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是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既是对小学所学知识的巩固和提升同时也是为高中的学习做铺垫,同时也是其他学科的基础,在初中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渗透养成教育,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学习以及发展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对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使其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其自我效能感在语文学习中得到提升。
1培养阅读习惯渗透养成教育
在初中的语文教学中,阅读与写作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中考中也占有一定的比重,同时对于学生日后的学习与发展也会产生重要的影响[1]。语文学科是集人文性与工具性于一体的学科,不仅能够反映人们的情感思想,同时也能够反映人们的行为动作。对此,在语文阅读的教学中,教师要对文本的内容进行精细化的阅读,对文本的内容有深刻地把握,同时要依据具体的学情科学合理地安排课堂的阅读内容,着力挖掘文本中的情感因素和语言因素,同时教师也要依据所讲授的知识内容为其布置课后阅读任务,使初中生体验阅读的乐趣的同时提升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其语文素养得到培养。
以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济南的冬天》为例,为了激发其阅读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教师可以让学生们想象一下冬天是一个什么样的画面,在冬天可以进行哪些娱乐活动,让学生们比较一下济南的冬天与家乡的冬天有哪些不同,各自都有什么特点。从而激发其阅读的欲望,教师也要鼓励学生对文本的内容进行精细化的分析,从而体会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之情,本篇课文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老舍的散文,为了培养学生的于都习惯,教师可以将老舍其他作品推荐给学生,使其在课后阅读,比如《茶馆》《四世同堂》《骆驼祥子》等,在提升其阅读丰富性的同时,使其语文素养得到有效培养。
2培养写作习惯渗透养成教育
写作对于提升初中生的语文素养与学习能力具有至关重要作用,写作需要学生进行不断地积累,并将积累的知识内容在写作中加以运用,从而使其提升知识运用的能力[2]。写作是语言输出的过程,同时也是断积累的过程。对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重视对学生写作习惯的培养,为其提供阅读的机会,鼓励其进行课外阅读,并积极地进行积累,同时也要鼓励学生对事物进行观察,并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从而使其在不断地积累与观察中,提升写作能力,使养成教育得到渗透,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培养。
以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猫》为例,教师在对课内容进行讲解时,可以依据文本的内容,为学生布置一定的写作任务,可以对自己喜欢且熟知的动物进行描写,在初中生写作的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将积累的语言加以运用,同时教师也要对学生的写作给予个别指导和积极的评价,评价要从过程入手,可以从态度、立意、思路等方面,从而帮助其克服在写作中遇到的困难,树立信心,激发写作的兴趣,从而在不断地练习中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使其语文核心素养得到有效培养。
3通过培养语感渗透养成教育
通过培养语感能够使初中生的气质得到一定的提升,可谓是“富有诗书气自华[3]。”语文学科的学习以及素养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长期的目标。语言的培养需要初中生不断的亲身实践,不断的努力与积累。语感所体现得是一种文学修养,需要接触大量的语言材料,通过大量的阅读、欣赏、品析、探究等,形成良好的语感,从而使初中生的语文素养得到培养,养成教育渗透的工作得以落实。
以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纪念白求恩》为例,教师在对本课的知识内容进行讲解时,为了使初中生的语言得到培养,渗透养成教育的工作落到实处,首先,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课文进行朗读,使其在朗读的过程中,疏通语句形成一定的语感;其次,教师要使其对文本中的好句、好段进行欣赏和品味,使其在不断地朗读与品析中,形成良好的语感,并能够学习到主人公那种无私奉献的精神,使其人文素养得到培养。
4培养团队意识渗透养成教育
团队意识是大环境下人人都不可少的一种人文主义精神,无论是在学习还是生活中,想要得到长足的发展,必须具备协作意识和合作精神[4]。团队意识的培养对于初中生日后的学习以及发展来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此,教师在教学变得过程中,为了有效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将渗透养成教育的工作落到实处,教可以采取分组教学的模式,将班级的学生划分成多干个小组,在学习时引导其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比如:小组分角色朗读、小组讨论、小组辩论等,使其通过组内合作,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提升学习能力,树立良好的竞争意识与合作精神,从而使渗透养成教育工作落到实处。
以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诫子书》为例,教师在对本课文进行讲解时,可以采取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本篇课文是一篇文言文,教师可以为每个小组布置一定的段落,使其通过合作将文言文翻译成白话文,并对此部分的主要内容进行归纳,在完成有任务后,每个小组选出一位代表对翻译的内容以及大意总结进行分享,小组成员可以补充,其他组成员可以发表自己不同的见解,从而在讨论与探究中,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提升团队协作能力,形成良好的团队意识,为日后的学习和发展做铺垫。
5结束语
综上所述,初中的语文学科,已经不再像小学语文课一样是打基础的阶段,它的难度与应用性均有提高,这不仅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挑战同时也对教师有了更加深层次的要求,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学,已经不在像传统教育那样一味地注重学生的成绩,而是转移到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上来。因此,教师在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将养成教育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使其在学习中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其语文素养得到有效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