递,除了口语的方式,最常见的就是文字阅读。通过文字阅读,我们可以领略祖国广阔壮丽的山河,可以穿梭千年的历史长河,可以感受到书中温婉可人的颜如玉....阅读,能让我们获得更多的知识和乐趣。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是语文教学中的关键之一,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为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提升打下基础。
1、爱好性阅读教育方法
语文教学进行的过程中,教师要极力倡导学生进行爱好性的阅读。从整体教学而言,学生会在这期间完成知识的进一步扩充,也会完成大量新知识的学习和已学知识的进一步深化,这是学生完成知识积累的关键时期。阅读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就要将爱好性阅读予以重点强调,让学生的阅读范围得拓展,让阅读能够获得多元化的发展,使学生能够享受到阅读带来魅力。
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课本进行深度阅读,让学生掌握有效地阅读方法,再以此将学生引入到课外阅读之中。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对课本进行精讲,让学生能够先熟悉课本中的文学作品,再深入到作品中去进行细细品味,最后再到课外阅读中去进行同步延伸。
其次,阅读要以多种形式来实现,以便能够让学生的阅读兴趣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例如,教师可以进行定期一些阅读活动,让学生能够有时间来将所阅读的书籍进行分享,让喜爱阅读的学生来给不喜爱阅读的学生传递阅读的乐趣和知识,最终使全部学生实现共读的目的,从而使学生的阅读兴趣得以最大限度的提高。
最后,阅读要从课外回归到课内,让课内外阅读得到有效结合,这样才是完整的阅读教学。当然在阅读教学中,从学生顺利从课本的精读延伸到课外阅读之后,并不是让学生按照爱好进行随意性阅读,而是让学生在爱好阅读的前提下,按照课本的相关需求去进行课外的拓展阅读,使课外阅读能够对阅读教学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2、语言艺术教育方法
语言是人类敞开心扉的交流形式,是人类搭架心灵桥梁的快捷方式,是人类情感交集的抒发模式,是人类释放悲喜的表达公式。语言艺术包括戏剧小品、播音主持、演讲、辩论、朗诵等艺术形式。
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可以运用这些艺术形式,在课堂之内外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比如模仿电视节目《朗读者》,举行朗读大赛,让学生积极参加,不止是去朗读这些作品,更要让学生知道作品深层次的意义;还可以把课内外的经典作品,如《骆驼祥子》等进行戏剧排练,让学生更好得去揣摩作品中人物的性格和心理变化等等。
通过语言艺术教育方法,使学生喜欢阅读,提升学生阅读能力,从而也可以提高学生的个人综合素质,让他们全面发展。
3、观后笔记教育方法
观后笔记教育方法。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是阅读笔记、一是观后感。
阅读笔记,是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课内外阅读时,对于作品中的好词好句好段落,进行笔记摘抄,从而让学生理解其中丰富的思想情感,提高阅读量和知识积累,利于文学写作和阅读能力提升。定期让学生之间互相交流阅读心得,共同进步。
观后感,是常见的阅读教育方式。观后感,指对某作品进行深度阅读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所谓“感”,可以是从作品中领悟出来的道理或思想,可以是受作品中的内容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
通过观后笔记教育方法,使学生获得大量的词汇和语句、积累生活常识和经验,培养学生的语感,让学生学会了思考和分析,从而达到培养阅读能力和鉴赏能力的目的。
4、模仿性写作教育方法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阅读作品的过程,本身就是读者的思维、情感和想象参与的过程。每一首诗歌、每一篇文章、每一部作品,都给学生提供了无限广阔的想象空间,语文阅读教学也注重挖掘学生的智慧潜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模仿性写作,是教师引导学生对课内外的作品进行再创作。比如续写《孔乙己》,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描写孔乙己后来的经历和故事,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审美价值观。或者模仿作品的文体,去模仿写出类似文体的文章,使学生更好的理解作品的构架和叙述方式,锻炼学生写作能力。
总而言之
现在属于信息化爆炸的时代,语文阅读教学的方式方法要有所提升,学生不仅是通过阅读获得知识,还要从阅读中将各种信息进行有效整合。所以语文阅读教学要通过爱好性阅读、语言艺术教育、观后笔记和模仿性写作教育的不断实施,为学生提供更好更多的发展可能。唯有如此,语文阅读教学才算得上有成效有意义,学生才会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