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世界第二高峰乔戈里峰(简称K2)约80公里的地方有一个叫苦鲁勒的小村落,村落鲜为外人所知,但是对于登山爱好者来说,苦鲁勒村确是如雷贯耳,因为它是中国方向攀登乔戈里峰的前哨战,登山爱好者都要先赶到这里,然后利用村里的骆驼队将登山队以及登山装备运送至乔戈里峰的登山大本营。
苦鲁勒村里柯尔克孜族妇人的服饰,在我们所知的少数民族里,柯尔克孜族算是非常陌生的民族,也因为对于该族的民族服务也非常陌生。但可以看出,这里的条件虽然艰苦,但是民族服饰的色彩却让人眼前一亮。
乔戈里峰位于中国与巴基斯坦边境,高海拔高寒地区,生活极为困苦,是中国少有的生活条件极为恶劣的村庄之一。但即便如此,仍有有人居住在此,从新藏线麻扎岔口拐进的岔路一段没有人烟,修建公路的代价也是极大,但是不管多大的代价,中央*府都会尽其所能让所以的村落都通上公路,也因此,在行经途中,为中国*府感到骄傲,为身为一个中国人感到自豪。
苦鲁勒村的居民以柯尔克孜族为主,全村约60户人家,人口不多,因为生活环境恶劣导致人口出生率一直不高,而且几十年来也少有变化。而对于这60多户人家来说,家家相识,亲如一家。
柯尔克孜族男人的帽子很有特色。
苦鲁勒村的柯尔克孜人,默默守护着他们的家园,也是在守护着祖国的边境和安宁。如今,村里的很多人都成了护边员,这对他们来说是非常稳定的工作,也是他们坚持留下来的理由。而早期的村民以种植青稞和放牧为主,后来因为登山爱好者慕名而来,所以很多村民就组建了骆驼村,负责将登山爱好者及登山装备运送至乔戈里峰的登山大本营。
克鲁勒村四周雪山环绕,土地贫瘠,据说只能种植青稞,所以这里的人们食物非常的简单,盐是他们的生活所需,也是极为缺乏的物资。
据说在清朝,清*府曾为这里的村民发放护边证,也因此成为勘查领土边界非常有利的证据。
村委会的扫盲班,从黑板上可以看出,这里人的文化程度极地,村民们都都很难用汉语进行沟通,只有村干部以及学校的老师会用简单的中文与外界交流。
如今的苦鲁勒村村民已经不住在原先的泥土房舍里,而是搬到了中央*府为她们建造的温暖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克鲁勒村的希望小学,对于周边的生活条件来说,希望小学的存在让人感觉温暖。
孩子是村里的骄傲和未来,据学校的老师说,村里至今已经培养出了6个大学生,而这些大学生毕业后大多留在了县城工作。
虽然克鲁勒村距离乔戈里峰只有80公里,但是从克鲁勒村到登山大本营往返,骆驼队一个来回却需要15天的时间,沿途没有房舍,只能幕天席地。据统计村里有约头骆驼,被分成了8组,由村委会统一安排轮番运送登山物资,给人的感觉非常的社会主义,平均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