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驼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清明,给孩子讲讲中国墓葬文化 [复制链接]

1#
全国治白癜风最好医院 http://www.csjkc.com/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节,这天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也是24节气之一。秉着慎终追远、礼敬祖先的文化传统,清明节人们都会去扫墓祭祖,表达祭祀者的孝道和对先人的思念之情。

清明扫墓,即为“墓祭”,是表达对先人的缅怀方式。“墓葬”的历史也很久远,在远古时代,人们的墓葬很简单。到了商代时候才逐渐得到重视。周代则就把殡葬纳入了朝廷礼制,此后数年统治阶级逐渐厚葬成风。秦统一六国后,规定天子坟墓称作“陵”,庶民坟墓称作“墓”,到了唐代殡葬制度就更加趋于完善了。

然而先如今,曾经这些帝王的陵墓多数都被盗贼盗窃甚至毁坏,比较完整如今只有明、清两朝的皇家陵墓建筑了。

明清皇家陵寝

在北京昌平区境内天寿山南麓,保存着当今世界上最完整、埋藏皇帝最多的墓葬群——明十三陵。这里埋葬着明朝十三位帝王(不包括朱元璋的墓。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后建陵,朱元璋葬在南京钟山之阳称“明孝陵”)没有一座陵墓被盗。只有明定陵(明神宗显皇帝朱翊钧的墓)于年发掘,才让我们真正见识到了明代帝王墓的构造。

明十三陵的建筑元素和明朝当时的北京城类似。因为古人向来有“事死如事生”的观念,意思就是希望自己死后“住”的地方和生前所住宅院一样,仿佛在地下还能正常生活。而作为万人之上的皇帝,他们生前住在巍峨庄严、富丽堂皇的都城宫殿里,死后他们的陵墓自然不能寒酸。所以许多皇帝在登基后不久就开始修建陵寝,力图完美复制自己生前所享受的一切。

历朝历代的皇陵构造虽各有千秋,但在皇陵的规模上,帝王们似乎都有着不谋而合的默契,《吕氏春秋》中就有记载“陵墓若都邑”的说法。也就是说帝王的陵墓要宛若一座都城。

而陵墓的内部构造也和墓主人生前的住所大致相同,尽可能的复原墓主人的生前生活。

不仅是明十三陵,清朝皇帝的陵墓也和明朝的大同小异,十分辉煌。明清皇家陵寝还在年-年间,被列入《世界遗产目录》。共6处(29座,见表格)

明清皇陵以“寄身于山水之中”的巧妙布局,完美诠释了我国古代“观风水、择吉穴”的皇家陵寝建造标准,达到了人文建筑与自然环境高度融合的境界。

在明清皇家陵寝前一般都有一条“神道”,也叫“天道”,意为“通向死者的道路”。明十三陵的“神道”很有特点,有主、辅之分。“主神道”相当于通向所有皇陵的公用通道,它延伸至远处,直通的是明成祖朱棣与仁孝皇后合葬的长陵。而在“主神道”结束的地方又开辟出了几条略窄的“辅神道”,分别通向另外十二座皇陵以及其它皇后、太子等陵墓。

一般在“主神道”道路的两侧,会整齐的安设一排石人或石兽,它们统称为“石像生”。明十三陵的“主神道”两侧就设有24只石兽和12个石人,它们栩栩如生,分别被赋予了不同的寓意,伫立在神道两侧,“守卫”着逝去的帝王。

明十三陵神道两侧的石兽共分6种,每种4只,由南向北依次为:狮、獬豸、骆驼、象、麒麟和马。它们有着不同的寓意,比如獬豸(xièzhì)就是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神兽,它善于分辨忠奸,负责“守护”帝王在死后仍不被奸臣蛊惑。而麒麟则象征着吉祥,帝王希望自己在死后也能安享太平。

石兽之后便是石人了,石人分3种,每种也是4尊,顺接着石兽,由南向北依次为:勋臣、文臣和武臣,他们代表着生前侍奉帝王的文武百官。

明清皇家陵寝是中国的明朝、后金、清朝等朝代的皇帝陵墓群。这些陵墓用心选址,达到与自然环境的融合,同时,陵寝中还装饰了大量以龙为主题的石雕、雕刻和瓦片,展示了明清时期皇家的建筑风格。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明清皇家陵寝,“它是人类改变自然的产物,体现了传统的建筑和装饰思想,阐释了封建中国持续五百余年的世界观与权力观。”

以上内容选自洋洋兔童书

《时间的礼物》

喜欢我们记得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