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驼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祥子,还不是你不够努力,毒鸡汤是怎样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发病的机制是什么 https://m.39.net/disease/a_7473887.html

最近看到一篇写《骆驼祥子》的文章,开头充斥着诸如:

“祥子的悲剧,其实来源于他人性中的劣性”

“表面老实木讷的祥子,其实脑子里多的是市井算计”等论断。

然后总结出祥子的四条“劣性”/p>

”盯住眼前的人,错过长远。

越想走捷径,越会走绝路。

只计较失去,必不会得到。

占一时便宜,损一世福气。”

最后,劝告读者不要学祥子:

“只顾为眼前的利益争抢,却不知在斤斤计较之中,早已透支了自己未来的福报。真正有大智慧的人…不管在哪个时代,早晚能够闯出属于你的一片天地。”

经过搜索,网上有很多类似的文章,无一例外是通过分析祥子所谓的“人性缺陷”、“低层次聪明”、“小市民市侩”等,然后甩出一通励志文字和大道理。

不!这实在令人愤怒,把祥子作为这些道理的反面教材,是不恰当和不道德的!

踏实能干的祥子

如果说一般的毒鸡汤文错在漏洞百出的道理上而容易被发现,那此类曲解经典和模糊历史背景的鸡汤文,则显得更加隐蔽,危害也更大。

原著描绘了一个公道缺位、秩序混乱的旧社会,内忧外患下阶级压迫深重,既得利益者道德沦丧、利欲熏心,底层大众被疯狂剥削,无论是个人或国家,都看不到一点出路和希望。

从而让读者产生思考并同情弱者,并激发出为了不会人吃人的新社会而奋斗的意志!

可以明显看出,祥子的悲剧本质在于其质朴的正直思想,在腐朽且动荡的城市中得不到些许的容忍。

对于千千万万个祥子们来说,非得把自己变得像车厂老板、律师、大兵那样的卑鄙人物,去欺骗压榨他人,才可能闯出所谓的“一片天地”。

可毒鸡汤文却脱离原著,有意隐去压榨车夫的厂长,坑蒙拐骗的律师、强抢民财的大兵等人民的敌人,从而把矛盾的焦点转移到样子或者祥子们身上,这种曲解属实可气。

祥子的积蓄被抢走

在解读经典时,要了解历史情况,不应该把社会背景和原著场景割裂开来,去随意摆弄人物,甚至为了符合自己预设的论点,生挖硬套。

就连《了不起的盖茨比》中也说,“每当你觉得想要批评什么人的时候,你切要记着,这个世界上的人并非都具备你禀有的条件。”

何论单薄的祥子之于残酷的旧社会?

祥子生活的时代

军阀混战的20世纪20年代北平城,一个失去土地和亲人的农村小伙,来到北平城做人力车夫。

我们来看一下在历史上究竟是哪些人组成了人力车夫这个群体,他们的生活是怎样的。

根据数据,年全国人口数约为4.4亿人,而同期的可耕地面积约有10.8亿市亩,人均耕地面积仅有2.47亩。人口压力的增加使大量的农民进入城市开始了人力车夫生涯。

北京车夫的城市来源主要是破产的底层劳动人民。老舍先生记载:“被撤职的巡警或校役,把本钱吃光的小贩,或是失业的工匠,到了卖无可卖,当无可当的时候,咬着牙,含着泪,上了这条到死亡之路。”据统计,当时北京成年男子每九个人中必有一人为人力车夫,三人之中必依一人力车为生活(卞默声:《北京人力车夫生活之研究》,《上海总商会月报》,年,第6卷第10期)。

街上的车夫们

可以看到,人力车夫的主要来源,基本都是农村和城市的底层,他们没有固定的资产,没有享受任何服务和保障,相反,他们是权贵、商贾、军阀、洋人、中产阶级等的出行服务者。

近代社会学家李景汉曾在《北京人力车夫现状的调查》中概括了人力车夫们的生存状况:“除乞丐以外,这些以人类代牛马的东洋车夫算是最穷苦的人了。”

如此庞大的数量,却难有其他出路,非只因为收益微薄而支出繁重,更因车夫是车行控制下的赚钱工具,车行盆满钵满,车夫却贫困潦倒,生活艰难。

狭窄阴暗的休息室

根据当时的调查,车夫有自用车(即包车)的在少数,绝大多数人力车为营业车,往往一车非一人所拉,有两人合拉、三人合拉一辆车的。因此,车夫每日辛辛苦苦赚到的一百多枚铜圆还要负担租车的费用,所余不过七八十枚铜元。

饶是如此,他们还需要自己承担铜圆价跌、物价腾贵造成的隐形损失。

当时劳动工人常吃一种小米面,每百斤价格从年的三元七角五分,涨到了年的七元。衣料中最常用的粗蓝洋布,在年时,每百尺的价格是四元八角八分,年时涨到了十二元七角。

人力车夫终日辛苦、不得饱食,此外,艰辛的生活让他们不敢轻易组建家庭,往往选择单身。平日里,这些单身车夫就挤在阴冷潮湿的车厂宿舍或简易的人力车窝棚里休息,每人每天也需要3枚铜圆。时人就曾感叹,他们(人力车夫)的状况真是“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

所以从原著书中,或者历史书籍中,可以能明白地看到祥子的苦衷,不是他目光短浅,也不是他占小便宜,而是社会占了他的大便宜,不是他渣,实在是无力去爱。

何不食肉糜的毒鸡汤文

当老实的祥子被树立为人性缺陷的典型时,读过名著的人肯定会有撕裂感,而没读过的青少年们也许就信了,那么,当他们在现实中面对那些努力生活但遭逢不幸的普通人,甚至自己面对挫折时,他们的态度也就不言而喻了,是嫌弃,是自卑,乃至极端地终结生命,而不是坦然地面对暂时性不足和坚韧地寻求出路。

虽然有部分读者保持理智,分析事实,但仍有很多高赞评论,是感叹自己终于读懂名著、明白祥子何以如此悲哀、穷人只会老实赚钱等等。

乐观上进的祥子

所以,我为祥子,为所有努力生活的普通人感到不平。也为写手制造噱头而混淆是非的做法感到不齿。

下面引用某些文章片段,并分析作者给祥子戴了哪些“低层次聪明”的帽子,同时摘掉这些帽子:

1.祥子“盯住眼前的人,错过长远”

作者主要以“电车正在普及,人力车逐渐淘汰”以及祥子“攒着自己老本”为证据,来证明“穷人不了解社会运行的规则,被桎梏在疲于奔命的模式里,只能原地踏步”。

首先,电车的产生有其进步性,但对底层人的生意产生压倒性影响,就很考验社会是否有足够的岗位来进行包容,政府是否有行之有效的政策进行疏导,很明显,祥子所处的旧社会是不及格的。

电车提供不了代偿的岗位

人力车夫已经是最底层的劳动职业,数量庞大的车夫根本没有其它出路,事实上电车进一步压缩了他们的生存空间,王煦记载:“人力车夫六万名,沿街无处不居停。却因汽电来争胜,剥夺机穷一线生”。被压榨和遗忘了的愤怒车夫们,发动了年北平人力车夫维权事件

此次活动有其进步意义

其次,先不提那个报纸都没普及、全靠关系人情的社会,哪怕在现代,发达的互联网技术不但没有揭示“社会运行”的规律,反而被不法分子通过贩卖焦虑,不知割了多少人的韭菜。

很多年轻人们意识到“风口”的危险,像祥子一样,收紧了钱包,拉紧了裤腰带,踏踏实实地积攒通往梦想的车票钱,

对普通人来说最实在的目光长远,是在工作中不断学习,这才是了解社会运行规律的必由之路。

祥子并没有学习的机会,所以不应该说他目光短浅。在百年后的今天,人们有了学习的途径,但许多人在毒鸡汤的浇灌下愈加失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这本身也是一件值得思考的事。

2.祥子“越想走捷径,越会走绝路”

我们先来看毒鸡汤是怎么写的:“他想方设法逃避,可始终斗不过狠劲十足的虎妞,祥子索性自我安慰:等到人老车旧,依然会贫苦不堪,还不如娶了虎妞,总能得到几辆车做嫁妆。……当老板的如意算盘落了空,祥子只得拉上用虎妞私房钱买的二手车,重新靠苦力谋生。”

很明显祥子是被胁迫,不得不从,这段也写了“斗不过”,可作者笔锋一转,把祥子人之常情的无奈自我安慰当作证据,嘲讽祥子“如意算盘落了空”。

虎妞也可怜,但祥子是关系里的弱者

这种前后矛盾,掩饰是非的诡异笔法,完全没有基本的同情和逻辑,把一个被现实打压低头的老实人形象,包装成了算计利益后遭到反噬的奸诈失败者,以此证明“走捷径”行不通,这样写不叫亮眼,实在是刺眼。

3.祥子“只计较失去,必不会得到”

先看鸡汤文:“祥子市侩地计算着,如果娶了小福子,就得背上对方娘家的无底洞,还得带两个拖油瓶。只要大家团结一心,熬上几年等弟弟们成年,未尝不能过上好日子。”“直到主家承诺,能让小福子用劳作换取包车包住,祥子才敢回来找她。可等祥子回来的时候,这个苦命的女人,已经在几个月前,不堪折磨上吊自杀了。”

善良坚韧的小福子

以上是论据,然后引出论点:“一味想要索取,只想坐享其成不肯付出,必然会令人生厌,以致众叛亲离。这世上之事,从来都是计较越多,福气越少。”

乍一看,好似祥子因为“算计”,所以拒绝了小福子的心意,最后和小福子天人永隔,因为计较,所以失去了福气。但这又是断章取义,且玩文字游戏。原著中毫不掩饰地写出许多成年男人都在不断地死亡,带上小福子她们,也不会有何好转,这就是生活的重压。

一无所有的祥子选择了退缩逃避,固然使人怒其不争,但你不能说这是算计!祥子如何向小福子“一昧想要索取”了?简直驴唇不对马嘴。而且可以看到,祥子确实履行了承诺,回来找小福子,可惜残酷的社会和无情的老爹,早就把小福子推向了死亡。

祥子的拒绝并不是导致小福子自杀的主要原因。两个相爱的底层劳动人民,非但无法救别人,更无法自救,祥子和小福子最终的命运都是一死。

小福子终究没等来祥子

身处那没有公道,没有人性的社会,即使祥子再怎么不计较失去也不能成功,甚至无法保住自己的劳动果实,不能保护心爱的女人。不去体会剧中人物的真正痛苦,强行给祥子安上“计较越多,福气越少”的大帽子,是多么不公平。

4.“占一时便宜,损一世福气”

先说毒鸡汤中此小段总结的道理:“千万不要为了一点微不足道的便宜,而赔上自己的名誉和人生。”

但文章把祥子的结局当作支撑这个道理的论据:“最后,恶病缠身的祥子只能靠替人送殡,换一点赏钱来苟延残喘。那个曾经意气风发的青年人,就这样把自己生生送进了社会最底层。”

看出问题了吗?因为祥子骗大家的钱吃喝玩乐,所以消磨了福气,恶病缠身、苟延残喘,这逻辑合理吗?这不合理啊!祥子堕落之前并不占小便宜,可我们并没有看到福报,祥子堕落后苟延残喘,却怪他占小便宜导致没福报…这未免太不地道。

“就这样把自己生生送进社会最底层”,怕是忘记,是黑暗的社会压榨完年轻人的精力和斗志后,把女人逼到“白房子”,把男人逼到混吃等死的街头。

街道不是祥子最终归宿,死亡才是

装错瓶的鸡汤文

甚于历史虚无主义

我相信文章作者不会不懂,无论祥子怎么努力,最后的结果都会很凄惨。这是通过书中祥子和其他善良底层人民的悲惨遭遇亲自验证了的事。那为什么还要这样写?

除了营造噱头,还有以下原因:

第一,作者完全没真正经历过或者观察过“祥子”们的境遇,或者没有了解那段历史,硬生生把人物抽出来,只为了满足成篇累牍的成功学道理,这是典型的“毒鸡汤”化的历史虚无主义。

也许某些毒鸡汤作者也没意识到吧

第二,作者把祥子的悲剧归到个体头上,提示“如果祥子怎样怎样…生活必会好”,这“怎样怎样”就是那些成功学道理。好比告诉辛苦工作的读者们,只要按鸡汤来,就能摆脱阶层,这就像精神大麻,轻飘飘的让人麻痹。

总之,这种有意忽视大背景的写法,内在是把旧社会悲剧按现代职场剧的思路来解读,颇有种“在职场(生活)中,必须大度,不计较得失,才能取得成功”的鸡汤味道。旧汤换新瓶没有关系,但是请不要把珍贵的文物打碎随意拼接成你想要的形状,这实在是一种不齿的玷污。

将社会对人物的真实影响,替换为人性劣根论乃至自发论、神秘论的写法,大大消解了读者的客观思考能力和对历史的真实感,这对读者是百害而无一利的。

最后再强调一遍,它们宣扬的都是很好的道理和人生教训,我们应该学习。但拿祥子来做反面教材,这特么和欺负老实人有什么区别!!不要把只是引出讨论作为借口,还是赶快反思一下吧!

人人都是祥子,祥子就在我们身边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