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白癜风微信交流群 http://www.dashoubi.org.cn/e/wap/show.php?classid=3&id=268552半个多世纪之前的一天,北京城里最著名的作家,被誉为“人民艺术家”的老舍,满怀悲愤地走出了西直门,顺着古老的城墙来到太平湖边,如《四世同堂》中的祁天佑一般投湖自尽。
据老舍的夫人胡挈青回忆,老舍自尽之前状态已明显不对。他把自己关在屋子里,时而低声怒吼“他们怎么敢这样?是谁给他们的权力?”,时而连声呼喊“周总理啊周总理……”。
老舍
老舍的怒吼不难理解,像他那样一位有风骨和气节的文人,受到那样的奇耻大辱,怎能不愤怒?令不知情者费解的是,老舍为何要连声呼喊周总理?
事实上,老舍和周总理之间有着非常深厚的友谊。在生活、创作及人生选择等诸多问题上,周总理都曾给予老舍无微不至的关照。老舍临终前呼喊“周总理”,实则是在呼喊他心中最后的希望……下文即与大家一同回顾周总理和老舍的友情岁月。
年11月,老舍提着一只小皮箱离鲁南下,只身流亡到了汉口。到汉口后,老舍很快就三餐不济。他只带了几十块钱出门,积蓄全留给了胡挈青,毕竟她既要养育孩子又要照顾老人。既是为养活自己,也是为抗战出力,老舍受冯玉祥将军之邀前往冯公馆,创作一些宣传抗战的通俗文艺作品。
老舍与胡挈青结婚照
当时,全国文化名流悉数聚集于武汉,又值全民族抗战的生死存亡之际,全国性的中华文艺抗敌协会应运而生。如果鲁迅还在的话,这个组织自然当由鲁迅领导,可是鲁迅已于年溘然长逝。
这个时候,慧眼识才的周恩来总理想到了因《骆驼祥子》而名震文坛的老舍。起初,冯玉祥并不同意老舍领导抗敌文协,其中原因较复杂,此处不便展开叙述。但经过与周总理的反复协商,冯玉祥最终同意了由老舍领导抗敌文协。值得注意的是,此时的周总理仅仅是看过老舍的作品,与他并无私交。
在抗敌文协成立仪式上,老舍第一次见到了周总理。那天,周总理在现场作了即兴演讲。他说/p>
今天到会场后最大的感动,是看见了全国的作家们,在全民族面前,空前团结起来。不分思想,不分信仰的空前团结,象征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一定可以凝固地团结起来,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周总理
周总理简洁而深刻的讲话,使老舍更加坚定了以文字为武器抗日救亡的决心。再加上素未谋面时周总理对他就有知遇之恩,在抗敌文协的筹备和后来的工作中又有不少共事机会,两人的关系日渐亲近。
通过与周总理的接触,老舍对于文学的理解发生了变化。此前的他一直力图在文学作品中展现深刻的思想性和完美的艺术性,创作出了《骆驼祥子》这部传世杰作。但是,民族存亡之际,抗日救亡大于一切,老舍最终决定舍弃一些文学性与艺术性,去创作普通老百姓能看懂、听懂的作品,像周总理一样做民族的卫士。
在具体的工作中,周总理也想方设法给老舍等作家提供方便,使老舍极为感激。老舍曾经这样写道/p>
周恩来先生非常高兴能与这么些文人坐在一处吃饭。不,不只是为吃饭而高兴,而是为大家能够这么亲密,这么协力同心地在一块儿工作。他说,必须设法给文协弄些款子,使大家能够多写些文章,使会务有更大发展。
此外,周总理还巧妙地安排老舍去了一趟延安,并事先给延安发电报,让毛主席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亲自会见老舍。由此不难看出,周总理对老舍是何等信任与重视。而老舍亦不负厚望,坚持以“国家至上”为原则,在战时创作了惊人的抗敌文学,如通俗鼓词《打小日本》、《张忠定计》等,话剧《国家至上》、《张自忠》、《归去来兮》等。
抗战胜利半年之后,老舍与曹禺受邀赴美讲学一年。一年后,曹禺回国,但老舍选择继续留在美国。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当时国内炮火连天,他不愿意置身其中;二是他的《四世同堂》还没有写完,他认为在美国会有更安定的创作环境。
老舍与曹禺在美国
可惜老舍并未如愿,他在美国的生活并不安定。他的作品被乱翻译,为此打了好几场官司。他也并不习惯美国的生活,那里没有朋友没有茶喝,只有广播的嘈杂和霓虹灯的刺眼,老舍称之为“道地受洋罪”。
此外,老舍的身体还出现了不少状况,如头脑发昏、腹泻、风湿等等。此时的老舍,是多么想念大洋彼岸的祖国啊!可是,他已离国两年多,而这两年多国内形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祖国会欢迎他吗?
老舍与作家朋友
就在老舍急切地想要回到祖国之时,周总理恰好也在想念数年未见的老舍!那是年7月,新中国诞生前夜,南北两路文艺队伍齐聚北京召开了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一次代表大会。
周总理看到各位文艺界代表齐聚一堂,内心极为激动。可是,周总理没有看到故友老舍,他不禁饱含深情地说道:
我们南北两路文艺队伍,大会师了,就是缺少我们的朋友——老舍。我们赶紧请他回来吧!
会后,周总理让郭沫若、夏衍、茅盾、曹禺、郑正铎或单独、或联名致函、致电给老舍,请他尽快回到祖国,与大家一道共同繁荣文化事业。
郭沫若
当时老舍已受够了洋罪,非常希望回国与妻子、儿女及朋友们相聚,那一封封热情洋溢的邀请信好比是雪中送来的炭,使老舍感动得热泪盈眶。他不顾刚刚进行过手术尚且羸弱的身体,从旧金山登上了“威尔逊总统号”客轮,远渡重洋回归祖国。几经周转到达大沽口后,老舍望着华北的冰雪和黄土地,激动地流下了眼泪。
回国后,老舍才明白为何一时之间那么多作家朋友写信邀他回国,其中甚至包括不久前还在报纸上说他“自作聪明”的郭沫若,原来是周总理的授意啊!念起在武汉与周总理共度的短暂岁月,老舍不由心想:周总理不但胸怀大略,还重情重义啊!
年5月28日,周总理亲自出席了北京市文学艺术工作者联合会的成立大会。周总理在会上说:
老舍先生是享誉中外的大作家,又是北京人,是一位爱国的知识分子,建议选举他为文联主席。
经周总理提议及与会代表的一致同意,老舍顺利当选为文联主席。这是出乎老舍意料的,毕竟他并不像郭沫若等人一样走得跟党那么近,而建国前几年他又远在美国。
对于周总理的信任,老舍默默感怀于心,暗自发誓要以更优秀的作品来回报。老舍曾对妻子胡挈青感慨道:
我是刚入了国门,却感到家一般的温暖。现在,我才又还原为人,在人的社会里活着……周总理最了解我,最信任我,我应该多写文章,回报党和毛主席、周总理!
此时,老舍的妻子胡挈青亦带着儿女从重庆回到了北京,一家人终于团聚了。周总理知道这个情况后,建议有关部门为老舍分配一套大宅院的住房。不过,老舍打算自己去买个小套院。对此,周总理没有半点不高兴,而是完全尊重老舍本人的意愿。
老舍故居
建国后,周总理工作非常忙碌,每天都要工作16个小时以上。对此,很多人可能会感觉数字夸张。但如果想到当时国内百废待兴的实际情况,以及周总理不管大事小事都认真负责的办事态度,则能明白每天工作16个小时丝毫不夸张。
不过,即使周总理如此之忙,他还是会抽出时间与老舍会面,甚至是宴请老舍。年7月14日中午,周总理在西花厅第一次宴请老舍,鼓励老舍多为人民创作,写好新中国和北京的新气象、新面貌。
当周总理问及老舍的写作计划时,老舍告知周总理《方珍珠》已经基本写完,打算马上再写一部以龙须沟的变迁为题材的话剧。老舍又说,自己决定上金鱼池、龙须沟去实地采访。周总理听到后非常高兴,连声说:对,对,一定要去,我等着看你的新戏。之后,周总理又亲自与老舍谈论了治理龙须沟的一些政策,使老舍在大的方向上受到启发。
龙须沟旧貌
龙须沟曾是北京最大的一条臭水沟,也是北京最大的贫民窟。新中国成立后,周总理亲自指示对龙须沟进行改造。当时龙须沟的工程预算为为.4万斤小米,约占全市预算支出总额的2.25%。此外,龙须沟周边陆续建起了大大小小的轻工业小厂,使那些很少走出家门的底层妇女有了全新的社会角色。
老舍深入了解龙须沟及周边的居民后,创作出了三幕话剧《龙须沟》。但《龙须沟》创作出来后,却险些被“枪毙”。幸好周总理站出来讲话,对剧本给予了充分的肯定,才使剧本得以搬上舞台。
《龙须沟》上演后,周总理看了好几遍,并向毛主席推荐这出好戏。为此,周总理亲自到剧团从头到尾帮忙把关,并在话剧演出前亲自将老舍郑重介绍给了毛主席。自延安一别后,毛主席与老舍已经十多年未曾谋面。
毛主席与老舍握手
由于《龙须沟》这部力作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年年底,老舍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授奖词为:
老舍先生的名著《龙须沟》,生动地体现了市政建设为全体人民、特别是劳动人民服务的方针和对劳动人民实际生活的深刻关系;对教育广大人民和干部有光辉的贡献。特授予老舍先生人民艺术家荣誉称号。
老舍获得这一实至名归的荣誉称号,周总理倍感欣慰,他连连祝贺老舍,并向老舍提出了新的期望:继续为人民创作,创作出同样优秀的作品。不仅如此,周总理还常与老舍探讨具体的创作问题,并为老舍提供一些创作方向。老舍回家后常对胡挈青说:周总理又给我出题了,我又得开始忙喽!
到了50年代中后期,老舍开始反思创作问题,他认为文学既要结合实际,也要兼顾文学艺术性。老舍进行了一些尝试,但却遭到了许多人的反对,结果是作品“不过关”。周总理得知这个情况后,亲自找老舍谈话,鼓励老舍大胆创作,没必要为了贴合现实而完全抛弃文学性。
得到周总理的鼓励后,老舍开始着手创作话剧《茶馆》。《茶馆》和《龙须沟》一样是三幕话剧,《茶馆》结构上分三幕,以老北京裕泰茶馆的兴衰变迁为背景,展示了从清末到抗战胜利后近半个世纪的历史变迁,展示出了一幅幅气势庞大的历史画卷,是一部将思想性与文学性高度融合在一起的巨著。
周总理看完《茶馆》的剧本后,曾对身边的工作人员提出过一点个人感想:如果是我写的话,我不会选这三个历史时期,而是选五四运动、大革命失败、抗日战争等重要历史时期。不过,周总理说完这话后,又赶紧叮嘱道:
这只是我的个人意见。你们不要忙着对老舍同志讲,要讲,还是我自己去讲,我怕你们去传达,说不清楚。
由此,不难看出周总理是抱着平等的姿态与老舍相处的。他甚至贴心地为老舍想到,如果工作人员传达自己的想法,可能会使老舍在创作上感到压力。
《茶馆》发表后,在社会上受到了一些批评。周总理马上将自己的一点个人想法埋在肚子里,又一次站出来公开为《茶馆》说话,为老舍撑腰。他严肃地说:《茶馆》是一部非常好的话剧,尤其是第一幕,对广大青少年是一部很好的教科书!
在周总理的支持下,《茶馆》先是成功在国内上演,之后又陆续被翻译成十多种语言,在世界多国上演,被誉为“东方舞台上的奇迹”。而周总理亦多次抽空约同老舍观看《茶馆》,观看完后还曾多次对演员进行过指导。
除了在创作上的关心外,周总理对老舍的政治生活与个人生活也极为关心。老舍在50年代中后期时曾想入党,周总理收到老舍的申请书后,却亲自到老舍劝他不要入党。周总理对老舍说:
这件事我想同你商量一下,我认为在目前的形势下,你还是留在党外比较好。因为有些事,让我们自己说,有点不太方便;而让你一个有声望的党外人士说,作用就大多了,对党和国家的贡献反而会更大,你看呢?
老舍当然能理解周总理的用意,于是便毫不犹豫地答应了。此后,老舍再也没有提出要入党,但他始终全心全意为人民创作,不负周总理的期盼。
周总理对老舍个人生活的关心,更是称得上无微不至。年的春天,周总理在一次会议上看到老舍还穿着厚重的羊皮筒子,在众人中间显得格格不入。细心的周总理趁着会议休息时间,亲切地问老舍:现在已经开始暖和了,你怎么还穿着羊皮筒子?
老舍低头想了想,随后如实相告。原来,老舍住的房子是老北京的四合院,房间里都是方砖铺地,夜里又冷又湿,腰部已经受寒落下了毛病,所以天气虽然暖了,但仍得穿厚重的羊皮筒子出门。
会议结束之后,周总理马上让秘书给相关单位打电话,要他们设法改善老舍的居住条件,并建议最好是用木地板换掉方砖。调查后发现撤掉方砖会影响建筑的安全性,周总理又指示直接在方砖上加铺一层木地板,以抵御地下的潮气和寒气。
值得注意的是,当时周总理居住的西花厅,比老舍所住的房子更为古旧,地上铺的同样是方砖,夜间冷气嗖嗖往上冒,周总理在夜间办公时懂得两腿交替跷二郎腿取暖,之后虽然加盖一条小毛毯,但还是落下了关节痛的毛病。
秘书曾多次劝周总理铺木地板或铺地毯,但周总理却始终不同意。有一次,秘书对周总理住所进行了一番改造,周总理看到后气得几天不回家。对照周总理对老舍的关怀,可知周总理是何等舍己为人、大公无私!
周总理对老舍的身体健康亦极为关系,据胡挈青回忆,年时周总理曾突然来到家中,细致询问老舍的身体状况。当胡挈青告诉周总理老舍前不久前不久因严重气管炎咳嗽吐血后,周总理严肃地说道:挈青,我现在要批评你啦,发生这样的事情为何不向我报告?
那天,周总理在老舍家坐了很久,一直到吃晚饭的时间。老舍和胡挈青都有些慌了,不留周总理吃饭肯定说不过去,但又实在拿不出什么好东西来招待周总理。而周总理偏偏又说:我饿了,得在你们家吃饭啊。
看到老舍和胡挈青实在太过尴尬,周总理这才笑着说:你们平时吃什么,我就吃什么,不用特别准备。胡挈青这才如释重负,一会儿弄了一盘炒鸡蛋和一碟咸鱼出来。周总理看到这两个菜后,笑着说:你也是个知识分子出身,和我们家小超一样,不会炒菜。
胡挈青厨艺确实不太好,她是实打实的知识分子,是齐白石的弟子,是著名的画家。她曾送过一把绘有牡丹的绢团扇送给邓大姐,老舍则在扇子上题字“昔在帝王家,今供亿人赏”。邓大姐收到这份礼物后非常高兴,还特意和周总理在西花厅拿着扇子合影留念。
话说回来,胡挈青厨艺虽不太好,但周总理却吃得非常香。一是因为周总理向来崇尚节俭,对朴素、简单之物感到天然的亲近;二是因为周总理和老舍一家已建立了非常深厚的友情,能和好朋友一起吃饭,本身就是一件非常开心的事。
周总理和老舍的关系好到什么程度呢?下面这个事例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有一次,周总理主持召开了一个文艺座谈会。会上,老舍谈到自己想去石河子军垦农场住些日子,了解那边的实际生活。老舍话还没说完,周总理就忍不住说道:你年纪大了,边疆地区条件比较艰苦,怕不适应。
周总理向来极为注重礼貌,尊重他人,打断老舍也是因为知道老舍身体不好,为他的身体健康着想。不过,周总理很快意识到自己不该打断老舍的话,赶紧抱歉地要老舍继续说下去。
这时候,老舍提高声音,耿直地对周总理说道:话都给你说完了,我还说什么!周总理听到老舍的话后丝毫没有生气,而是微微一笑。由此可见,周总理和老舍的关系确实极为亲密。
此外,周总理和老舍之间还有许多动人的小故事,本文就不一一叙述了。总之,周总理极为关心、爱护老舍。甚至可以肯定地说,如果没有周总理的关心和爱护,老舍晚年时创作不出如此多的传世之作的。
遗憾的是,当历史的车轮来到60年代中后期,当那场众所周知的大风暴初起之时,周总理没能及时保护老舍。其实,周总理并非是不关心老舍,他只是没有想到,老舍竟然会这么快受到严重波及并在受辱后含冤自尽。
事实上,风暴初起之时,周总理认为比较容易受波及的是马寅初等人。为了保护马寅初,周总理特意让秘书打电话交代马寅初住所所在的派出所,令派出所保护马寅初。而马寅初在周总理逝世后,曾哭着对家人说“周总理是我的救命恩人”。如果周总理知道身为作协主席、人民艺术家的老舍也会被波及的话,定然也会提前进行保护。
由此,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为何老舍在受到侮辱之后,会时而低声怒吼“他们怎么敢这样?是谁给他们的权力?”,时而连声呼喊“周总理啊周总理……”。当时的他,肯定是在不断想,周总理为何没有出来阻止这件事?他一定是有实在无力出面的理由吧……
最终,老舍选择了气节。他最后一次牵起了在院中玩耍的小孙女的手,轻声对她说:爷爷走了,跟爷爷说再见。
随后,老舍离开了家,走出了西直门,顺着古老的城墙来到太平湖边,如《四世同堂》中的祁天佑一般投湖自尽。如他笔下的张自忠、钱默吟、吴凤鸣等人一样,选择了一个人最为可贵的气节。老舍说:
谁知道这点气节有多大用处呢?但是为了我们自己,为了民族的正气,我们宁愿死,也不能轻易地丢失了它……我们似乎很愚傻,但是世界上最良最善的事差不多都是傻人干出来的啊!
老舍离开家之后,胡挈青等了好久,都没等到老舍回来。她开始慌了,害怕老舍出事,第一时间想到了周总理,赶紧让孩子去给周总理传递老舍失踪的消息。第二天清晨,周总理还在关心老舍失踪之事,并特意打电话安慰胡挈青:不要着急,已经在寻找了,一有消息,马上通知。
遗憾的是,为时已晚啊,老舍十多个小时前就投身太平湖中了。当搜寻人员找到老舍时,老舍已是一具冰冷的尸体。周总理得知噩耗后,内心极度悲痛与自责。几个月之后,周总理还曾自责地说道:
老舍先生是我请回来的,把老舍先生弄到这步田地,叫我怎么向社会交待呀?!
之后,周总理马上派人对老舍家人进行了保护。周总理的指示是:保护好老舍家人,银行要准许老舍家人去提取已“冻结”的老舍存款……
不仅如此,周总理还从老舍之死中吸取到了非常大的教训。他举一反三,迅速想到了其他爱国民主人士的问题。在老舍逝世之后的第五天,周总理亲自签发了一份应予保护的人员名单,其中有宋庆龄、李宗仁、郭沫若、潘天寿、沙孟海等人。名单中的多人,大多数得到了保护。
遗憾的是,老舍已经永远地离开了。直到生命的最后阶段,周总理仍思念着老舍。年8月24日,医护人员陪同病重的周总理在身北海公园散步。走着走着,周总理突然停住了脚步,默默地望着湖水出神。
好几分钟过后,周总理才转过身,问身边的人员:你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吗?
那位医护人员实在想不起这是个什么重要的日子,便茫然地摇了摇头。
周总理长叹一声,悲切地说道:今天是老舍先生的忌日!老舍先生逝世九周年了!
深知周总理伟大人格的老舍夫人胡挈青,曾在90岁高龄时作诗称周总理为“全人”:
无儿无女无分文,为理为善为人民。聪颖机智操巨细,宇宙声誉是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