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驼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张家口的文化大融合 [复制链接]

1#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优惠活动 https://disease.39.net/bjzkbdfyy/170628/5496912.html

张家口的文化大融合

张家口地处蒙汉交界地带,受蒙元文化影响很大。成吉思汗就是元太祖,名铁木真,古代蒙古族首领,军事家、政治家,出身于蒙古部孛儿只斤氏族,十二世纪末,统一了蒙古诸部,建立大蒙古国,即大汗位。即位后制定了军事、政治、法律等制度,开始使用文字,对蒙古社会发展起了促进作用,并展开大规模的军事活动,年、年二次攻金灭夏,为元朝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年至年,大举西征,将版图扩展到中亚和南俄,被称为世界征服者,年,南下攻西夏,次年病逝。元朝建立后,被追尊为元太祖。别看他是拓疆封城的将军,自己却是一位文将,雕像中的他多么慈祥、可亲。雕像后有一面旗子十分特别,白色的旗子上有一只鹰的眼晴,这就是鹰旗。相传成吉思汗小时候生活的部落被另一部落追到一个山坳,9岁的他与母亲艰难度日,有一只老鹰隔几天就叼一只羊去救助他们,使他们度过最困难时刻。成吉思汗称帝后,把鹰侍为供奉物。园中四周插着八旗,分别为白、蓝、红、黄旗和镶红、镶白、镶黄、镶蓝旗,八旗分别代表不同的部落,所以后来人称蒙族为八旗子弟。蒙古族人近水草而生,蒙古包可以说是他们伟大的创造。我们在草原看到的大石堆就是敖包。我们可以说是敖包相会了。蒙古人有三宝,“草原、骏马和蒙古长调”。蒙古族被喻为是“马背上的民族”,他们放马、崇马、训马、骑马,蒙古族有一句谚语:“歌是翅膀,马是伴当”。蒙古族跟马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和谐的关系,甚至是一种互助和朋友的关系。他们认为马是一种义畜,所以他们把马看得非常高贵,在许多动人的蒙古族民歌里面,很多都是歌颂骏马的。传说成吉思汗可以和马对话。马使蒙古族驰骋天下,马使蒙古族能够统一他的内部,元代是靠马而得之,并赢得了世界的荣耀。蒙古长调特殊的发声技巧称作“诺古拉”即波折音,类似颤音。长调牧歌是草原文化的代表和蒙古族音乐的结晶。我们所熟悉的有胡松华演唱的《赞歌》。骑马、射箭、摔跤是蒙古民族主要的竞技运动。这里我给各位简要介绍一下蒙古式摔跤。蒙古式摔跤实行单淘汰赛,参赛人数必须是2的倍数。蒙古式摔跤也被称为“博克”,是草原男儿展示力与美的象征。比赛规则是选手不许踢、打、用手拌腿,更不许抢抓对方的彩带,只能用自己的力量和各种技巧来摔倒对方,对阵一方膝部以上任何部位先着地为败。蒙古族摔跤有它的摔跤歌和摔跤衣,一般在正式的比赛场合都要唱起雄壮高亢的助威歌声,在歌声中跤手们个个显现自己的力大无比、不可战胜的雄姿,操起猛虎下山般的动作勇猛上场。历史上蒙古族为游牧民族,所以在草原上的交通工具一般来说以马、勒勒车为主。就是到了今天,虽然他们又有汽车、摩托等现代交通工具,但在迁徙途中[勒勒车]仍被保留和使用。蒙古族的三餐都离不开奶与肉,此外他们还喜欢食用当地特有的蘑菇和沙葱。在蒙古族人民生活的重要节日里,摆上全羊宴、奶食宴、蘑菇宴和沙葱宴等四大宴席,是这里人们沿袭已久的古老传统。蒙古族人将以奶为原料制成的食品视为圣洁、纯净的食品,也是他们三餐必吃的食品。他们一般不喝鲜牛奶,而喜欢吃经过发酵的酸奶制品,既能止渴祛火,又能帮助消化。如果主人请您吃奶制品,一定不拒绝,否则会伤了主人的心,就是不喜欢吃,最好也要少吃一点。奶茶是草原上的最佳饮品,它是由砖茶、牛奶和少量食盐加水煮制而成。喝奶茶讲究要把汗喝出来,然后再把汗喝回去,才算是喝好了。为了补充粮食,在奶茶上还要撒一些炒米。特别是一边喝酒一边喝奶茶,肯定不会醉,不信您就试试。蘑菇是蒙古族人喜爱的食物,它们常常在盛夏雨后的草原上出现。在无污染的环境中,蘑菇的味道格外鲜美,而且营养丰富,具有帮助消化,降低血压的作用。蘑菇的吃法很多,将其烤焦加入奶油等佐料后食用,或同羊肉一起烹饪,还可制成馅包饺子、烙馅饼,味道非常独特。生长在坝上草原的各种野生蘑菇,经过加工后,统称[“口蘑”],它是张家口最具代表性的佳肴,同时也是驰名中外的馈赠珍品。沙葱是沙漠地区特有的野生植物,生命力顽强,逢雨就能生长。它的营养丰富并有独特的保健和美容之功效,于是被称为菜中灵芝。沙葱的味道清香鲜美,吃法很随意,凉拌、做汤、做馅、炒、煮、腌全部适合。它能使您的食欲大增,虽是野菜,由于深受人们的喜爱,而被制做为蒙古族的四大宴席之一。由于它是草原的野生植物,牛羊就能在吃草时吃到,所以坝上的羊肉没有膻味。蒙古刀是蒙古族牧民吃肉时不可缺少的用具,它是实用品也是艺术品,从一把蒙古刀常常可以看出主人的个性。蒙古刀身由优质钢打制而成,刀柄和刀鞘往往刻有精美的花纹,有的还镶有宝石。七八月是草原最美丽的季节,蓝天下的草原,风吹草低,牛羊成群,自然与生命的力量总是让人心生感动。面对草原和面对大海有很相似的感觉,但在我看来,草原来的更亲切、更柔软、更熟悉、更简朴、更平静。如果说海洋像父亲,草原就更有母亲的情怀。在盛夏,如果您以往是去看大海,今年您来这里看草原,这说明您成熟了。看青草在阳光下生长,牛羊在阳光下成长,对自然的敬畏也在阳光下充溢内心。到了明万历四十四年(年),努尔哈赤宣布独立,时称金国汗(史称后金),开始与明朝分庭抗礼。他死后,其八子皇太极继位,改国号为清。继续与明争战,从东北打到今内蒙古,西征察哈尔。崇祯五年(年)在野狐岭一线集结大军“列营四十里”,宣称等待明朝派人讲和,以十天为限。三天过后,清兵攻占宣府。宣府巡抚沈綮、总兵董继舒、太监王坤受遣议和,答应在张家口开“互市”,并馈金帛酒羊诸物,清兵始退。又过了多年,年8月,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到了夺取最后胜利的阶段。苏联对日本宣战,英勇的苏蒙联军与日寇在狼窝沟发生了一场鏖战。19日,苏蒙联军向凭借险要地形和坚固工事的守敌展开了猛烈进攻,首先夺取了黄花坪前沿阵地,继以轻型坦克和摩托车队为先导发起总攻。经过激烈拼杀,在中午前占领野狐岭的日军主阵地,歼灭日军人。为夺取胜利,54名苏联红军官兵和6名蒙古人民战士永远长眠在中国的土地上。这次战斗的胜利使联军主力部队得以迅速通过,取得全线胜利。为纪念牺牲的烈士而修建的陵园和纪念碑就坐落在黑风口西侧野狐岭的山峰上。从此,这里作为二战时中国战场上为数不多的盟军作战纪念地而名扬天下。连年的战争使张家口的生态、环境遭受了严重的破坏,大面积的土地荒漠化、沙化,百姓贫困潦倒,经济状况极为恶劣。直到明隆庆年间汉蒙之间“茶马互市”开设,张家口才开始成为盛荣的贸易市场。特别是清康熙年间,康熙大帝率军亲征,平定了北方蒙古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的叛乱,稳固了边防,此后两百多年张家口无战事,使得人民得以修养生息,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那时的张家口已经成为重要的商品集散地和中俄、中蒙物资和商品贸易的重要通道,素有“陆路商埠”、“旱码头”和“皮都”之称。到清朝末年已经发展成为中国北方仅次于天津的第二大商埠,与南方的广州并列为中国的“陆水双码头”。大量的毛皮、茶叶、绸缎等大宗商品,沿着一条可与“丝绸之路”相媲美的“张库大道”(张家口—库伦〈今蒙古国乌兰巴托〉)进入蒙俄及东欧市场;而外蒙的牲畜、皮货、蘑菇、药材等商品也由此进入内地市场。当时这里商贾云集,店铺、商号林立,仅外国人在此设立的商行就多达40余家。年,清政府为加快张家口与北京的商品流通,下令建造北京至张家口的由中国人自己设计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此后,我国的第一条国有公路——张库公路,也于年建成通车。塞外重镇张家口,东望京、津,南通中原,北接蒙古大草原,西连晋、甘、陕,战略地位和交通位置十分重要。历史上,这里曾是有着北方丝绸之路之称的古商道——张库大道源头的贸易集散地。张库大道从张家口出发,通往蒙古草原腹地城市——乌兰巴托(当时叫库伦)的贸易运销线,全长多公里。张库大道历史悠久。李桂仁著《明清时代我国北方的国际运输线——张库商道》中说:“这条商道作为贸易之途,大约在汉唐时代已经开始。出现茶的贸易,大约不晚于宋元时代。”从地理位置上讲,当时,从蒙古草原到内地有三条路可走:一是从乌兰巴托出发,穿越浑善达克沙漠边缘,经东西苏尼特旗(今赛汗塔拉)、商都、集宁,到达大同、太原。二是从乌兰巴托出发,经阿嘎巴旗,穿越浑善达克沙漠,再过多伦诺尔(今多伦)、沽源、独石口到北京。还有一条路线是从乌兰巴托出发,越浑善达克沙漠,经太仆寺旗、张北进入张家口。第一条,因途中有百里沼泽,不久便终止。第二条,因路途较远,且多崎岖山路,最终也没能维持多久。而第三条路线具备了距离最近、道路状况较好的优势,故驼队、车队多走此路。元朝建立后,忽必烈“以农桑为急务”使百姓“安业力农”,大力发展经济。同时在全国设立驿站多处。驿站除“通达边情,宣布号令”外,对交通的发展和经济文化的交流也起到了促进作用。《河北省公路史志资料》载:“张库大道历史悠久,早在元代,便辟为驿路,明清两代又辟为官马大道。当时运送物资所走路线,多依驿站。这运输物资的驿路、官马大道就是后来的张库大道。”年,明军攻入大都(今北京),元顺帝逃往漠北,建立北元。蒙古族分裂为鞑靼、瓦剌、朵颜三部分。此期间,蒙古人所需的中原物资,开始由汉人在战争的间歇期间,辗转运至草原,进行以物易物的交流。明宣德四年(年),万全右卫指挥张文在清水河西筑张家口堡。一些“跑草地”做买卖的商家开始在张家口堡营造店铺。明嘉靖八年(年)张家口堡扩建,边塞城市的雏形已基本形成。明初,限制内地物品流向草原,史称“禁边”。但仍有私下里做此生意。明朝中期,退居漠北的残元势力再度向内地侵扰,导致了正统十四年(年)的“土木之变”。接着,鞑靼、瓦剌两部臣服明朝,每年以朝贡的形式向明王朝交纳贡品,明王朝也赐还一部分物品,这实际上是一种变相的贸易交换形式。后来,这种形式演变为明嘉靖三十年(年)明王朝在今张家口大境门外正沟、西沟一带河滩、山谷开办的“以布帛易马”的“贡市”。张家口“贡市”的开办,应该说是官方承认的张库大道的正式起源。明隆庆五年(年),明廷和蒙古鞑靼部首领俺答汗议和,并在宣府张家口堡,大同府新平、德胜两堡,太原府水泉营堡设立“茶马互市”。至此,民间商人私下的交易变成政府指导下的规范交易。到明万历年间,张家口的“茶马互市”贸易已成规模。清顺治元年(年)修筑大境门,是清政府对张库大道这条商业运输线的极大支持。张库大道的兴盛从此开始。随着清政府对蒙、俄贸易的全面开放,张家口出现了更多的“跑草地”买卖人。当时运输货物的工具是骆驼和牛车。骆驼商队每年秋季开始出发,直到冬季返回;老倌车队一般是春季出发,秋季返回。在漫漫的张库商道上,每年都有数以万计的骆驼和老倌车在日夜不停地的行走。其中有皇封御赐的八大皇商“山西帮”,有联手经营的束鹿、深州、饶阳、辛集“直隶帮”,有拿着国家俸禄的旗人组成的“京帮”,有小本经营的蔚县、阳原、怀安、涿鹿“本地帮”。这些商人初时统称“通事行”,清末改称旅蒙商。旅蒙商从内地采购绸缎、布匹、米面、纸张、砖茶、生烟、红糖、瓷器、铁器、蒙靴、鞍具、小百货等,与牧民交换回马、牛、羊、皮张、绒毛、药材等,与俄国人交换回毛呢、毛毯、天鹅绒、银器等。有关数据记载了张库大道的历史辉煌。在张库大道上经营的商户,清初80家,道光年间家,同治年间家,民国初年仅大境门外的店铺就达多家。张库大道贸易的兴盛,促进了张家口的发展和繁荣,也促进了乌兰巴托这座草原城市的形成。同时,还吸引了为数众多的外资企业,总数达44家,在当时的内陆商埠中名列前茅。张库大道全盛时,最高年贸易额达1亿5千万两白银,大约有多亿人民币。当时,张家口出大境门向西,近十里的狭长沟谷中,商号店铺鳞次栉比,交易市场人声鼎沸。清朝末年,以张家口为物流集散地的张库大道不断发展壮大。年,由中国人自己设计和修建的北京至张家口的第一条铁路竣工,加快了张家口与北京的商品流通速度。年,我国第一条国有公路——张库公路也建成通车。从此,汽车队取代了骆驼队、老倌车队。历史的车轮载着经营张库大道贸易的商人们的喜悦和企盼,开始驶向新的辉煌。张库大道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将会重新发挥它的运销作用,历史上张家口的“内陆商埠”也将会再现于世人面前。张家口市地处河北省西北部,跨东经度50分至度30分、北纬39度30分至42度10分,南北最大距离近公里、东西最大距离约公里,总面积平方公里。张家口市是一座有悠久历史和光荣传统的北方名城,自古即为兵防重镇和进入蒙俄及东欧市场的陆路商埠。随着共和国不断走向文明、繁荣和富强,古老的张垣大地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历史性巨变。勤劳的张家口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发奋图强,艰苦创业,克服前进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建设美好家园。经过艰苦卓绝的奋斗,终于把昔日经济基础薄弱,工农业生产水平低下,既贫穷又落后的张家口建设成为了一个国民经济具有一定规模,政治稳定,社会进步的新张家口。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全市人民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改革开放方针,坚定地将工作重点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轨道上来使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焕发出勃勃生计,并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张家口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区位优势。张家口地处京、晋、蒙交界处,东临首都北京、西连煤都大同、北靠内蒙古草原、南接华北腹地,面向沿海,背靠内陆,是沟通中原与北疆、连接中西部资源产区与东部经济带的重要纽带。有雄厚、坚实的工业基础。张家口是中国北方早期的工业城市,具有较好的工业基础和技术优势现在全市有工业企业近万家,其中大中型企业89家,形成了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是河北省重要的工业城市。有蕴含着巨大潜力的丰富资源。目前全市发现矿产地和矿化点多处,矿种近60种,其中有10多种矿产储量居全省之首。张家口市还是北方正在发展的粮食、蔬菜、果品、畜牧四大基地,并被列为外贸商品生产基地。有十分便捷的交通、通信设施。京包铁路通过市区、大秦铁路从城市南部横贯东西;公路四通八达,、、国道穿过市区。市区和各县程控电话已与全国联网,可直拨个国家和地区以及国内所有入网城市。有独特的名胜古迹和旅游景点。黄帝战蚩尤战场、泥石湾旧石石器时代遗址、长城关隘大境门、明代建筑清远楼驰名中外;塞外明珠官厅湖、坝上草原渡假村、翠云山滑雪场一派北国风光。张家口四季分明,气候宜人。盛夏干湿适中,凉风送爽;严冬冰封雪飘,粉雕玉琢。年5月9日,经国务院批准,张家口市正式对外开放,全市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进入了新阶段。目前,全市人民正在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依托京津,跨出国门,内引外联,优势对接,高点起步,跳跃发展”指导思想,以百倍的努力,建设开放、繁荣、文明城市,跨入新世纪。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