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的水
几乎所有的物质密度越大则温度越低,而水在4℃的情况下达到其最大密度。那么来推理一下,密度最大的水肯定是沉在湖泊的最下方对吧,就是说湖底永远保持着4℃,更低温度的水或是冰就会处在湖面。
2.凉水与热水结冰速度哪家强
在特定的条件下热水比凉水结冰的速度更快,而特定条件是指同等容器、同等体积、同等冷却环境,这被称为TheMpembaeffect,即姆佩巴效应。但是·······至今还没有一种合理的解释,为什么热水比冷水结冰快。
3.水中的杂质
中世纪欧洲人喝的啤酒比水还多,因为那时候的酒精比水干净。当时的人没有烧开水的习惯,我们都知道水中存在一些杂质,这些杂质使水有了导电性。
纯水是不导电的,从化学上讲,水本身是极弱的电解质,发生很微弱的电。所以不含杂质的纯水中,自由移动离子浓度在10的负7次方级,可以忽略,即基本没有。
4.瓶装水的保质期问题
瓶装水有效期的对象并不是水,而是塑料瓶。虽然过期后塑料中的一些化学物质会溶入水里,但这不会对我们的生命产生威胁。只不过……可能会改变了水的味道。
5.饮用水及生物体内水分
全球可饮用的水只有1%,其中的90%都在南极。至于为什么没有北极,小编表示不知道,网上搜了一圈也没查到什么相关资料。除了南极的饮用水外,剩余可饮用水中的1/5都在俄国的贝加尔湖,但其实,大气层中的水分比地球上所有河流加起来的水还要多(地球大气水的水体储量比河流水多)。
水是地球上在自然条件下唯一一种存在着3种物态的物质(固、液、气),人体骨骼中31%的成分为水,水母身体的95%都由水构成。甚至人体排泄物的75%都是水,这也就是为什么人类粪便提炼饮用水这套机器能成功。
由于饮用水资源的紧张,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自从年退休后,一直致力于慈善事业,其中最吸引眼球的一项则是用人类粪便提炼饮用水,盖茨还不厌其烦地多次喝下并大力推广。
6.不同地区水资源使用量
中国人平均每人每天要使用将近升的水,厕所承包了2/3的家庭用水,而生活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的人平均每人每天的用水量为11升。生活在亚洲与非洲的人平均要步行6公里才能收集到水。
7.骆驼不是最耐饥渴的动物
长颈鹿比骆驼更耐渴,弯角大羚羊甚至可以长达10个月不喝一滴水。为了保持身体的水分,大羚羊既不出汗也不喘气,而是用一种奇特的方式来应付炎热的气温:把体热储存起来。这就意味着它的体温会不断地上升。
大羚羊能够忍受高达46摄氏度的体温,超过这个体温才不得不出汗把体温降下来。
维持如此高的体温,除了避免出汗,还有个好处:因为体温与气温接近,空气可以传给身体的热量就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