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疗白癜风哪最好 htt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这两天又读完了《骆驼祥子》,老舍先生真是个非常善于观察生活的人,不光人物说话的口风带着土的气息,神态动作吃穿住行惟妙惟肖,连洋车夫这个行当里头的事儿他也门儿清。说他是人民艺术家,一点不过分。《骆驼祥子》是我们那会儿新课标指定读物。为什么要读它?大概就是忆苦思甜,批判一下旧社会。旧社会当然是黑暗的,黑的伸手不见五指。鲁迅先生说,所谓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摔碎给人看。祥子就属于美好的事物,踏实肯干,满面红光,打乡下来的小伙子,一门心思要在北京立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嘛,合情合理。何况祥子的要求也不高,他有膀子力气,就想着能够买一辆自己的洋车,自己拉自己的车挣钱去。就这么个愿望,却被现实生活一次次无情击碎,最后祥子彻底颓了,由精神小伙变成一滩烂泥。美好东西就这么被打碎了。这大约要算是批判现实的作品。当然,不是巴尔扎克那种,拿社会病态做分析样本的。老舍先生更像是一个老北京,一个很有感情的旁观者,批判也是旁观的老大爷的批判,带着点同情,更多的心力则是用在人物的描绘和遭遇的共情上。毕竟,这是他自己生活里的人儿啊。他大体上采用了一个旁观者的视角,这方便了他从社会分层的角度去展现祥子的生活情景。不过第三人称的视角并没有耽误他去把握人物的心理活动和内心世界。祥子从优秀的乡下汉,到脱离土地来到城里,然后又一步步堕落成行尸走肉,这个过程是非常有心理的戏剧性的,他是一次次遭遇社会的*打,无数个希望和落空,再次希望再次落空,最后才彻底随波逐流的。作者要把人物心理的戏剧性给揭露出来,故事才入情入理,打动人心。最后老舍确实成功了。祥子的悲剧是一环扣一环,不得不如此的。现实社会不容他退一步海阔天空。而心理层面的变化也尤其地熨帖,当什么时候儿,就说什么话,入情入理。放到今天来看,祥子的故事仍然会有很多鲜活的内容。我们不妨将其看作一个进城的故事。对当代社会而言,“进城”是个大命题,并且不同年代的人有不同看法。文坛上风头正劲的作家,比如阎连科、刘震云等,都在作品里对进城这个事情津津乐道。这是他们的共同话题,他们是“进城”的受益者。什么是进城?在农村待不下去了,没有前途了,到城里来(到体制中去)。进城意味着城市户口、物质丰富、更好的发展空间,意味着和辛苦悲惨的土地告别,与此同时也意味着一段颇有些自豪的奋斗史,其中间或夹杂着对未脱离农门的亲人故交的愧疚感。整体而言,那一代人的进城是颇有精英色彩的,被选中了,抓住时代机遇了,才能进城。伴随高考扩招而来的80后进城,则完全不同。这个时候,是我们赶上了城镇化,一股不可逆的大潮。进城不再有什么精英色彩,而更多是平民的挣扎,以及目睹时代的剧变与现实生活的不平等。进城已经不再会有父辈那么强的获得感,身后的乡土世界也被城镇化所摧毁,从而这群人就陷入了一种进退无地的彷徨。这样的进城,不再有什么天选之子的优越感和奋斗的自豪,说破天最好的情况也就被称为“逆袭”而已了。更有共鸣的话语,就变成了:条条大路通罗马,而有的人一出生就在罗马。这样的进城和祥子那会儿倒是有更多相似性。脱离土地的人和祥子一样,带着点万事靠自己的个人英雄主义色彩,清白的自尊,清白的生活期待,精神洁癖就是最后的优越感。鄙视潦倒之辈和浑浑噩噩的人,实际上呢,仍旧不过是“只有一膀子力气可以出卖”的处境。日子过的顺的时候,会憧憬明天,会希望娶妻生子,安身立命。过得不顺利了,便难免感慨身世,恐惧已经到来的初老,不知道明天该怎么办。闹到失业了,更是惶恐无地,甚至于要自杀,比祥子更惨。《骆驼祥子》书里有段话说得好:穷人的命,是枣核儿两头尖:幼小的时候能不饿死,万幸;到老了能不饿死,很难。只有中间的一段,不怕饥饱劳碌,还能像个人儿似的。祥子是拉车的,斗志昂扬的时候,他觉着其它同行都太苟且,太不尊重这份工作的体面和尊严,自己则一定要人车都干干净净儿,跑的最轻最快,不爱惜力气,要做最上等的车夫。等到受挫了,看空了,他发现自己到了也难免哪天在路上一脚踩空摔死的命!于是他觉着一个人不行了,觉着肚子有愤懑了,觉着需要朋友了。在贫苦中阶级弟兄们的相濡以沫,成了生活中必须要有的东西,为此哪怕花钱买烟散给大家抽、乃至于到酒馆喝上一杯也是值得的。祥子的悲剧,当然是旧社会的,但未必就没有普遍性。不妨从头给他捋一捋。祥子的终极目标,是买一辆车。一辆车大约块大洋,这需要他省吃俭用苦干三年(最后实际上也没这么久)。三年就买上车安身立命了,这比进城落户加买房恐怕要容易的多吧?而且还不用按揭。祥子不到20岁进城,20刚出头就实现了小目标。但生活就此走上康庄大道了吗?并没有。北平城闹起了兵患匪患,车子给抢去了!等于说是被割了一次韭菜。当然,这是客观原因,不是祥子个人的操作失误。可以说是旧社会黑暗的祸根。那要是没有旧社会呢?不光没有旧社会,并且也不提割韭菜,祥子能不能达成他的愿望呢?后面还有一事儿,拉车猛跑的时候,被石头绊了一跤(这个总是难免),结果连车带人,带车上的人,全摔了。个人损失且不论,职业声誉要受影响。虽然当时是碰见个不计较的,祥子自己也耿耿于怀了好一段日子。此后被结婚的事儿,生病的事儿,目睹其它同行被社会淘汰的事儿,被地痞流氓甚至执法机关挤兑勒索的事儿,一次次打击着他,最终让他彻底改变了对生活的看法,开始过一天算一天。这一整个过程,旧社会当然是问题,但不等于说离了旧社会就没问题。祥子指望靠自己一膀子力气就改变命运,恐怕才是最大的问题。因为是一个人,社会加诸其身的不平等,他就得捱着。因为是一个人,面对人生无常,就无处转嫁风险,而人生在什么时候都是无常的。只要祥子还是天上地下赤条条一个人,他的悲剧就无法改变。多少人正是在由“清白尊严的一个人”,往“社会的人”转变的过程中,吃瘪了,颓废了,甚至彻底走歪了,还以为自己看开了,最后变成“被打碎的美好事物”。老舍先生是很伟大的。他没有讽刺或者嘲笑骆驼祥子,甚至对于那个北平城,对于那个在消亡和回光返照中持续活着的故都,他都是充满感情的。也正是有了这个感情,祥子的故事显得非常真实。后之视今,那就特么更真实了。太真实辽。这是第35份,感谢大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