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驼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小升初考前最后一份知识清单 [复制链接]

1#

小学生试卷中的三大块:基础、阅读、作文,三者同等重要,不可偏废,基础能最直观地反映一个学生书本学习的情况,阅读和写作是学生能力的外显,基础不好的孩子,阅读和作文差不多也不会好。相反,基础好的孩子,阅读和作文也可能不过关。很多人说小学的分数有一定的迷惑性,这是很有道理的,因为小学试卷上的内容基础题占了很大的比重。基础知识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我们更要着力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以下是我为学生整理出来的基础知识。

第一部分,课文中重要的成语、人物形象、作家作品常识。

四字成语依然是考试中占有一定的位置,有的题目直接考察成语的默写,有的题目通过一定的语境考察对成语的理解。分值一般在3分到5分。

第六单元

朝夕相处依依不舍稚气未脱仰慕不已无怨无悔

迫不及待桃李满门娓娓动听身临其境引人入胜

春雨点点恭恭敬敬戛然而止无心插柳信手拈来

妙手成章誉满天下忐忑不安语重心长无怨无悔

铭记在心无怨无悔

第五单元

专心致志沧沧凉凉司空见惯追根求源无独有偶

不可思议飞渡重洋见微知著锲而不舍悬崖峭壁

狂风怒号全神贯注鄙夷不屑走马观花自愧弗如

声泪俱下不以为然过犹不及赴汤蹈火

第四单元

烈火焚烧千锤万凿粉骨碎身千磨万击五湖四海

死得其所精兵简政合不拢眼喜出望外热气腾腾

支支吾吾目不转睛夜色弥漫三长两短奄奄一息

怒气冲冲三长两短

第三单元

千门万户阳光明媚翻箱倒柜念念叨叨空空落落

一声不吭一派荒凉饶有趣味热泪盈眶一视同仁

有滋有味翘首以待望眼欲穿计日可待拭目以待

乌合之众

第二单元

天涯海角心平气和奄奄待毙焉知非福享誉世界

一模一样无济于事聚精会神得意扬扬垂头丧气

春风拂面跃跃欲试受冻挨饿流水潺潺一清二楚

腾空而起头晕目眩诚心诚意欣喜若狂浩浩荡荡

灯火通明荒唐离奇衣衫褴褛滔滔不绝泪水如雨

第一单元

万象更新日夜不绝截然不同无暇顾及悬灯结彩独出心裁

开山鼻祖哄堂大笑行善积德两面三刀朴实敦厚地广人稀

随心所欲优哉游哉勇夺第一摘得桂冠拔得头筹身无分文

青面獠牙

作家作品常识

1.《北京的春节》,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代表作《茶馆》《龙须沟》《四世同堂》《骆驼祥子》,被称为“人民艺术家”。

2.《腊八粥》,沈从文,苗家,湖南凤凰人,代表作品《边城》、《湘行散记》。

3.《鲁滨逊漂流记》,英国,笛福,被称为“英国现实主义小说之父”

4.《骑鹅旅行记》,瑞典,塞尔玛.拉格洛芙,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4.《汤姆.索亚历险记》,美国,马克.吐温

5.《匆匆》,朱自清,江苏扬州人,代表作《荷塘月色》、《背影》等。

6.《那个星期天》,本文选自《务虚笔记》,史铁生,代表作品《我与地坛》、《秋天的怀念》。

7.《十六年前的回忆》,李星华。李大钊,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之一。

8.《为人民服务》是一篇演讲稿,在张思德通知的追悼会上的演讲。毛泽东,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政治家和思想家,《时代》杂志也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人之一。

8.《学弈》,选自《孟子.告子上》,《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汤问》

9.《表里的生物》,作者冯至

10.《老师领进门》,作者刘绍棠

11.《作文上的红双圈》,作者黄蓓佳,代表作品《今天我是升旗手》、《我要做好孩子》

12.《聪明在于学习,天才在于积累》,作者华罗庚

13.楷书代表作《三门记》,元代,赵孟,楷书特点:点画圆润多姿,结构严谨端庄。

课文中的人物形象

1.《腊八粥》,八儿,活泼可爱、天真烂漫

2.《鲁滨逊漂流记》,鲁滨逊,不畏艰险、乐观向上、机智勇敢

3.《骑鹅旅行记》,男孩,调皮捣蛋、勇敢顽强、知错就改

4.《汤姆.索亚历险记》,汤姆索亚,淘气顽皮、乐观勇敢、心地善良

5.李大钊,坚贞不屈、关爱家人、沉着镇定、临危不惧

6.张思德,为人民服务

7.《金色的鱼钩》,老班长,舍己为人、无私奉献、关爱战士

8.《两小儿辩日》,两小儿,善于观察、坚持己见;孔子,实事求是,谦虚谨慎

9.《表里的生物》,我,富于幻想、天真可爱、有好奇心、求知欲强

第二部分,阅读

阅读在小学试卷中一般20分左右,一篇课内,一篇课外,课内的短文一般较为简单,主要考察课内知识掌握的情况。课外短文一般12分左右,题型也较为常规,开放性题目一般3分左右。

阅读技巧

一、做阅读理解的三个步骤

1、通读全文,掌握大意。在解答阅读理解时,同学们先要快速的浏览一下整篇文章,重视标题(中心)、开头段(观点)、结尾段(结论)及各段落的首句(主题句),理清脉络,了解基本梗概,不要把时间花在生词难句上。每认真读完一段,要及时概括段意。

2、浏览考项,细读答题。在掌握文章的大意之后,同学们可浏览一下短文后面的题目,然后带着这些问题仔细的阅读第二遍,以做到有目的的阅读。(要做到认真读题目中的每个字,并在原文找出大体范围,就等于答对该题的一半了。)

3、复读全文,验证答案。答题完毕时,同学们应对照答案将整篇文章从头到尾再看一遍,以确保答案的正确,同时答案要求:准确,简洁,全面。

简要概括来说:

①纵观全文,把握主旨。

②认真审题,定向扫描。

③筛选组合,定向表述。

各种答题模板:

1.解释词语

:解释词语的意思+指出词语在本文中的含义。

例句:张灯结彩:挂上灯笼,系上彩绸。本文指元宵节大街上的喜庆气氛。

2.一句话或一段话的作用

(1).从内容角度答题时/p>

这句话(段落、情节、内容)写了些什么,与上文或下文内容有什么联系。

(2).结构角度

①文首:开篇点题;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②文中:承上启下,引起下文

③文末:点明中心;深化主题;首尾呼应

“孔乙己是这样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请说说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对“作用”的解答,我们从三个方面:一是结构上,承上启下;二其内容上,说明他是一个可有可无、可笑可怜的人;三是主题上,说明当时社会的人与人之间的冷漠无情。

3.修辞答题格式

本句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比作......,生动形象地写出某人(或事物)的......特征。抒发了作者对某人(或事物)的......感情。

本句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加强语势,充分地写出了......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感情。

4.理解一句话的含义

抓句中的关键词——解释关键词的含义(注意表层义和深层义)——结合文章的主旨整体理解这句话

5.给文章起标题

事件概括法(讲了一件什么事)

6.环境描写的作用

点明故事发生的时间、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推动情节发展

7.理解人物形象

抓住人物的职业、穿着、神态、动作、语言、心理等描写

8.概括事件

什么人做了什么事

说明文

说明方法: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分类别、列数字

说明方法作用:

举例子的作用:使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形象,便于读者理解。

答题模式:举……的例子,具体形象地说明了……的……的特点,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作比较:答题模式:把……和……作比较,突出强调了……的……的特点。

分类别:答题模式:把……分类加以说明,显得条理清楚,层次分明,一目了然。

打比方:答题模式:把……比作……,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使要说明的对象形象可感。

列数字:答题模式:用具体的数据准确具体地说明了……,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1)判断:(删还是不删)。一般是不能删

(2)解释:解释这个词在这句话中的含义,在程度、状态、性质、范围等方面加以限制。

(3)比较:比较删掉这个词语后与删掉以前的区别,一定要结合具体的句子进行分析。

(4)总结: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谨性。

看不见的“杀手”

1.经科学家研究后发现,噪音是本次事件的最大“杀手”,这句话中“最大”一词能去掉吗?为什么?

不能。噪音是本次事件最主要的原因,但不是唯一的原因,如果去掉“最大”,就变成唯一的原因,句意改变。“最大”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谨性。

更多资料请查看我的个人主页。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