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眼看着就要开学了,就现在这个情况,孩子的学习怎么办呀?”
“听说要延迟开学,延到什么时候呢?如果延很长时间,孩子的学习不就耽误了吗?”
……
发愁的妈妈
最近几天,看到无数这样的信息。就目前的情况看,延迟开学估计是十有八九的了(已经发了通知),至于延到什么时候,还真不知道。
这种情况下,家长们的心情大家都可以理解。
在此,我建议各位家长让孩子在家自学下册的教材。
一、为何要让学生自学?
首先,一旦真的延迟开学,下学期的学习就面临着时间紧任务重的局面,提早学一点或许能缓解一点之后的压力。
第二,也是更重要的一点,一个人学习能力的高低主要以自觉性和自学能力来衡量。自觉性的培养颇有难度,可要想使学生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并不是太大的难事。平时让孩子自学的比较少,那有点冒险,现在是特殊时期,可以一试。
二、如何自学小学语文统编本教材?
培养自学能力最初是要按照一定的程序来行动的。下面,笔者就以小学五年级语文为例来讲讲这段时间如何自学统编本教材(其他年级也都差不多):
1如何获得教材?
能获得纸质的更好,没有的可以从网上搜电子教材。
2自学小学语文下册教材的一般程序
(1)阅读“单元导读”,明确“单元要素”
统编教材从三年级开始每个单元的第一页都有“单元导读”,导读页的上方提示的是这个单元的内容,下方是揭示学习要点的“单元要素”。要素大多是两条,一条阅读方面的,一条写作方面的。
单元导读
五下第一单元的“内容提示”(又称人文主题)是冰心的一句话:每一个人都有他自己的童年往事,快乐也好,辛酸也好,对于他都是心动神移的最深刻的记忆。
从这段提示,我们可以知道第一单元的课文写的都是童年往事。
第一单元的“单元要素”是:
●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把一件事的重点部分写具体。
这就要求我们读这单元的课文时,要注意思考每篇课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本单元的单元作文不出意外的话应该是让写一件事,写作时,要想清楚事情的重点是什么,然后把它写具体。
(2)学习讲读课文
▲学习的一般步骤(适用于绝大部分的讲读课文)
①了解一下作者。
②出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带拼音的字和难读的词句可以多读几遍(也可以带着问题读,所带的问题一般可以选择课后第一题)。
③认读带拼音的词语,对于不懂的可以运用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理解意思。
④思考课文的主要内容。
⑤一段一段地细读、思考,水平较好的也可以直入重点细读鉴赏(想想作者是怎么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然后可以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⑥思考课后题。
⑦记忆自认为特别重要的内容。一般就是字词、重要的作者、课后重要的问题。
⑧如果有不懂的地方,可以查阅资料或向人请教。
▲学习第一课《古诗三首》
①三首诗的作者,范成大和杨万里,学生相对较为熟悉,对第三首诗的雷震有点陌生。学生可以查阅一下有关他的资料。
②朗读三首诗,注意读准字音。
③本课的字词需要注意读音的有:杂兴(xìng)、供(gòng)耕织和钲、磬俩字的后鼻音。
④一首一首地读,思考古诗的大概意思。
●《四时田园杂兴》这首诗四年级时人教版老教材学过。可以试着背一背,然后说说古诗的意思和表达的感情,如果发现说得不太顺也可以参考注释或查字典。
●学习《稚子弄冰》和《村晚》时,可以运用学过的理解诗句的方法(结合注释、联系上下文、查字典、组词等)逐句理解。两首诗都比较通俗,相信大部分孩子都能理解。
下面的释文做参考(最好先自己练习说,然后再与下面的释文做一比较):
《四时田园杂兴》:
白天耕田地,晚上搓麻线,农村的男男女女各自承担着一定的家务。小孩子不懂该怎样耕地织布,可也在桑树的树荫下学习如何种瓜呢!
《稚子弄冰》:
题意:小孩子玩冰块
诗意:早晨,一个小孩从金属盆里把冰取出来,他用彩色的丝线从冰中间一穿,冰就成了银色的钲。他拿着“钲”当玉磬敲打,发出的声音很响,似乎能穿透树林,忽然,“嘭啷啷”一声响,“钲”被敲碎了,像玻璃一样落到地上。
《村晚》:
题意:村庄的傍晚
诗意:池塘里水很满,草很多,夕阳快要下山了,落日的余晖照在池中漾起的波纹上。放牛的小孩横坐在牛背上向家走去,他用短笛随口吹着没有曲调的笛声。
⑤理解完每首诗的意思之后,想一想: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这是单元要素,千万不能忘。水平较高的学生还可以进一步思考:作者是怎样来表达这种感情的?
⑥解决课后题。
课后第二题,在理解诗意的时候已经解决了。第一题中的背诵课文,如果还不熟的话,可以再巩固巩固。
至于选做题,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试着写一写,写的时候要注意提前想清楚重点是哪里,怎样突出重点部分。
⑦记忆重点内容。
第1课的重点是
●背诵并默写课文,掌握“供”这个多音字的两个读音并会组词。
●课后第二题的三句话的意思要会写。
●每首诗的注释需要记一记。
▲学习第二课《祖父的园子》
①了解作者萧红和《呼兰河传》,可以上网查查资料。
②根据题目猜测课文可能写哪些内容,然后出声读课文,看看自己猜对了没有。
可能的猜测有:祖父的园子是什么样的?里面有些什么?作者在里面做了什么?为什么会写这篇文章?
③读的时候注意课文中“明晃晃”的“晃”是多音字,“拔”字不要写错。
④确定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祖父的园子里都有些什么(1至3、15至18自然段)
“我”和祖父在园子里做了什么(4至14自然段、19自然段)
⑤细读课文。
●再次默读课文,看看祖父的园子里具体都有些什么?读读相关句子,看看能从中体会出作者什么感受。
以下词句可以作为重点来交流,感受供参考:
A第1自然段: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蜜蜂、蝴蝶、蜻蜓、蚂蚁,样样都有。蝴蝶有白蝴蝶、黄蝴蜓。这种蝴蝶小,不太好看。好看的是大红蝴蝶,满身带着金粉。蜻蜓是金的,蚂蚱是绿的。蜜蜂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乎乎,圆滚滚,就像一个小毛球,停在上面一动不动了。
解析:从这段话我们能感受到作者的满足和得意。说起花园里的昆虫,她就像一个孩子一样掰着手指头向大家显示她的富有。作者写小昆虫,不仅看眼于它们的色彩───“白、黄、红、金、绿”一应俱全,还对蜜蜂的样子和姿态,进行了细致人微的观察,这些都使祖父的园子充满了童话般的美好。
B第2自然段:花园里边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
解析:“明晃晃”“新鲜漂亮”写出了花园的色彩明亮、美丽宜人,可以看出“我”对花园的喜爱。
C第3自然段片段:这榆树在园子的西北角上,来了风,榆树先呼叫,来了雨,榆树先冒烟。太阳一出来,榆树的叶子就发光了,它们闪烁得和沙滩上的蚌壳一样。
解析:作者用富有诗意的语言,生动形象地勾勒出老榆树的高大和活力,表达了对它的喜爱。
D第15自然段:太阳在园子里是特别大的,天空是特别高的。太阳光芒四射,亮得使人睁不开眼睛,亮得蚯蚓不敢钻出地面来,蝙蝠不敢从黑暗的地方飞出来。凡是在太阳下的,都是健康的、漂亮的。拍一拍手,仿佛大树都会发出声响;叫一两声,好像对面的土墙都会回答似的。
解析:作者非常具体地表现了太阳的“亮”,在作者眼中,太阳很伟大,它使整个园子都变得亮丽且充满活力。读这段话,我们能感受到作者对太阳以及太阳下的园子的喜爱和内心的快乐。
E第16自然段: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
解析:这段话,作者的语言充满了孩子气,也正是这样的语言把作者的内心描绘出来了。在她的心中,倭瓜、黄瓜、玉米、蝴蝶都是有灵性的,都是自由快乐的,不受约束的,由着自己的性子生长的。这其实充分表现了作者内心的自由快乐和富有灵性。
F第17自然段:天空蓝悠悠的,又高又远。
解析:作者用“蓝悠悠”这样富有感情的词语来描写天空,表达了她对天空的喜爱。
●思考:“我”和祖父在园子里做了什么?从中又可以体会到作者怎样的内心感受?
从课文的4至14自然段以及19自然段中,可以很明显地看出作者的自由快乐、无拘无束。
⑥思考课后题。
第一、二题都已经解决。读读第三题的“阅读链接”,说说自己有什么体会。
不管是“阅读链接”还是课文,其实字里行间都蕴含着作者对祖父、对祖父的园子的怀念之情。
⑦记忆重点内容。
第2课的重点是:
●知道本文选自《呼兰河传》,作者是萧红。
●会写“蝴蝶、蜻蜓、蚂蚱、圆滚滚、明晃晃、樱桃、瞎闹、锄头、承认、随意”这10个词语,会写“明晃晃”的“晃”的另一个音并会组词。
●掌握课后第二题的答案。
(3)学习略读课文(即打*的课文)
▲学习的一般方法
①了解一下作者,如果是名家,可以记一记。
②带着“阅读提示”(在每一课课文前)里的问题读课文,注意带拼音的词语和多音字。
③解决“阅读提示”中的问题。
④根据情况积累好的词语、句子。
▲学习第三课《月是故乡明》
①了解一下作者季羡林。
②带着“阅读提示”中的问题读课文。注意“澄澈”“风光旖旎”“燕园”等词语的读音。
③找一找,作者由月亮想到了哪些往事,抒发了哪些感受?
这个问题其实没什么难度,答案集中在课文2至5自然段。至于抒发的感受,课文第一自然段开门见山就告诉读者了,文中也多次提到。
④想想自己所积累的其他表达思乡之情的古诗。
⑤积累几个词,比如烟波浩渺、乐此不疲、相映成趣、风光旖旎、碧波万顷等。
⑥记忆重点。
本课可能只有作者和表达思乡之情的古诗需要记一记吧。
▲学习第四课《梅花魂》
①作者知道就行了,记不记得住不是很重要。
②带着“阅读提示”中的问题读课文。注意“虬枝”“玷污”“秉性”“凉飕飕”“郑重”等词语的读音。
③从头捋一捋,课文写了外祖父的哪几件事,表现了他怎样的感情?
只要能静下心来,就会发现课文主要写了外祖父的五件事:A教“我”读唐诗宋词时,读到思乡诗时会落泪。B因为“我”弄脏墨梅图而大发脾气。C因年龄大不能回国,像小孩子一样呜呜大哭。D“我”临回国时,送我墨梅图。E到船上送我带着梅花的手绢。
不难看出,这几件事都表现了外祖父对祖国的热爱与眷恋之情。
④想一想课题的意思。
这里的“魂”指的是精神。“梅花魂”就是梅花的精神。那梅花具有怎样的精神呢?可以在文中找一找相关的句子,然后借此好好地把倒数第四段外祖父的话读一读。
⑤积累几个词,比如能书善画、颇负盛名、不厌其烦、凉飕飕等。
文章第二自然段中表达思乡之情的那几个诗句也可以记一记。
⑥记忆重点。
梅花的精神和第二段中表达思乡之情的古诗。
(4)口语交际
如果从应试的角度,这部分内容看看就行了;如果从综合素养的角度,也可以按照课本的要求采访一下自己的家中长辈。
(5)习作《那一刻,我长大了》
①读一读题目。
②想一想自己成长过程中印象最深刻的事情是什么。
③明确作文的重点是事情的经过,尤其是感到自己长大了的那一刻的情形要写具体,记录当时的真实感受。
④构思好以后,开始撰写。
⑤读一读,修改。
看看重点部分有没有写具体,字数应该在字左右。
(6)语文园地
语文园地
▲交流平台
读一读,知道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方法有哪几种。
▲词句段运用1
①读读两个例句,想象句中描写的情景。
②看看能不能发现两个例句的共同点:都是用一个排比句写出了某一个特点。第一句表现了太阳的亮,第二句写出了八月天的热。
③从“冷、忙、吵、静、快、辣”中选一个情景写一写,看看有没有用排比句写出所选情景的特点。
④其他几个最好也写一写。
▲词句段运用2
①读读三个例句,看看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②试着用作比较的方法写一写。
▲日积月累
读一读,背一背,最好再默写一下。
3.注意总结方法
以上是笔者提供的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自学提要。按照这个提纲学习,开学后,老师只要简单地提一提重点难点问题就可以了,应该可以节省不少时间。可要想形成初步的自学能力,还得学会总结一下学习方法,想一想自学语文课文的一般方法和程序是怎样的?如果拿到一篇新课文,你知道怎么去自学吗?也可以从后面的课文中选一两篇自学一下,到时候看看和老师教的是不是差不多?
总结
三、还可以做些什么?
1.五六年级的同学可以背一背统编教材新选编的古诗文。
五六年级的同学比较特殊,他们前面四五年学的是老的人教版教材,年9月才开始使用新教材,别的内容还好说,可现在考试还是比较重视古诗文的,所以把一至四年级八本书里之前没学过的古诗文找出来背一背还是很有必要的。
2.好好练练字。
现在的语文考试,书写分有5到10分。如果字比较差,会吃亏不少。
3.看看课外书,尤其是教材中要求看的和需要看的。
比如五年级下册,教材要求看的是《西游记》。
建议看的是《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等古典名著。
需要看的:历险系列书籍,比如《鲁宾逊漂流记》《尼尔斯骑鹅历险记》《汤姆索亚历险记》等,因为本册第六单元的习作是《神奇的探险之旅》,看看历险记,对写这篇作文会有些帮助吧。
可以看的:《呼兰河传》《小兵张嘎》《俗世奇人》《骆驼祥子》《儒林外史》
结束语:
因为笔者教五年级,所以本文主要讲的是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怎么自学,三至六年级其实都差不多,都是要把握好统编教材的特点,重视单元要素、重视课后题、重视语文园地。
一二年级以识字写字为主,家长朋友们可以给孩子报一报听默写(教材的最后有“词语表”),可以让孩子练练写话,可以自己出题让孩子写,也可以写写日记。
三至六年级的学生在自学过后也可以集中听写默写,写写单元作文。
这次,先说一个单元的内容。如果以后有需要,我再接着说后面的。
感谢您的阅读!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删除。感谢图片提供者。)
教育首在养心,养自己的心,养孩子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