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驼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培养李秀明,留住刘晓庆,他把一生都交给了 [复制链接]

1#

原创DJ雅清老电影的那些事

谢芳说:人大致分为这样几种,一是有能耐但比较傲气的,二是很和善但比较窝囊的,三是有能力又平易近人的。谢芳说:“最后这种人最可贵,汪洋就是这样的人。”

汪洋在北影厂当了35年厂长。他不是我们所熟知的璀璨夺目的电影明星,但他却培养的众多电影人才。在他主持北影厂工作的几十年时间里,北影厂诞生了鼎鼎有名的“四大帅”、“四大摄影”、“四大制片”、“四大创作集体”以及众多观众所津津乐道的电影明星,如于蓝、崔嵬、于洋、谢芳、张金玲、李秀明、刘晓庆等。

他让北影厂走向辉煌,连续数年拍摄出了大量优秀的作品,如《祝福》、《林家铺子》、《青春之歌》、《革命家庭》、《烈火中永生》、《小兵张嘎》、《小花》、《骆驼祥子》、《边城》等。不仅在国内外获奖无数,还在广大观众中产生巨大反响。

提到汪洋,过去的老北影人无不竖起大拇指,交口称赞,说他是真正热爱电影的人。他把自己的一生都交给了北影厂,却坚决不让自己的几个子女学电影。甚至把自己的两个孩子都送到边疆最艰苦的地方去,一待就是几十年。

对于这一点,许多人都无法理解。但如果我们在了解了汪洋的人生经历和追求之后,也许会对他的做法产生认同。

年,汪洋出生于江苏镇江。18岁那年,他来到上海,在教育家李公朴的推荐下,他进入到上海中山文化教育馆做实习生。年,汪洋开始接触电影,进入上海明星影片公司担任美工助理。淞沪战争爆发后,他从重庆辗转到延安,并于年进入抗大学习,同年加入中国共产*。

年,汪洋担任华北*区电影队队长,创办了“一辆大车上的电影厂”。当时的条件非常艰苦,拍电影所需要的胶片和器材,都是从东北东影厂取来的。然而就是在这样艰难的条件下,汪洋带领电影摄制组,拍摄出了《自卫战争新闻第一号》等纪录片,立了大功。后来他还负责拍摄了“解放石家庄”、“土地改革”等众多重要资料片,留下了珍贵的影像资料。

年4月21日,北京电影制片厂成立,田方任厂长,汪洋任副厂长。当时的北影厂,员工仅有余人,条件艰苦,设备简陋。但以田方、汪洋为代表的有着战地新闻摄影工作经验的电影人,愣是以饱满的热情,用镜头记录下了新中国成立后的每一个激动人心的历史时刻。使得北影厂从一个以拍纪录片为主的小厂,发展成为了新中国电影生产基地之一。

在许多老北影厂人的眼里,汪洋非常有能力,而且精力充沛。他虽然出生在江南,但性格却更像是个北方汉子,说话音量大,做事也麻利,颇具号召力。通常大家在争论一件事情举棋不定的时候,只要听他说“好吧,就这样了吧”,这事儿就基本上定了。

汪洋的能力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管理上,一个是协调上。

电影厂是个人才济济的地方,那么多位大师,哪位不是学富五车?那么多导演,哪位不是才华横溢?放到一块,谁服谁呢?可是他们就服汪洋。为了做好管理和协调工作,汪洋专门推出了“四大创作集体”,领头羊分别为大导演水华、成荫、崔嵬和凌子风。

其中水华创作班子,追求严谨细腻、淡雅深邃的艺术风格,拍摄出了《林家铺子》、《烈火中永生》等优秀影片。而成荫领导的创作集体,则一贯坚持拍摄具有较强纪实风格的影片,如《南征北战》、《停战以后》等。崔嵬的创作班子,追求的是粗犷奔放,浓郁炽烈的艺术风格,拍摄出了《青春之歌》、《小兵张嘎》、《平原作战》等艺术精品。还有以凌子风为主的创作团队,拍摄出了《红旗谱》、《骆驼祥子》、《边城》等大量经典电影。

这就是中国电影史上著名的“北影四大帅”。他们在很长一段时间都是作为北影厂的核心力量所存在的。再加上“北影二谢”,也就是谢铁骊(代表作《早春二月》、《海霞》、《今夜星光灿烂》等)和谢添(代表作《洪湖赤卫队》、《小铃铛》、《甜蜜的事业》等),基本上撑起了北影厂的大半个天空。

这些人才,在汪洋的领导下,都最大程度地发挥了自己的才干,有了用武之地,“八仙过海,各显其能”,为北影厂的辉煌,立下了汗马功劳。而从一个侧面,也让我们了解到,汪洋作为一个知人善任的领导,在管理艺术上,是多么的出类拔萃。

汪洋非常爱惜人才,只要是好苗子,他都会想尽一切办法把他留下来,并提供更多发展机会,将其培养成一个出色的电影人。比如大家所熟悉的导演*健中,就是其中的一个例子。*健中进入北影厂的时间是年,那时他才19岁。汪洋非常喜欢这个有才华的小伙子,给他提供了充足的施展才华的空间。年,*健中就担任了电影《小花》的导演之一,并一举成名。此后,他又执导了《良家妇女》、《过年》等众多富有特色的影片,广受赞誉。

另外在《小花》中扮演何翠姑的刘晓庆,一心想当专业电影演员,可是户口和接收单位一直都未落实。而汪洋在审看《小花》样片时,看到刘晓庆所扮演的何翠姑抬担架爬天梯的那个片段后,大为激动,当场站起来说:把这个演员给我留下。

刘晓庆如愿进入北影厂后,迅速成为了北影厂当家花旦之一,陆续参加了众多电影的拍摄,成为了80年代影坛最为闪亮的一颗明星。

还有张金玲和李秀明。她们登上银幕的电影都不是在北影厂拍的,但汪洋却全都将她们汇聚到了北影厂,并作为重要人才进行培养。张金玲先后拍了《大河奔流》、《瞧这一家子》、《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等影片,李秀明更是在《巨澜》、《甜蜜的事业》、《孔雀公主》、《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等北影厂重点影片中担任了女主角,取得了辉煌的成绩。

后来,张金玲、李秀明和刘晓庆一起,被并称为“北影三花”。

除了众多明星之外,汪洋还培养了大量编剧人才、美术人才和制片人才等。他对电影的制作细节要求非常严格,就连演员走楼梯,那楼梯有些微的颤动,也跳不过他的眼睛,要求重拍。而我想,也正是这样严谨的工作作风吧,所以才带动了北影厂员工上下齐心,共创佳绩。

汪洋一心扑在工作上,用于照顾家人的时间自然就会减少很多。用他的大女儿汪林立的话来说,他们几个兄妹,从小都是被“散养”的。谢芳年在北京生孩子的时候,汪洋还专门买了两只鸡去探望,而自己家几个孩子有没有吃早饭,他却并不知晓。

汪林立从小在电影厂长大,耳濡目染,也很喜欢电影艺术,并立志要包括电影学院。可她这个想法却遭到了汪洋的断然拒绝,并说,如果你执意要考电影学院,我就会打招呼,不让他们录取你。汪林立为此也与父亲闹过矛盾,无果,最后只好乖乖地学了建筑。

汪洋的大儿子汪洪从小就聪明过人,并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北大。毕业后原本可以留在北京,可是汪洋一句话,就让他去了新疆建设兵团,并在那里一待就是20年,教书育人。汪洋的看法是:那时边疆是最需要人才的时候,汪洪就应该去那里锻炼和学习。

还有他的小女儿林珊,从小就长得漂亮,还经过了专业的芭蕾舞训练,可是汪洋却让她学了医学,并且一毕业就将她送去了西藏,还安排医院工作,也是一待就是10年。他说:你学医,不就为基层百姓服务吗?越是偏远地区,人民就越需要你啊。

汪洋身为北影厂厂长,但4个孩子却没有一个是从事电影工作的。我想,也许在他心里,电影是太神圣的艺术了,不是谁都能干的,自己的孩子还是学技术比较好。又或许他干了一辈子电影,实在太辛苦了,他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再品尝自己曾经历过的那些艰辛。

汪洋从北影厂领导的位置上退下来之后,很不适应。有一段时间,他天天在家里,雷打不动的一件事就是看电影,看两部电影。而且每次看的时候,他都非常投入,还经常会说,现在的电影,怎么可以这样拍?一边说还一边摇头。他的儿女将此看在眼里,无不动容:他爱电影,爱得实在太深了。

年12月28日,汪洋去世。听到这个消息,许多北影厂员工都深感痛心。他们非常感概地说:像汪洋这样的电影人,以后很难再有了。更多精彩内容,请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