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驼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老舍驼骆祥子黑化后的祥子,还值得 [复制链接]

1#

文┃一本情感簿

前言

老舍在创作时曾说:我所要观察的不止是车夫的一点点地浮现在衣冠上的、表现在言语与姿态上的那些小事情,更是要由车夫的内心状态观察到地狱究竟是什么样子,车夫外表上的一切,都必有生活与生命上的根据。

老舍先生通过这种种细节,不仅向读者展示了那个年代北平城里的热闹与繁华,也展示了其背面的无奈与残酷。

但老舍同时又是温暖的,他的笔下也不乏能唤起读者内心善良与纯真的片段和字句,即便祥子最后的结局不那么尽如人意。

祥子身上有很多优点:忠厚、老实、包容、善良。

但同时,祥子的缺点也是“致命”的:

因小失大:为了高额的收益铤而走险,不仅丢了车,还被抓了壮丁;思维局限:跳不出车夫的思维和圈子,即便虎妞出钱给他买车,也不愿租出去;想法简单:祥子的世界非黑即白,揉不得沙子,他不懂变通,过于死板。

明明是这样一个明是非、讲道理、有理想且三观还正的人,却落个这个的结果,如果仅仅是这样,祥子自然应该被同情。但随着我翻阅这本书的次数增加,愈发觉得祥子是一个不值得同情的人。

01:一个26岁就自我放弃的人,不值得同情

祥子18岁来到北平城,3年买车,半年后丢车,算22岁。

再半年后与虎妞发生关系,冬天被孙侦探威胁,丢了钱,去找虎妞,在四爷生辰宴上闹翻,二人一起离开人和车厂。这时祥子23岁。

24岁,大年初六和虎妞租了房,结了婚。六月份虎妞怀孕。

过了年,虎妞难产,祥子卖光了东西,拒绝了小福子,而后冬天得知小福子死讯,这时祥子25岁。

熬过了冬天,祥子成了“癞皮狗”,春天时连棉衣都卖掉了,夏天出卖阮明得了几十块,但很快被挥霍,时值深秋,祥子拢着袖子,身上没有一分钱,愿意帮助他的人,也早已经被他耗完了信用,这一年,祥子26岁。

仅仅26岁,他便放弃了自己,活成了“渣滓”,这样的年轻人,值得同情吗?

有人可能会说,虽然他才26岁,但他经历的一切是别人可能一辈子都不会经历的,所以他有权利放弃。或许也有人说,就因为他才26岁,所以年轻人的抗压能力差,他的自我放弃更说得通。

丢了车:那是他明知危险偏要去的结果,毕竟其他的车夫都没事。

没了虎妞:他本就对虎妞没有感情,婚姻也是虎妞撒谎促成的。

没了小福子:祥子拒绝她后,并没有努力奋斗,而是吃喝玩乐,醉生梦死,几个月的时间,连看也没有去看小福子一面。

相比于现在的外卖小哥,快递小哥,风里来雨里去,遭遇的不理解、辱骂、嘲笑,乃至贬低,他们也会觉得生活无力,会哭,会绝望,但随着夜幕散去,朝阳升起,还是一如既往的和生活死磕,这才是年轻人该有的冲劲。

02:动机不纯在前,恼羞成怒在后

与虎妞婚姻的种子,是祥子自己埋下的。祥子从包月主顾家离开,回到人和车厂,即便虎妞有意引诱,但没喝酒前的祥子,意识是清醒的,半夜三更孤男寡女,他不该去一个女子闺房。

而祥子答应与虎妞结婚,本来就有一部分原因是看中了刘四爷的财富和地位。但刘四爷自己挣的钱,并没有道理和义务一定要给祥子。

反倒祥子认为四爷就该把钱留给虎妞,埋怨刘四爷在先,虎妞死后,又将一切的怨气撒在刘四爷身上,甚至连虎妞葬在哪里都不说,这即是恼羞成怒在后。

再说小福子,祥子拒绝小福子,是因为小福子有两个“嗷嗷待哺”的弟弟,和一个只会喝酒和伸手要钱的爹,这是不可改变的事实,如果小福子狠得下心不管他们,也就不会出卖身体了。

换言之,即便是小福子没有想不开,他和小福子在一起之后,也依旧无法改变他承担不了这么大生活压力和经济压力的事实。

小福子殒命后,祥子用欺骗、卖惨等手段,从身边的人身上获取钱财,而后挥霍殆尽,拒不还钱,反而觉得理所应当。即便祥子被命运不公平地对待,但他将这一切转嫁到那些相信他的人身上,既不道德,也不合理。

孔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

这句话放在祥子身上,可以这么理解:既然成不了那种八面玲珑,处事周到的人,要么做一个“狂”者,奋勇前进,披荆斩棘,要么做一个“狷”者,即便畏畏缩缩,游移不定,也要明白自己的底线在哪里。

用现在的说法,祥子无疑是在报复社会,这样的人,我们该同情吗?

03:放弃机遇,自甘堕落

祥子是“弱者”吗?

并不是,他年轻、强壮、吃苦耐劳,他比很多人拥有更加先天的优势。车丢了,就好像创业失败了,钱没了,就好像资金链断了,但祥子不同于现在的很多企业老板,不会欠很多外债。

我们熟悉的罗永浩,创业失败了,公司也没了,还欠了6个亿的外债,老罗已经40多岁了,照样担负起属于自己的责任,照样为了梦想而努力。曾经看起来重生无望的老罗,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只要还有梦,还有一口气在,一切皆有可能。

祥子其实也有翻身的机会,而且还不止一次,但是都被他无视了,或者说放弃了。

虎妞出钱给他买车,本可重新攒起一个车行,祥子拒绝了;曹先生不计前嫌,答应让他继续来拉包月,管吃管喝还给钱,他也放弃了;出卖阮明,一下得了60块,他不拿来“创业”翻身,也不拿来还债,反而又是用来享受了。

《怦然心动》里,有这样一句话:有人住高楼,有人在深沟,有人光万丈,有人一身锈。

有的人一出生就住在高楼,但有的人却生在臭水沟,我们或许忙碌半生,也不可能住进“高楼”,但我们是不是可以通过努力,爬出“臭水沟”呢?

有人即便身处乱世,仍然谈笑风雨中,全身散发着令人仰望的神采,而有的人,为那碎银几两,惹来一身锈迹斑驳。

可是,即便我们不能成为那种光芒万丈的人,但只要抗住生活的打磨,一身的锈迹哪怕不能发光,是不是也可以变得光滑一些,看起来更从容一些?

结语

其实,祥子之所以会有这样的结果,其原因,老舍先生早在这本《骆驼祥子》中,清楚地交代。他在文中这样写道:自怜便自私,越自私便越自怜。

这句话我印象很深刻,给我带来很多感悟和思考。一个人一旦开始可怜自己,怜惜自己,那么过往的一切苦楚、挫折,就会觉得命运在针对自己,于是慢慢变成一个利己的、自私的人,而后周而复始,形成恶性循环。

所以,我们读书,除了要取书中的“精华”,也要去其“糟粕”,通过反思,使其“糟粕”也成为“精华”,只有不服输的人,才更有可能创造奇迹。

老舍的很多作品中,其实都包含非常深刻的人文思想,除了《骆驼祥子》,还有《月牙儿》、《龙须沟》、《茶馆》等等,它们,都值得需要我们沏上一壶茶,静静的品读。

-End-

期待您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