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一个老师听了沉默、家长听了流泪的词,不知不觉间已然成了当今社会破坏家庭和睦的最大元凶!
刚开学不久,一个14岁男孩,就因为周末作业没做完被妈妈训斥,发生了口角。
妈妈气急,撕了他的作业,于是孩子愤而冲出房门,从31楼一跃而下....
到底谁之过?
这样的悲剧不知道已发生了多少起,真的是因为作业被撕就一时想不开的吗?
还是说,在他短短十几年的人生中,这件事只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呢?
让我们来看看下面这个新闻。
因为没有在规定时间写完作业,孩子害怕被爸爸打。
他一边写一边哭得声泪俱下,十分可怜地央求妈妈:“我写不完,你揍我四下让爸爸不揍我,行吗?
画面外,拿着镜头的妈妈一边继续拍摄,一边冷漠地拒绝了他:“不行。”
小孩愣住了,有点疑惑也有点慌乱:“不行?为什么?”
此时的孩子已经在崩溃的边缘嚎啕大哭,画面外的妈妈依然操着冷静的语气,淡淡地解释:“这是爸爸跟你的约定。”
言下之意就是,这事不归我管,被你爸揍还不是你没写完,该!
接着她又开始催促:“你快写,有这时间你都写完了。”
就这个短短半分钟的视频,如果不是孩子的声音清晰地传入我的耳朵,我以为他怕的是什么不得了的老妖怪。
回想一下,小时候我最害怕的“爱吃小孩的老野猫”,对我的震慑度也不过如此了。
后面这位妈妈亲自站出来澄清说,他们的初衷是想给孩子培养一个好的习惯。
可是,孩子都吓得*飞魄散了,哪还有精力投入学习、养成习惯?
像这样的视频还有很多。
比如前段时间,被网友调侃“让他一次切个够”的萌娃切橡皮的视频。
起因是小孩在课堂上走神切橡皮,被老师发现了,老师告诉了他的爸爸。
于是,他爸爸发了火,并买了一整盒橡皮让他切个够。
画面依然是只有被惩罚的、委屈巴巴的孩子,在镜头外看着孩子受罚却只是举着手机拍视频的妈妈,还有虽然隐身但每一秒视频都能显露他“威严”的爸爸。
对孩子来说——“爱”没有了,本应为他提供温暖、保护的父母,只因一块橡皮这样微不足道的小事,就一个变得可怕,一个变得冷漠,全都高高在上,只丢他一个人在底层瑟瑟发抖。
这时候可能有人会说,孩子作业没完成、上课不听讲,家长还不是着急嘛!父母严厉惩罚都是为了孩子好啊!
父母的良苦用心,自然毋庸置疑
望子*是大多数中国家长的心声,怕孩子学不会,又怕孩子长不好,对孩子掏心掏肺、添衣添食,几乎是“用尽一生一世将孩子供养”的程度。
但是家长在这样焦虑的、操心的状态下很容易“好心办坏事”。
就让我们换位思考一下。
试想,如果我们工作的时候,头上压着一个凶恶的动不动训斥、罚款的领导,身边坐着一个公事公办、严肃认真的监工,会觉得自在吗?能不想辞职吗?这样的环境,难道不令人窒息吗?
这样的环境我们只是想一想都觉得想逃,视频中的孩子却不得不长期生活其中,怎么能不反感父母、不反感学习?
尹老师说过,“孩子天生不反感写作业,他们中的一部分之所以后来变得不爱写作业,是因为在上学的过程中,尤其是小学阶段,写作业的胃口被一些事情弄坏了。”
我就在这条错误的路上,快马加鞭的行进中。
越怕,越错得离谱
我叫冉冉,是一个普通的妈妈。我也曾经因为孩子的作业而疯狂。
在孩子一年级之前,我和孩子的亲子关系很融洽,在爱与自由的路上,我一路跌跌撞撞,却一直没有停止过步伐。
但这岁月静好在孩子上了小学后,就完全变了。
由于孩子没上过幼小衔接,我总担心她会跟不上,所以,认定她的学习我必须得管,我不管她,肯定跟不上,所以每天逼着孩子在完成老师的作业之后,必须再多学一小时。
我每天都盯着孩子,必须要每天复习当天学过的拼音和字,可一晚上都没认会几个,还有拼音总是念错,气得我摔铅笔、摔文具盒撒气,孩子吓得不敢哭出声,再哭就再被罚抄作业。
手,放了又收
那几天,我一直抓着孩子的学习不放手,大吼大叫后的我很后悔。
我开始反思:让我管习惯了,孩子哪还会有自觉学习的心态呢?
于是决定“放手”。
我的手怎么放的呢?——拼命忍着不去干涉孩子。
结果,孩子的作业仍然不愿意写,拼音学得也更烂了。
憋了好多天不管她,发现她连最开始学的e都不会读了的时候,我一下子就崩溃了,指着孩子的鼻子开始骂了好久。
当时就觉得,什么“放手”,什么“不管是最好的管”,全是扯淡。
不管不行,一定得管,孩子才刚上一年级,我不管她,你看,一团乱。
于是,我又重新走上了管教孩子的道路。
管了几天,又看到孩子整天愁容满面,我又心疼了,后悔了,又想放手了。
整个九月份,两股“管”与“不管”的力量一直撕扯着我。
难道,
我和孩子以后就这样了?
有时,我会反思:上小学前,孩子其实很有自信,很有朝气,为什么现在总是畏首畏尾的?
再看看,我自己,以前多从容温柔,对孩子满满的都是爱啊,为什么孩子才上学一个月,我就变得像个疯婆子一样?
茫然无措的我,在书店呆了好久好久,无意间翻看到李雪的一篇文章——《孩子不愿意上学怎么办》。
“把孩子的人生还给他,你去过你自己的人生。”就是这句话,让我迷路的心突然有了一些力量。
心情平静了以后,我回想这一个月来做的一切,发现我一直处在一个恶性循环里。
管-反省后悔;
不管-焦虑难安;
管-反省后悔;
……
可,一直这样循环,又有什么意义呢?
我又一次决定放手了。
整个十月份,我都没有管孩子,孩子爱玩拖沓,作业写到很晚很晚。
我的焦虑分分钟要爆表,只能在心里默念,“你又要开始恶性循环以前的模式了吗?”来遏制自己。
就在这时,我发现了学堂的28天作业训练营,为了缓解自己的焦虑,想知道自己做的是不是正确的,我报名了。
神奇的小任务
既然来学习,一定要学有所成,这是我加入学习营的心态。
辅导员老师布置的小任务,我一开始并没多在意。
后来,主教瑞妈再三强调小任务的重要性,我这才开始闷头一天不落地做小任务,做着做着,我发现太神奇了,简直堪称奇迹!
我觉得,每天的小任务,让我对孩子的行为有了更深的理解,一步步积累逐渐形成了质变,这个理解帮我觉察到孩子的一些细微、不容易被发现的心理动向:
想学好——禁不住动画片的诱惑;
想考好——却一直在想考好的思绪里无所作为;
想早点写完作业——有时候因为不太会看时钟、自制力又有限而做不到。
而这些,都说明了孩子其实想去做,但就是做不到,或是一直停留在想要去做的纠结里,不能自拔。当时的我,心理动向是怎样的呢?我只要一提醒孩子写作业,我的心就不安分。因为这个提醒是带有控制意味的,然后就会把孩子的坐姿、写字速度等等一并控制了,简直就是控制上瘾了。就这样,这个神奇的小任务,让我的觉察力咣咣提升。在做小任务时,突然想明白了这些问题瑞妈的一句话点醒了我,她说:老子说无为而治,不是什么都不管,而是尊重事物的发展规律,适当干预但不妄作为。原来,这才是“放手”的真谛,才是“不管是最好的管”的真实涵义,我一直都误读了。黑带小任务辅导员老师说,搞好亲子关系是第一要务。没有作业,我和孩子的关系还好,一到作业这个问题上,真的是一言难尽。辅导员老师布置了“黑带小任务”,我试了试,“推”了孩子一把,引导了她一下,还是忍不住惊叹——这些看似平白无奇的小任务竟有如此大的魔力!所谓四两拨千斤,大概就是如此吧!我用辅导员老师教的招儿,引导孩子去写作业,去复习,去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一切竟然都跟辅导员老师说的一样顺利、和气。受益一生的能力感谢28天作业训练营,有两个卡点都是在做小任务的时候把它给疏通了。感谢辅导员老师的帮助与引导,让我自己总结并得出了反思结果。直到现在,我还坚持每天做小任务。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