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白癜风的专科医院 http://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文
尘海牧心图
网络侵删读毕。我想从三个方面思考一下这部作品。
1.故事本身带来的启示。
2.写作手法。3.笔耕态度。
老舍被誉为人民的艺术家。文学艺术家,其文笔自不用说。这所谓“人民”,大概是将世人按某种标准划分而占据多数的人吧。这多数的人,不就是包括我在内的默默无闻的众生么。
祥子就是那个年代中平凡的一个人,他们那群人在当时占了大多数。既然是同类人,这个故事会带给我们什么启发呢?与*治、意识形态等相关的暂且不讲。
这部小说的主线很简单,是一个普通的人力车夫追梦的故事。其结果是梦碎了,再也找不回来了,这期间经历了无数的苦难艰辛,三起三落。
马教主一句“梦想还是要有的”,总理一句“全民创业”,世人争相踏上了筑梦之路。就算是没有他们说的这些话,生而为人谁还没有个小梦想。不过是每个人的所梦所想都不一样罢了。有的人追求房车美齐全,有的人追求一份舒适安闲的工作,有的人渴望奢华,有的人梦想高官厚禄,有的人一个小目标就是一个亿......而祥子,他的目标不过是吃得饱穿得暖,仅此而已。
时代前进了,逢此太平世,人的目标也水涨船高了。为了吃饱穿暖,祥子做梦都想有一辆自己的洋车,这样便可以省去每日的租车费,继而拥有一点可怜的自由。有了目标,生活就有了希望,有了盼头,人也是干劲十足。
他本来就是一个勤劳的人,他相信勤劳致富,他要强,他要面子,他活力十足。为了买车,每日起早贪黑,绝不敢轻易花掉一分钱,如此省吃俭用了三年,终于有了一辆属于自己车。然而生逢乱世,车被兵匪抢去了,人也差一点丧了命......如此这般从希望到失望再燃起希望然后又失去......具体的情节略去不讲。
这样精辟的现实主义作品,没有对世情人情的深刻体悟和对社会生活的细心观察是万万作不出来的。人民艺术家老舍对人的观察是细致入微的,人性从来都是“本性难移”。不管是一个亿的小目标还是只求一个温饱,在某种程度上来看是一致的。
是希望,它是小说的催动力,也是人生动力的来源。因为有了希望,人生有了盼头,继而把这一切化为一个个目标,有了目标人就有了前进的方向和动力。一个多数人公认合理的希望,经过努力奋斗它是应该被实现的,如果没有实现,人少那是因为不幸,人多那是生在了祥子所处的社会中。当然了,时代在前进,生产力在发展,人的希望肯定会与时俱进。
如此这般,对书自照一番,自己的人生到底卡在了哪里。是不是也如祥子一般,开始的时候激情四射舍我其谁,然后碰了现实的壁,慢慢的焉了气,开始随波逐流,甚至于已经无法随波,慢慢的被甩在了沙滩上奄奄一息。
人活一世,不如意甚多,古往今来皆是不如意十之八九,“尘世难逢开口笑”。和祥子不同的是,从意气风发到奄奄一息,经过了几个波峰与波谷?有没有随便被浪花拍一下就死在了沙滩上。
我在想假如处在祥子的位置,有没有可能再起一次,然后在乱世里安然的度过一生。
站在上帝视角,我想出几种不是办法的办法:
1.再雄起一次,重整旗鼓,继续奋斗下去。虽然生逢乱世,虽然希望一次次破灭,但是还是有机会的(有曹先生指点迷津),毕竟成功无不是历经过无数次坎坎坷坷。但是,这种方法又很残忍,有的人经过一次打击便会一蹶不振。而经历三次刻骨铭心的打击之后的祥子,我怎敢强求于他。
2.不知道祥子乡下还有没有土地,想来那个年代像他孤苦伶仃的一个人,应该是没有了吧。之所以想到乡下土地这一条,是因为祥子思想里有一种什么情感呢,他多次发誓就是死也不回村里,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在有些时候,以退为进何尝不是一种办法。何必揪着死理不放。
3.从此一心向道,清心寡欲,避开纷扰人事,慢慢调理好身体,随缘而不堕落的度过一生。不过对于字且不识几个的祥子来说,恐怕又成了奢求。生活让他无缘得到引渡,要自己走上这条道着实不容易。不把修道之理吃透,断然难以割舍下尘世间的一切爱恨情仇。这种玄门之事,自己不求,缘分难得。
4.就算是生活随波逐流,行事变得心狠手辣,但是欲求高官厚禄对于祥子来说也比较难。因为能力不够啊,要成长出干这些事情的能力对于那时的祥子来说难于登天,且不说合不合正道。他能通过走上g命的道路改变自己的命运吗?如果有这样的机缘被人带入其中,或者自己主动寻了去应该还是有希望吧。祥子的坠落,除了社会的原因,他自己有原因吗?我想鸡蛋里挑骨头:
1.因为格局见识的原因,祥子的思想变得很死板,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如,他始终不肯把钱存进银行,因为他不相信银行,不能接受新事物。这导致了他轻易的就被侦探孙讹去了所有的积蓄,第二次希望破灭。
2.他不肯听虎妞的话,用积蓄买车来租赁给人靠收租生活。祥子一心死守靠卖力维持生活的观点,不知是不是作者的历史局限。作者应当是把祥子的这一点当做优点来写的。左与右,何为左何为右且不说。试看当今社会,城市里作为生产资料的出租车满天飞,有哪一辆不交份子钱吗?
3.痴迷执着于大城市,我想用痴迷这个词是合适的。因为北平是大都市,祥子始终认为在大城市里才有活路,才能吃饱穿暖,别的地方都不愿意去。
以上三条都是思想上的原因,而造成这种思想的原因除了社会,还有他没有一个能三迁的母亲,不幸何其深。曾经的好人,堕落到到后来的自私自利,皆因为世界这般待他,独善其身尚且不能,如何去想得起兼济天下。或许,今日结果都是昨日种下的因,不能接受并适应这个变化着的世界只能慢慢的被社会所遗忘。
不能左右的因素:1.社会大环境。2.纵欲带来的身体衰落,这种纵欲在作者笔下是迫不得已必须要纵的,是真是假谁知道呢。
我只知道,身体才是“革命”的本钱,古往今来无不如此。试看动物世界里,老弱病残都是直接被淘汰掉了,人间虽有人道主义,可到底没有达到大同的境界。
身体受了各种伤害,多半会导致脑袋瓜不灵便,因为面对这种情况很少有人能抑制住由此带来的烦躁,然后去训练自己的脑袋瓜。这种情况还还能把脑袋瓜训练出来,得付出多少心血,非大毅力者不能为之。体格不强壮,脑袋瓜子还不好,要想站到顶峰那简直是强人所难。不过,站不到最高,站更高一点或许还是可以的。
如解此题,是否有了答案?老舍先生作为白话文的开拓者之一,用白话文创作了大量的作品。然而我们读来,有些段落已经显得不大流利。这正是在世界在前进、在变化。经过多年的打磨,白话文也逐渐符合了我们的审美。
但是如今的口语,如网络语言好像又和课本上的语言有了差距,口语的变化是最能攀上时代前沿的。前三十年威武雄壮的语言慢慢沉没了,连声调都变了,娘娘腔变多了,社会又发展到了不同的阶段,通过人们的交流已经显现了出来。
早期的白话文用语习惯和文言有很大的差别,也就是主谓宾补状的位置不同。见过资料分析的各种原因,我以为除了吸收了当时的口语以外,那个时期大量翻译的外文著作也深深的影响了白话文。
以前看过一种“欧化翻译”的说法,对于这我是深有体会,有一些翻译的著作味同嚼蜡,读着很烧脑袋。这种翻译就是偷了懒,大概是按被翻译的著作语言的用语习惯逐字翻译,而完全没有经过自己的重新加工,亦或者翻译者本身对汉语不是很熟悉。
按理来说,任何一种能著书立说的成熟语言表情达意是绝对没有问题的,只是每一种语言的用词习惯不同,不通相关外语的人阅读这种书就会多绕几个弯才能读懂意思。
我以为,语言本身就是一种约定成俗的东西,是会意的,把那一堆词不是很严重的打乱语序大概率还能读懂意思。
记得有名家说过,现代的汉语已经过度欧化。文言文不甚精确是它的致命弱点,而西方的语言却相当的精确。大概因为这个原因,白话文才吸收了它们的用词造句法使自己变得更精确。而且文学家负责向公众输出语言,或许有些欧化的语言已经被现代人习惯了。
记得有一篇试图矫正欧化倾向的文章,他举例中的矫正之前的句子完全符合今天白话文的习惯,而矫正成他认为正确的汉语用词习惯后反倒看着十分别扭。打磨了这一百来年,想来如今的白话文大概是既吸收了这种精确性又淘汰了严重不符合汉语用语习惯的那些缺点。
我前些年,还注意到一种口语习惯,感觉和文言用词法相似。比如这些口语:我去吃个饭先;去把书给我拿过来马上;我爱你永远;等等等。很有意思的是,百度了一下还有零星的人也注意到这个情况,还尝试着研究了起来。
我都能感觉到家乡的方言和普通话在用语习惯上有很大的差异,家乡思维根深蒂固的我有时候就说了一些别人听着莫名其妙的话。
老舍行文,很多音的表字和今天不同。他的行文公认的京味十足,因为他就是在北京生活多年的满人,知道很多本地方言。据他讲,他开始以为很多北京方言只有口音,而没有对应的文字,行文的时候只能用其它有文字的词语替代,他觉得这样失去了京味很可惜。直到后来他遇到了一位朋友,那位博学的朋友教了他很多汉字去对上那些北京的方言,他才知道原来方言都是有对应的汉字的。
我也有同样的感受,曾经我以为我的家乡语言有很多都没有对应的汉字,有的有汉字读音又和普通话不同。直到后来读了些明清时期的白话文章(当年的流行语),才知道它们原来是有字可表的,只不多这些字到今天要不是被淘汰而成生僻字,要不就是读音已经变化了而自己不能使之对号入座。
经过这么多年的打磨,现在的白话文趋于稳定了,有了固定的音字对照,有了相对固定的语法。不过,事物都是在变化发展的,不同的人说话习惯不同,不同的作家文风不同,说到底是还是因为用语习惯有些区别。语言文字都还在不断演化。
文中有些事物,现代人已经不知道是什么了。因为时代的发展已经淘汰了它们,已经消失在了我们的视线中,如果不看注释自然不知道是什么东西。这就像很多文言文中的文字,如果不专门去研究它自然也不知其义。这部小说的的脉络是简单的,一句话能概括。作者的功劳在于,把用心观察到的点点滴滴写人了文中,把对人生的感悟,对人性的体悟都做了深刻的记录。也为我们留下了老北京的影像,不读此书真的很难想象人在贫穷落后的旧社会中的绝望。
作者作为学富五车的人,看世间事自然是很犀利的,有时候把故事娓娓道来真像是超脱了五行三界之外。印象最深的是文中对那些虚伪的gm者的讽刺,有多少表里如一的人?
老舍用第三人称的视角著作,要模仿各色人等的讲话,没有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是难以把角色写活的,毕竟不同层次的人讲话用语习惯是不同的。作者还要对各个角色所做的行为作出心理活动的剖析,不用心去思考,怎么能让读者感同身受。从而在角色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然后对镜自照,由此得到启发。
如同下棋一般,只有站在对手的角度去看问题才能揣摩敌方下一步的动作。这种活动是很费脑的。
笔耕不辍,说着是一句挺好听的话,好似挺简单,但是做起来就一点也不容易。花花世界诱惑太多,要做到凿壁偷光那样的自觉很难。但是有人就能做到,有古人头悬梁锥刺股给后人立了榜样。
为了迫使自己笔耕不辍,脑力劳动者也是费尽了心思。有把自己绑在椅子上的,有把自己赤身裸体关在屋子里的,有躲在深林里去写的。路遥写《平凡的世界》独自一人去乡下待了三四年,梭罗写《瓦尔登湖》跑到几乎与世隔绝的湖边......古往今来,立志写作的人无不如此。
老舍为了写《骆驼祥子》辞去了教职,据说也实地访问了不少车夫,辛勤收集了很多的资料。他是一位高产的作家,平生著作很丰富,没有严格的自律是万难写出这么多东西的。耕耘文字是很费脑袋的事情,像金庸这样豁达聪明的人是早早的就封了笔。
脑力劳动,同样容不得半点偷懒与懈怠。
作者
尘海牧心奔跑在滚滚红尘中,偶尔也会停下来看看身边的风景,偶尔也会对生活有新的感悟。喜欢文字,喜欢文字之间散发出来的美,偶尔也会随笔记录下一些感悟。希望能认识更多喜欢文字的朋友。
静写在最后
老舍的《骆驼祥子》,我是去年重读的,这是一部值得重温的经典作品。故事里的祥子作为一个勤劳的底层社会小人物,怀着发家、奋斗的美好梦想,用尽了所有的力气,吃尽了所有的苦楚,最终却不过换来了一声叹息。我们,又何尝不是这个时代的小人物呢。读完这本书,愿我们都能从祥子的人生悲剧中获取些许感悟,走好自己余生的路。
静吧往期推荐
随笔
舍得故事
初恋的青春故事
作者
静吧作者推荐第三期
静吧主人
点赞「?在看」分享支持都可以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