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读了老舍笔下的《骆驼祥子》,感触颇深。我对主人公祥子的身世命运深表同情,甚至有些感同身受。
祥子,一个勤劳淳朴、吃苦耐劳、知识水平不高且无依无靠的农家子弟、社会底层的小人物,在现在看来,就是一个文盲“北漂族”、打工者。他在北平生存,没有知识、没有背景......唯一的资本,是他健硕的身板。
那是一个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的旧社会------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
他的身世命运可大致概括为:在错的社会环境下,不管如何努力奋斗,都难以找到对的出路,最终只有“死路”一条。
因为,在那样特殊的社会环境下,路,本来就很少。而穷人、社会底层之人的路,更是少之又少。死,这条绝路,成了当时许多人不约而同的末路。
书的前言交代了这样一个事实:在旧社会,仅凭个人的奋斗想要脱贫致富、改变命运只是一种幻想,根本不可能实现。
即使是现在,这样的“北漂”,单靠个人的努力奋斗,要想在大城市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地,同样比登天还难。
本书中说,希望往往会落空,希望并不总是帮助事实。这本是事实的陈述,在某些特定下,却变成了恐怖的诅咒一般,让人闻风丧胆、避之不及。
就像祥子。在经历了人生的起起落落之后,最终彻底的丧失自己。因为奋斗无望。
当我们站在百年后的今天去看待,有的人可能会觉得,祥子最终变成那个样子,是他自己的抗挫、抗压能力弱,脑子笨,运气差等等诸多因素,但是在我个人看来,并不是那么简单,罪魁祸首,还是社会、时代环境作用的结果。
祥子的地位和工作性质,在当时是一个拉车的车夫,和如今相比,可以近似的看做是一个最普通的打工者,比如外卖员、快递员、普通的服务员等类似工作。
但是在今天,外卖小哥、快递员等群体,不至于吃不饱、穿不暖,只要勤快努力、肯吃苦,养活自己不成问题,而且还很有可能过得很好。祥子要是在今天,靠着自己的勤奋努力,吃饱穿暖,娶个媳妇,有自己的家,并不是那么难。
那个时期的“祥子们”,生不逢时。
书中的第一章节中其实就有交代:假若他的环境好一些,或者多受一点教育,不一定不会落在“胶皮团”里,而且无论是干什么,他总不会辜负了他的机会。
环境影响人的教育和性格。在环境和教育的综合作用下,人会形成独有的性格。不同的人,不同的性格,命运往往会截然不同。
接下来,我将从环境、教育、性格三方面进行阐述和分析。
01、环境
环境分为大环境和小环境。大环境即时代、社会环境;小环境即个人所处的集体环境。
大环境是如何影响一个人呢?
雷军说过:“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这个“风口”就是社会环境、行业环境下的机会的代名词。抓住时代的风口,就容易赚钱、容易成功。
改革开放时期,大批有识之士,趁着南下下海的时代风潮,借着政府的政策扶持,纷纷下海经商,做买卖,做外贸,开工厂等,他们借着改革的东风,放开手脚,抓住机会,赚的盆满钵满,发家致富。
他们成为了一个时代的潮流、领路人、风向标。这些人,大多都成为了行业的领军人物、佼佼者。所谓“时势造英雄”,不无道理。
他们是幸运的。
在今天,即便各方条件更优越,但是,这样的环境已经不复存在,这样的“风口”,少之又少。即使有,也是一哄而上、一哄而散,昙花一现。因为时代环境今非昔比,不可同日而语。
以直播行业为例,如今,看似热火朝天的行业背后,那些“风口”已经在慢慢消弭,如果不能明察秋毫,慧眼识珠,随机应变,大多数从业者都会变成环境和风口之下的牺牲品。
的确,出现了李佳琪、薇娅、李子柒等等,而更多的是那些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成了陪衬和附属,增加了流量,却难以收割红利。更甚者,不懂趋势、不会技术和管理,盲目进入,时机不对,赔本摔跤者更是数不胜数。
对于大环境而言,集体环境对人的影响力有过之而无不及。集体环境,简而言之,我们生活、工作、学习的小环境,如家庭、学校、公司等。
小环境更容易影响人的行为、性格。
比如,在一个好学校、好集体中接受教育和学习,相比之下,有更雄厚的师资力量、完善的教学设备、良好的学习环境等,加之个人的努力奋斗,提高学习质量和效率,取得好成绩,水到渠成。
这些有利因素足以提前一个人在教育方面的“起跑线”,不言而喻,将来成功的几率就更大。时下让人趋之若鹜的“名校追捧、状元情结”,即使很多人嗤之以鼻,但是内心仍然还是给予认同。
再如,家庭环境。在一个知书识礼、互敬互爱、充满爱的家庭里,在父母的言传身教和耳濡目染之下培养出来的孩子,更容易形成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良好的习惯等优良品性,这些良好品格,对于孩子塑造三观、性格、人格等意义重大,是一个人成长成才的重要基石。
因此,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社会动荡不安、战火纷飞,物质缺乏、行业单一、职位紧缺的时代环境下,祥子,没有家庭和学校,不能接受教育,拉车行业地位卑贱和混乱等,他的失败,便不足为奇。
02、教育
教育的重要作用,自古至今,不言自明。接受教育,获取知识。
在我看来,教育可分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自我教育。一个人要想真正成长成才,这四种教育,缺一不可。
家庭教育。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说的就是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一个人小时候受到的家庭影响对人的作用是一生的,难以消除和磨灭。
好的家庭教育,更容易培养出优秀的子女,也是子女的福气。
作家三毛说:
幸亏父母是开明的人,学校不去了,他们自己担起了教育的重担,英文课本不肯念,干脆教她浅近英文小说;
国文不能死背,就念唐诗宋词吧;
钢琴老师请来家里教不说,每日练琴,再累的父亲还是坐在一旁打拍子大声跟着哼,练完了,五块钱奖赏是不会少的;
喜欢美术,当时敦煌书局的原文书那么贵,他们还是给买了多少本画册。
杨绛先生在采访中这样回忆她的家庭教育,她说:“·我自己就是受父母师长的影响,由淘气转向好学的。
爸爸说话人情人理,出口成章,《申报》评论一篇接一篇,浩气冲天,掷地有声。我佩服又好奇,请教秘诀,爸爸说:哪有什么秘诀?多读书,读好书罢了。
妈妈操劳一家大小衣食住用,得空总要翻翻古典文学、现代小说,读得津津有味。我学他们的样,找父亲藏书来读,果然有趣,从此好读书,读好书人迷。”
不难发现,好的家庭教育是父母尊重子女、引导子女且循循善诱,用言传身教让孩子耳濡目染。
学校教育。学校教育是一种具有普适性、普遍性的教育。它是一个人从懵懂走向认知、从孤立走向群体的开始。
通过学校教育,人的思想得到启蒙、大脑和思维意识得以开化,从无知变得博学,是一个人塑造自己的基础。就好比一栋房子的梁柱,是框架,是基体,不可或缺。
学校教育不仅学习知识,更是习礼交友的重要场所。通过学校教育,我们懂得尊师重教,懂得人与人之间的基本交际之道,还能收获友谊等等,受益良多。
一个人二十五岁之前的人格框架的建立,基本通过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共同形成。而那些没有接受过基本的学校教育的人,他们生命中的某些方面肯定是空白和残缺的,不免可惜。
社会教育。社会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延续,也是学校教育的承接。正常来看,一个人在学校接受完一定时期的教育之后,必定走向社会、融入社会。
学校教育重理论、轻实践,而社会教育恰恰相反,社会教育重视实践。
走进社会必然面临职业的选择和工作,那是一个由学校教育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过程,并最终用行为、实践呈现出来。如果无法把理论学习的知识应用和嫁接到实际工作当中,那么这样的教育和知识的学习往往是囫囵吞枣、纸上谈兵,难以真正的发挥效用。
另外,社会教育也同样强调在进入社会中,遭遇困难、挫折所表现出来的应变能力、解决问题的态度、能力。通过社会历练,在实践中学习,能真正提高一个人的专业素质;
在遭遇困境之后,通过克服困难、解决问题,能提高人的心理素质、抗压能力,增加人的“逆商”,通过在社会中真刀真枪的操练和战斗,不断总结成功的经验、汲取失败的教训,用实践来检验真理,才能切实发挥社会教育的作用。
个人教育。何为个人教育?个人教育是前三个教育的集合体。在我看来,个人教育是一种自我学习、自我总结、自我反思和自我进步的能力。自我教育强调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自主创造性,积极主动,自觉自律,是一个人对自己生命的充分认知和觉醒。
时常进行自我教育的人,比别人有更清醒的自我认知,看待问题会更加全面,考虑事情也会更加周全。这样的人,成长和进步更快。
四种教育的结合,才能更全面的促进人的进步和成长。缺一不可。
祥子,结合时代背景和自身的条件,他是缺乏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他一无所有,没有家庭、没有父母的教育,他是一个文盲,不识字;起码的温饱问题都难以解决,更谈不上有条件进入学校接受教育。
一路打拼,一路失败,祥子的社会教育和自我教育是存在的。他一定程度上汲取了自身失败的经验,比如,他认识到,人是不能独自一个人活的,必须与外界有所联系等等。
但是前两者教育的缺失,构成了他不论怎么拼搏都难以成功的最大的阻碍因素。因为,社会教育和自我教育似乎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能力。
每一个在社会上有所经历的人,都要接受或多或少的社会教育,从而自发的进行自我教育,即对经历进行的、反思、总结,对未来的规划等等。
基于此,祥子的失败似乎是必然的。
但是,是不是拥有上述四种教育的人都能成功呢?
显然不是,因为,这四种教育仅仅是基础。而好坏、优劣、成败等结果的产生,是一个综合的过程,四种教育都好才会好。
就像学生接受学校教育,从长远来看,只有德智体美劳综合成绩好的学生,才更容易成功。而不仅仅是分数高低决定一切。
03、性格
你是什么样的性格,就是什么样的命。性格决定命运的论调由来已久。
但是,一个人的命运,不仅仅是性格决定的。如果偏要说性格决定命运,那么,性格应该是一个综合体,而非孤立的存在,是由环境背景、教育和人生经历等几个大的方面所构成。
就拿祥子的性格来说:生活在一个动乱不平、朝不保夕的社会中,接受的教育少,人生经历单一,在这样的条件下,祥子的性格无疑是保守、孤陋寡闻、不敢冒险这样一个农家子弟、社会底层的形象。
他即使兢兢业业、勤勤恳恳拉车攒钱,但是他不懂得理财、不懂得利弊权衡、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孤芳自赏的一个“矮小”的形象。
但凡他接受过多一点的教育,那么他的视野、格局肯定就会更广阔长远,机会就能抓住,路子就会变多。挣钱多一点,生活条件得到改善,那么他的人生也不至于如此坎坷和不济;
但凡他能对时局做一点了解和对环境的安危有一定的判断,他不至于无知冒险,被兵抓去,让自己的车----三年的努力功亏一篑;
但凡他能够听取别人的意见、有自己的判断,把钱存入银行或者外借,那么,他的钱不至于被侦探抢走而无能为力;
但凡他懂得选择、取舍和利弊的权衡,他可能早早就和小福子在一起,共同打拼,把生活经营好,不至于到后来的追悔莫及;
他所有的遭遇和经历,是他性格使然的结果。而所有的希望与失望、不幸和无奈,塑造了最终的他消极堕落、丧失自我的性格,干脆说是命运。
所以,从大的方面来看,祥子的悲惨命运,就像本书开篇所说,主因是时代环境和背景使然,这是不错的。
因为在那样的背景下,他没能接受教育,难以把握机会,良好性格塑造的条件缺乏,他的悲剧,不可避免。
当下,在与之截然不同的背景环境下,对人生、命运做出一定的思考、反应,是我们的应有之义,是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