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驼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除滑冰之外,冰床同样是一道冰上风景,但很 [复制链接]

1#

提到“冰床”,大家一定会想到《神雕侠侣》小说里的寒玉床。最近笔者读了一些文献,发现我国古代的确有冰床。不过,真实的冰床并不是用来睡觉的,而是一种交通工具。

对于南方的朋友来说,湖泊结冰的景色一定不常见。在北方,长期零度以下的气温足以让大多数流速缓慢的水源结上厚实的冰层,即便是人踩上去也不会出现碎裂的情况。自满清入关以来,每年冬天北京城都会有人滑冰。

当然,除了滑冰之外,冰床(又叫凌床、拖床)同样是一道冰上风景。

《京师竹枝词》有云:

城下长河冻已坚,冰床仍着缆绳牵;浑如倒拽飞鸢去,稳便江南鸭嘴船。

这首诗所表现的,就是冰床在冰面上滑行的景象。

不过,冰床流行的时间远比滑冰要早。南朝·梁·萧统《锦带书十二月启·林钟六月》中有记载:“敬想足下藏形月府,遁迹冰床,披庄子之七篇,逍遥物外;玩老聃之两卷,恍惚怀中。”北周·庾信《寒园即目》诗中有云:“雪花深数尺,冰牀厚尺馀。”

据说,在北宋时期,沧州人就已经开始在冬天使用冰床跨越结冰的湖泽了。《梦溪笔谈》的作者沈括,生前曾多次游历沧州,亲眼目睹了冰床在河上来去自如的景象,赞叹不已。之后,他更是将这种有趣的事物写进了《梦溪笔谈》里:

“信安、沧京之间……挽车者皆衣苇袴。冬月作小坐牀,冰上拽之,谓之凌牀。”

这段文字不但为我们展现了冰床,还描述了“冰车夫”的装扮。所谓“苇袴”,便是一种外面绑满干草的裤子,有一定的取暖效果。“冰车夫”长时间在冰面上驾驶,所以这种装备能够帮助其抵御严寒。除此之外,“冰车夫”们还准备了其它保暖措施。

例如:冰床的绳子是用骆驼毛编织而成的,在冰床把手上,还绑着一层厚实的毛绒。即便空手抓上去,也不会感到冻手。宋朝时期的官员,已经开始乘坐“凌床”这种代步工具上班了。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后,由于北方地区的严寒周期较长,所以皇室对冰床的兴趣日渐浓厚。

清代的统治者出身于白山黑水,来自东北的满清皇帝相当青睐冰床。不论是康熙、乾隆还是后来的慈禧太后,都喜欢在每年冬天体验一把冰床。

乾隆皇帝某次乘坐冰床过后心情愉悦,还特地为其赋诗一首:

筠冲赐宴有余闲,琼岛韶光暖镜间。尚可翠鸾轻舵试,徐过玉虹一桥弯。冻酥岸觉看波漾,春到物知听雁还。今日悦心真恰当,窗凭积素慰开颜。

与滑冰这项运动一样,乾隆将冰床定为“国俗”,向北方的老百姓推广。从这以后,冰床便成为清代“冰嬉”的一部分,成为一项深受贵族喜爱的冰上运动。

当然,皇帝所乘坐的冰床,和普通老百姓的冰床有天壤之别。清朝宫廷冰床的样式相当花哨,且十分豪华。

在座位的周围,有若干柱子支撑起来的金属床棚,棚子的右侧设置有车门,门上还有玻璃窗。在金属棚顶的四周,还雕刻有攒尖造型,棚脊有金龙作为装饰。在冰床棚子的底部,还设计了做工考究的框架式滑轨。普通的冰床,仅需一名“冰车夫”就能完成驾驶,但这种皇室特制的冰床,却要由八名太监牵拉才能前进。

与其说这是一张冰床,倒不如说这是一台用于冰面的八抬大轿。乘坐这种豪华冰床的,往往是达官显贵,他们虽然坐得过瘾,但却没人体恤“冰车夫”们的辛苦。《红楼梦》里有这样的记载:“当差之人,关门闭户,起早睡晚,大雨大雪,姑娘们出入,抬轿子,撑船,拉冰牀,一应粗重活计,都是他们的差使。”

既然是与抬轿子、撑船这种重体力劳动划等号的杂役,可见拉冰床是一项相当繁重的工作。不过工作再繁重,也总要有人去做。很多北京百姓苦于生计,便会在数九寒天充当冰车夫,赚取一些钱过年。这种行当,与以前的*包车夫颇为类似。由于冰床受到气候条件的限制,所以冰车夫们的从业时间往往只有一个冬季,到了立春冰面解冻,他们便要失业了。

根据文献的记载,直到上世纪五十年代,拉冰床这门营生才退出历史舞台。孙犁的《白洋淀纪事·嘱咐》中有写道:“在河边,他们上了冰床。水生坐上去,抱着孩子,用大衣给她包好脚。女人站在床子后尾,撑起了竿。女人是撑冰床的好手。”之后,随着民国的到来,北海从皇家的私人园林变成人人都可参观的大众公园,冰床也成了老百姓们热衷的娱乐活动。

时至今日,每逢冬天北海的冰面上依旧有不少划冰床的大人小孩。只不过,他们已无需以此为营生,纯粹是为了消遣罢了。

参考资料: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