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驼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忽必烈为什么这么信任藏族的八思巴 [复制链接]

1#
对忽必烈影响最大并促使他皈依藏传佛教的,无疑是八思巴。八思巴是藏传佛教萨迦派首领萨迦班智达的侄子,生于年,年龄比忽必烈小二十岁。他原来的名字是罗追坚赞,八思巴则是他的后用名,本为藏语的“圣者”的音译。因他自幼聪明颖慧,三岁能念诵莲华经,八岁能讲述佛本生经,故被人们尊称为八思巴(“圣者”)。八思巴十岁时出家于拉萨大昭寺,伯父萨迦班智达亲自为他授沙弥戒。一、八思巴如何获得忽必烈信任年,八思巴随从伯父萨迦班智达到达凉州,谒见窝阔台汗之子阔端大王,并奉阔端大王的命令继续学习佛法。年夏,忽必烈远征大理途经六盘山,派专人去凉州迎请萨迦班智达,萨迦班智达以年老多病辞谢,其侄八思巴应邀随阔端之子蒙哥都前来六盘山与忽必烈会见。忽必烈非常高兴,也甚是喜欢这位萨迦派年轻僧人。于是他赠给蒙哥都一百名蒙古骑兵,而让八思巴留在自己身边。忽必烈征服大理北返时,八思巴主动赶到忒剌去会见他。这使忽必烈深深感到八思巴对他个人的忠诚。同时,八思巴的博学,也令忽必烈钦佩和折服。一次,忽必烈向八思巴询问吐蕃的历史,八思巴讲述了自松赞干布以下的事迹。忽必烈起初将信将疑,派人查对汉文史书,结果与八思巴所言毫无二致。于是,忽必烈对他更加信任。年忽必烈和他的正妻察必及子女已开始以宗教礼节礼拜八思巴。忽必烈还赐给八思巴“优礼僧人令旨”,表示自己和察必已皈依藏传佛教,并尊八思巴为上师,特别强调对八思巴及萨迦派所在后藏地区寺院僧人的*治保护。这就意味着忽必烈与八思巴初步结成了施主与福田的关系。《佛祖历代通载》云:“世祖皇帝潜龙时,出征西国,好生为任,迷径遇僧,开途受记。由是光宅天下,统御万邦,大弘密乘,尊隆三宝”,讲的就是这段皈依藏传佛教的过程。年,八思巴在河州(今甘肃临夏)受扎巴僧哥等高僧的比丘戒,正式成了喇嘛僧人。然后,追随忽必烈抵达开平藩府。二、开平佛道辩论年,八思巴在开平参与了前述佛道辩论,而且表现活跃,对忽必烈公开袒护佛教和佛教压倒道教,发挥了不小的作用。当道士们携带大量史书进入辩论会场,企图以史书诸多说法为依据侥幸取胜时,八思巴协助忽必烈揭穿了道士们的一系列伪说。八思巴首先发问:“此是何书?”道士答:“前代帝王之书。”忽必烈插话:“汝今持论教法,何用攀援前代帝王?”八思巴云:“我天竺亦有此书,汝闻之乎?”道士回答:“未也。”八思巴言:“我为汝说,天竺频婆罗王赞佛曰:天上天下无如佛,十方世界亦无比。世间所有我尽见,一切无有如佛者。当其说是语时,老子安在?”道士无言以对。八思巴继续说:“汝史记有化胡之说否?”道士答曰:“无。”八思巴又问:“老子所传何经?”道士答:“道德经。”继续问:“此外更有何经?”回答:“无。”八思巴接着问:“道德经中有化胡事否?”回答:“无。八思巴最后雄辩地总结:“史记中既无,道德经中又无,其为伪妄明矣!”道士理屈词穷,败下阵来。开平辩论中佛僧获胜和八思巴的出色表演,无疑加深了忽必烈对佛教(尤其是吐蕃喇嘛教)及八思巴个人的崇信,为日后藏传佛教成为元朝国教和八思巴登上帝师之位做了很好的准备。中统元年()忽必烈即汗位,立刻尊八思巴为国师,“授以玉印,任中原法主,统天下教门”。此时,八思巴的国师尊号及职司,大抵与那摩国师相同。但“任中原法主,统天下教门”的词句,已包含了藏传佛教及八思巴凌驾于汉地佛教之上的意思。至元七年(年),忽必烈又加封八思巴为“普天之下,大地之上,西天佛子,化身佛陀,创制文字,护持国*,精通五明班智达八思巴帝师”,又号大宝法王,还将西夏甲郭王拍玉印改制为六稜玉印,赐予八思巴。三、创造蒙古字八思巴的重要贡献之一是,奉忽必烈之命,创制蒙古新字,俗称八思巴字或“国字“。成吉思汗建国后,使用的是塔塔统阿以畏兀儿字书写蒙古语的畏兀儿体蒙古文。被征服区域则仍使用汉文和波斯文等。忽必烈对借用畏兀儿字而成的畏尤儿体蒙古文不太满意,非常希望能够创制一种代表大元帝国的新文字。经过一段努力,八思巴果真创造了一种新文字。八思巴字参照藏文设计出四十一个拼音字母,主要以谐声为宗,藉“韵关之法”和“语韵之法”,汇成新蒙古语千余条。还可以音译汉文、波斯文等其它文字,比起畏兀儿体蒙古文,又有拼音准确等优点。在当时来说,确实是对元朝多民族统一国家内“顺言达事”和语言交流的一种便利。至元六年(年),忽必烈以诏书将八思巴字颁行天下,要求“凡有玺书颁降者,并用蒙古新字”。忽必烈对推广八思巴字,可谓非常热心,不遗余力。至元六年七月,他下令设立诸路蒙古字学,翌年四月又设路蒙古字学教授,专门负责八思巴字的教学训练。至元八年(年),又以圣旨条画完善有关制度:增设诸王位下及蒙古千户处蒙古字学教授,特意规定各路蒙古字学生徒25-30人的数额及免除差役的优待,中书省、御史台、枢密院等衙门奏目和行移公文事目均须用八思巴字标写,印信和铺马札子也一概用八思巴字。“上则王言制命,纶練涣汗,符章篆刻,下而官府案牍之防闲,丝缕斗升之出纳,*刑兵戎之调发,悉用其字书”。各衙门亦令熟悉八思巴字人员充当必阁赤,随朝怯薛中当值的必阁赤限一百日内学会八思巴字。平定南宋后,忽必烈又进一步把蒙古字学推广到江南地区,江南各路仿北方设蒙古字学教授,江浙、江西、湖广等行省又各设蒙古提举学校官二员。直到世祖朝后期,忽必烈仍然不断重申和强调:各处文书必须广泛使用八思巴字,各路和各按察司官员要负责监督实施,各路教授、各衙门必阇赤和翰林院须具体负责八思巴字教学。元人张昱诗曰:八克思巴释之雄,字出天人惭妙工。龙沙劈鬒*夜哭,蒙古尽归文法中。南宋遗民郑思肖曾无可奈何地说:“愿充虏吏,皆习蒙古书,南人率习其字,括以四十八字母,凡平、上、去、入声,同一音之字,并通以一字摄,一字十数用”。郑思肖是站在攻击元*权的立场上发此议论的。但他也不得不承认八思巴蒙古字在江南流传颇广的事实。八思巴字的创制和推广,是忽必烈在文化上的一大建树,面这一建树又是八思巴以帝师身份辅助忽必烈完成的。忽必烈是八思巴字的倡导者和推行者,八思巴则是这一新文字的具体创制者。四、为忽必烈及皇后灌顶八思巴还为忽必烈和察必皇后举行了灌顶的神秘宗教仪式。灌顶为密宗(包括藏传佛教)所独有,凡皈依入门者,须由师父以水灌洒头顶。萨迦派的灌顶,特称为吉祥金刚喜灌顶。接受灌顶的,首先是察必皇后。灌顶后,察必皇后对此密法十分信仰。依照帝师八思巴的指点,察必皇后取下自己最珍爱之物——陪嫁所携的耳环大珍珠,双手奉献。察必皇后又劝说忽必烈接受灌顶。当忽必烈主动向八思巴提出灌顶请求时,八思巴要求他遵守上师坐上手、以身体礼拜、悉听上师之教,不违上师意愿等法誓。经双方妥协,忽必烈只答应:听法或人少时,上师坐上手;皇子驸马官员百姓聚会时,皇帝坐上手;吐蕃之事悉听上师之教,不与上师商量不下诏书,其余大小事上师不必过问。八思巴则仅授其近事修灌顶三次。作为对灌顶的回报和供养,忽必烈第一次奉献给八思巴吐蕃十三万户,第二次奉献吐蕃三区,第三次依照八思巴法旨,废除了汉地以人填河的野蛮做法。灌顶,象征着忽必烈和察必完全皈依了藏传佛教,而且与八思巴间建起了“师尊与弟子”的宗教关系。由于这种关系和忽必烈的大元皇帝权威有所冲突,双方分别作了妥协和让步。由此,藏传佛教“掀天官府”的赫然权势及帝师“皇天之下,一人之上”的地位,初步确定下来。皈依藏传佛教之后,忽必烈信奉十分虔诚。他曾经命令僧人以*金为泥,缮写《大藏经》一-部,贮以七宝珐琅函,希冀流传万世。史载,此次写经耗费*金三千二百四十四两。又命令印制《大藏经》三十六部,遣使分赐外邦他国。据说,当时皇宫大内皆以真言梵字广加装饰,以示坐卧住行不离佛法。忽必烈本人处理国家大事之余,常常“持数珠而课诵”。忽必烈多次颁布圣旨,保护天下寺院僧徒的利益,免除僧徒的“田产二税”等一切差发,令他们专心佛事。一位宰臣进奏:欲以天下僧尼一例同民。忽必烈诘问道:“民籍若干?府库若干?”宰臣回答:“不知。”忽必烈斥责道:“辅相治道,固宜用心。此乃不理,而急于准菜俊馅之僧人。”结果,忽必烈命令该宰臣修补寺院,以示惩罚。后来,权相阿合马也曾上奏:“天下僧尼颇多混滥,精通佛法,可允为僧。无知无闻,宜令例俗。”国师胆巴奏曰:“多人祝寿好,多人生怒好。”忽必烈最终也以“多人祝寿好”否定了阿合马拣汰僧尼的提议。据藏文史书记载,忽必烈多次向八思巴咨询有关朝廷*事的意见。五、忽必烈的*治顾问一次,忽必烈问:“从前在成吉思汗收服广大国土之时和我整治安定国土之时出过大力气的蒙古*士们,如今财用不足,可有什么办法增加他们的财物?”八思巴回答:“陛下可出御库中的钱财,点查*士及怯薛之数目,赏赐给足够数年衣食生活之物品。”忽必烈依其计行事,赏赐之物品果然足够使用。又一次,忽必烈询问:“现今财用不足,蒙古地方的南面,有叫做蛮子的国王,其治下百姓富庶。我朝若派兵攻取,依靠佛法的气力,能否攻克?”八思巴答复:“现今陛下身前尚无能建此功业之人,故不宜骤行,我将访查之。”不久,他极力举荐伯颜担任平定南宋的统帅,被忽必烈采纳,最终成就了南北统一的大业。八思巴还特意命令尼泊尔工匠阿尼哥在大都以南的涿州修建一座神殿,殿内塑有面朝南宋方向的密宗护法神摩可葛刺的神像,还亲自为神像开光。又命胆巴国师前往该神殿修法,保佑元*平定南宋成功。与汉地儒学说教相比,八思巴以佛法辅助忽必烈,既带神秘又替其实际功业服务。难怪忽必烈对他崇敬信赖有加。作为帝师,八思巴还有义务为忽必烈及皇后、皇子讲经说法,祈福祝寿,广做佛事,佑国护民。八思巴曾向太子真金讲解佛学教义,后来汇集成有名的《彰所知论》一书。至元六年(年)十二月,八思巴奉忽必烈的旨意,率喇嘛僧人在太庙作佛事七昼夜、太庙祭祀列祖列宗,本为汉地王朝的礼制,且有一整套完整的规则。以喇嘛僧作佛事荐于太庙,亘古未有,实为忽必烈和八思巴二人所“新创”。在汉人看来,这似乎是对传统太庙礼制的一种亵渎。对忽必烈来说,则是将汉地太庙祭祖礼制和喇嘛作佛事相混合而为我所用的尝试,既然二者都可为我祈祝福祉,混而用之,又有何妨?在太庙祭祀等事上,八思巴的确充任了忽必烈挑战汉地礼法的帮手。翌年,八思巴还开始在大都大明殿御座之上设置白伞盖,并举行迎送伞盖的“游皇城”仪式。伞盖用白色素雅的锦缎制成,又以泥金书梵字于伞上,意为“镇伏邪魔,护安国刹”。后来,还形成年年照例举行的“世祖之故典”。每年二月十五日都要举行大明殿启建白伞盖佛事。十四日,帝师率领喇嘛僧五百,先在大明殿建佛事,十五日,恭请伞盖于御座,奉置宝舆之上。诸仪卫队仗列于殿前,诸色官民社直和寺院坛僧众相向列于富城南墙崇天门外,导引迎接伞盖出宫。到达庆寿寺后,以素食餐迎送队伍,餐罢起行,从西宫门外墙太液池南岸,北上人宫城北墙厚载门,经宫城东墙东华门内,过中部的延春门面西,忽必烈和皇后、嫔妃、公主则登临玉德殿门外搭建的金脊吾殿彩楼上观览。待仪仗社直队伍将伞盖送回大明殿,重新恭敬置于御座之上。此时,帝师率喇嘛僧众再次作佛事,到十六日才停止。由于这种仪式动用数千名官兵僧俗充任诸色仪仗社直,迎引伞盖,周游皇城之内,故有“游皇城”之称。其用意在于为芸芸众生“被除不祥,导迎福祉”。据说,此种仪式在皇帝夏季巡上都时也要照例举行。此外,忽必烈应八思巴的请求,在崇天门之右置金轮一个,支撑金轮的铁柱高数丈,下有铁索四条系之。此种设置的意思是:金转轮王统制四海。大明殿置白伞盏、游皇城、城西迎佛以及崇天门右置金轮等,给忽必烈皇宫陈设仪制和大都、上都官民岁时习俗,深深地打下了藏传佛教的印痕。帝师喇嘛们为忽必烈和皇室做佛事,往往能获得巨额赏赐,耗费大量钱财。八思巴为忽必烈灌顶后,忽必烈曾赏赐他*金、珍珠袈裟、经典、大、僧帽、靴子、坐垫、*金宝座、伞盖、盘、碗、骆驼、骡子、全副金鞍等。一次,忽必烈问八思巴:“施食至少,何能普济无量幽其?”八思巴回答:“佛法真言力,犹如饮马珠”。据统计,忽必烈一朝,醮祠佛事次数,合计已达次。有些喇嘛佛事坐静还在皇宮大殿或寝殿举行。忽必烈还在帝师喇嘛们的怂恿下修建了一批藏传佛教寺庙。一次,忽必烈问八思巴:“修寺建塔有何功德?”八思巴答曰:“福荫大千。”忽必烈听其言而行。自吐蕃朵思麻的胆巴国师被八思巴推荐给忽必烈后,留侍御前。一次,怀孟路遭严重旱灾,胆巴奉忽必烈之命祷告求雨,于是很快下起雨来。又曾经念咒语变食物于水池内,果真奇花异果、上尊美酒接连涌出水面。忽必烈着罢,甚为惊喜。不能否认,胆巴等喇嘛法术咒语的奇妙功力,也是导致忽必烈对藏传佛教感兴趣并信奉皈依的重要原因。八思巴圆寂后,亦怜真、答耳麻八剌刺吉塔、亦摄思连真、乞刺斯八斡节儿等相继担任忽必烈的帝师。忽必烈感到他与帝师、国师之间的语言障碍,妨碍了双方的交流,于是特意命令通晓天竺教和诸国语言的畏吾儿人迦鲁纳答思随国师学习藏传佛教法及吐蕃语言。学成后,忽必烈又命令他以畏吾儿体蒙古文译写吐蕃等经论雕版印刷,分赐诸王大臣。此举对忽必烈子孙和蒙古贵族官僚皈依笃信藏传佛教,影响深远。

来源头条号:常棣tandy,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色达喇荣尸陀林,胆小勿进!什么是护身“金刚结”,它能给你带来什么?索达吉堪布:有些病,请交给佛来医!十相自在|一种神秘力量的图符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