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今日开始,和女儿一起走进中学必读名著《骆驼祥子》,每天分享一篇读后心得。
这是一本相对于七年级孩子不太容易读懂、读透的现实主义小说。
于是这一次,我完全不想看任何教辅要求或者参照所谓的“名师导读”等资料,只想纯粹以一个70后母亲和12岁孩子的视角来品味。或许少了一些“完成任务”的功利主义,才能品出属于自己的味道,也能够真正走进“祥子”的生活世界吧。
第二十二章——第二十四章
葡萄妈导读:
一个冬天的夜里,祥子车上拉的人竟然是刘四爷。当刘四爷知道自己女儿死后,呈现出一种莫名的悲愤和预知,却在祥子看来是对刘四爷的最大报复。
于是,祥子自我安慰似的“精神暗示”:觉得自己要重新振作,让曾经伤害过他的人都得到报应。那么,如何才能重新开始呢?
在他心中,一直有一个人,那个人依然是自己的“希望之光”——曹先生。
曹先生果然依旧善良仁慈,决定帮助祥子,还给他安顿小福子。在深渊里的祥子拼命去找小福子,想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她,然后好好活一回。
然而,希望总是会落空的——每一次都毫无例外。
打听到小福子的时候,她已经在“白房子”后院的树林里上吊了,什么都没有留下。
祥子的心彻底空了!
如果说虎妞的死让他找不到拼命努力的目标;那么小福子的死是彻底让祥子失去了生活的希望!
好吧,今后就是“行尸走肉”般的生活了。
他开始不再拉车,他吃喝嫖*,他借,他偷,他出卖人格换取饱腹的钱,甚至谋财害命的事都干了……
一个人努力又有什么用呢?
在这个万恶旧社会下,祥子终究成为了不幸的、自私的、堕落的个人主义末路*!
这三章也是本书的结局:看似开放式的结局,实则预示着祥子最终被社会“灭亡”的悲惨结局。
1、祥子为什么觉得刘四爷失去虎妞会很难过?感觉自己报仇了一样?刘四爷并不心疼自己的女儿啊?(对于这个问题,女儿不理解显然很正常,这并不是正常人的心态。)
——其实这是祥子的“精神胜利法”。说真的,刘四爷如此冷漠的人,即便失去亲人也只是一时半会的伤心难过,不会真正痛不欲生的。祥子只是自己过得太悲苦了,才会对那些曾经伤害自己的人充满了诅咒。要知道:即便如何诅咒,坏人也未必真的遭到报应的。
2、小福子为什么要上吊?(这么显而易见的原因,女儿还是没有看明白,或许是想要究根结底吧。)
——小福子从出生的那一天就注定了是个悲剧角色,和祥子一样的命运。最可怕的是她连自己的命运都无法掌握,一生都在为了别人而活。年纪小小被混账父亲卖,为了养活弟弟们卖身,最后祥子离开了,无比绝望的她继续到白房子出卖自己,这些都是“放弃”的原因。当然最后那次上吊肯定是遭遇了非人的待遇,但也只是导火索罢了,这样的境况迟早都会被“社会吞噬”的。
、祥子最后是死了吗?突然那样的结尾,我有点看不懂?(女儿果然还是小孩子,对于这样有文学高度的文字还是不能明白看懂。)
——祥子没有死却和死的距离不差毫厘了。
书中最后的结尾虽然没有明确地把祥子写“灭亡”,却很明显地预示了他的结局。“个人主义的末路*”就是走向死亡的意思,只是时间的问题了。
1、曹先生,在整个小说中对于祥子是怎样的存在?对祥子有何影响?
——曹先生是祥子的“精神支柱”吧,好像小说里只有提到曹先生的部分,祥子才是开心和舒服的,每一次祥子都从曹先生那里得到帮助,感受到希望的力量。
(的确如此,正如之前提到的,曹先生是祥子心里的一道光,只有在那里才能找到生命的出路,女儿领悟到了。)
2、这三章里面有一些描写是作者借用一个角色的话表达了“在旧社会,底层劳动人民想通过个人创业获得成功是不可能的”这个观点,请问具体在哪里?
——个人创业?这个我不太敢确定。难道是小马儿的爷爷,那个老车夫说的话?他说了“干苦活儿的打算独自一个人混好比登天还难”,应该是这个意思吧。
(这个问题我原本是不奢望女儿回答正确的,没想到她还是真的体会出来了。其实作者表达的就是这个意思:在那个万恶的旧社会底层人民靠苦力挣钱想过上好日子几乎没有可能。)
、试想一下:如果小福子不死,祥子会重新获得“新生”吗?之后的人生会变得怎样?
——应该不会吧。小福子不死,最多就是和祥子一起到曹宅做事,可是小福子的父亲那么无赖肯定还会来找她麻烦,还有两个未成年的弟弟,如果没钱也肯定会找来的。祥子想得太美好了。
(对的!女儿说得非常好!有些结局已经显而易见,并非一两件事情顺利就能改变。祥子的命运也是一早注定了的。)
4、结合全书,整理总结一下:祥子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这些变化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嗯,祥子的一生就是个苦命的穷人。可是刚到北平打工的时候,他还年轻力壮,朴实单纯,努力而又充满着阳光正能量。随着一次次买车失败,一次次车子被抢被卖掉,虎妞的死,小福子的死等等这些生活的重创和磨难,让祥子最终变成麻木不仁,懒惰、自私、掏坏甚至最后堕落,就是一个行尸走肉了!
(女儿一口气说了那么多,看来心得满满,这是我比较满意的答案了,概括得相对全面了。)
5、为什么说祥子是“个人主义的末路*”?这是小说的结局吗?怎样理解这句话?
——这就是小说的结局啊!个人主义的末路*就是指祥子已经堕落成自私的败类,社会的渣子了,但是他的灭亡应该不久了,所以叫末路*。也就是祥子最后被这个生活的磨难给“谋杀”了!
(从现代人的角度理解,祥子确实就是社会的渣子、败类了,女儿还是基本诠释出来那个意思,这是她阅读较为成功的一点。)
咕哝、打外、打内、事情整重、靠盘儿、人格残余、钱净了手、轻手蹑脚、晃晃悠悠、污浊
客(怯)木匠——一锯(句)
个人主义的末路*
我一贯以来就喜欢阅读纸质纯文学作品,所以也希望能如此引导女儿爱上这样的阅读方式。
于是走进《骆驼祥子》,我是采取这样的形式:
第一步:让女儿自行阅读第一遍,然后用自己的语言跟我复述章节内容,像讲故事一样;
第二步:提出自己的疑问和困惑,不管什么问题都可以大胆提出来;
第三步:我针对章节内容提出一些问题,让女儿思考回答;
第四步:我串联一遍章节内容,答疑女儿问题并引导她理解更深层次的作者用意。
第五步:等待整本书阅读完后,再让她看一遍同名电影。(建议不要先看影像,孩子会有依赖性;加强对文字理解的深度,养成“啃书”习惯)
说真的老舍先生的文字魅力远大于影像所表现的力量,这是我的个人看法。
好的,今天的分享到此。
整本书全篇章阅读心得整理完毕,希望再次回看时能够别有一番体会。
葡萄妈和女儿每日走进《骆驼祥子》系列篇共八篇:用自己的视角解读名著,让孩子爱上阅读。感兴趣的父母们,欢迎大家一起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