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白癜风微信交流群 http://nvrenjkw.com/nxzx/4234.html神道指天道、神术、神祗及对道行高之人的敬称等,而作为墓道则从汉代开始,《汉书?霍光传》:“太夫人显改光时所自造茔制而侈大之。起三出阙,筑神道。”神道中的“道”为道路,“神道”即为通向神之道。汉代大将霍去病墓前的神道,是目前发现最早的神道。
墓前神道安设石雕的人物和禽兽,统称“石像生”,石人像又称“石翁仲”。
石兽放置在墓前是从汉代霍去病墓开始,其墓前的石刻动物,是神道石刻的雏形。神道两旁摆放着卧马、牛、卧虎、“怪兽吃羊”、“人与熊”和“马踏匈奴”等17件巨大的石雕,生动活沷,形象逼真,是其征战匈奴居地祁连山动物的形象。最具代表性的“马踏匈奴”雕塑,神态岿然的骏马,蹄下踩持弓握箭挣扎状的匈奴人物。
石雕人物的“翁仲”,形象来自于秦朝的大将阮翁仲,是秦始皇时的一名大力士,身长1丈3尺,勇猛异于常人,将兵守临洮时威震匈奴。在翁仲死后,秦始皇铸其铜像,置于咸阳宫司马门外,当匈奴人来咸阳,远见铜像,以为是真的阮翁仲,而不敢靠近。后来,统治者沿习秦始皇的做法,在宫阙庙堂和陵墓前立铜人或石人,并称为“翁仲”。
历代帝王、重臣的墓前神道设置“石像生”,一直沿用不衰,只是数量和取象不尽相同。明朝时,举行大典时,除文武百官及*事仪仗,还将人工驯养的狮子、大象等动物装在笼里,放在御道两旁,以壮皇威。因此,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明孝陵”神道,放置的“石像生”具有特殊含义。
中国明皇陵之首的明孝陵,位于钟山风景名胜区紫金山南麓,东毗中山陵,南临梅花山,为明太祖朱元璋与其皇后的合葬陵墓。因朱元璋奉行“以孝治天下”,以及皇后马氏谥号“孝慈高皇后”,故名“孝陵”。
明孝陵神道长约米,其格式打破了历代帝陵神道与陵寝相连的南北中轴线形式,而是环绕建有三国时代孙权墓的梅花山,形成弯曲的形状,似北斗七星。东西走向的一段神道,狮子、獬豸、骆驼、象、麒麟、马6种石兽排列在两旁,每种2对,两跪两立,夹道迎侍,共12对24件。这些石兽体现了皇家陵寝的礼仪要求,各有寓意。
狮为百兽之王,显示帝王的威严,是皇权、地位的象征;狮又是智慧和力量的化身,有吉祥、繁荣、生生不息的寓意;狮又是镇魔辟邪的“守护神”,象征平安。
獬豸有羊的身体,外形与麒麟接近,额头一只触角,又名,独角兽。獬豸是上古时期的瑞兽,拥有极其高的智慧,秉性忠直,明辨是非,它能用角抵触有罪的人,是公正、勇猛的象征。
骆驼被称为“沙漠之舟”,神道设置雕刻的骆驼,象征大明疆域辽阔,皇帝威镇四方。
大象是兽中巨物,它四腿粗壮有力,坚如磐石,表示明朝国家江山稳固、强大与和平。一个来自西北沙漠,一个来自云南边陲,它代表明朝皇权统治的版图之广。正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麒麟中国传统瑞兽,是传说中的“四灵”即麟、龟、龙、凤之首,披鳞甲、不履生草、不食生物的仁兽,雄的叫麒,雌的叫麟。据说它长着龙头、鹿角、狮尾、牛蹄,扁身火焰纹,象征吉祥富贵,预示国泰民安。
马,在古代是帝王南征北战、统一江山的重要坐骑,“马上得天下”的明朝在神道放置石刻的马雕像,不仅象征国家的稳固,又象征自强不息进取、向上的民族精神。
在石兽神道的尽头是一对白石望柱,又称华表,雕刻云龙纹。神道在此由东西向改为南北向。路旁松柏掩映,有八尊、四组高4米、身躯魁梧的翁仲,相对肃立。两对武将,身披甲胄,手持金盾;另两对文臣,头戴朝冠,手持朝笏的。
明孝陵神道的“石像生”石刻,采用整块巨石圆雕刻成,线条流畅圆润,浑厚古朴,气魄宏大,风格粗犷,凝神洗练。“石马嘶风翁仲立,犹疑子夜点朝班。”明孝陵神道自创形制,气派独特,既标示着明孝陵的崇高、圣洁、华美,又起着辟邪、礼仪的象征作用。
明孝陵神道又是“南京秋天最美大道”,橙*的乌桕、紫红的榉树,灿*的银杏,整个明孝陵的色调变成了暖暖的金*与橙红,呈现出了一幅美丽的金秋画卷,缤纷落叶和曲折深幽的石像、翁仲相映成景。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