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驼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扒一扒古典名著里元宵花灯,辛弃疾那句名言
TUhjnbcbe - 2024/6/25 18:08:00

正月十五元宵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又被称为“上元节”、“元夕”或“灯节”,是一个热闹、团圆、喜乐的节日。元宵节主要的习俗有吃汤圆、放烟花等等,但要说起最重要的活动,那必须是“闹花灯”了。“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帝京。”自古以来,花灯便是这一节日不可或缺的视觉符号,华灯竞处,正是一年好风光。

作者:赵运涛

元宵观灯,不仅是城中盛事,更是古代男女相会的浪漫契机,“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所言便是元宵时事。元宵节历来是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重要主题,在古典文学名著《金瓶梅》《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中,就有大量关于元宵花灯的生动记载……

“银花绛树开千丈,佛火神灯照百轮”

正月十五为什么要挂花灯

关于元宵节挂花灯的习俗起源,历来有多种说法。一说是源自上古时代的火把节,与祭祀农时有关。一说与汉武帝时用灯火通宵达旦祭祀东皇太一有关,宋代朱弁《曲洧旧闻》曰:“上元张灯,自唐时沿袭汉武帝祠太一自昏至明故事。”一说认为这种习俗实际上是来源于佛教的燃灯习俗,东汉明帝倡导佛教,于正月十五在宫廷、寺院“燃灯表佛”,并令士族庶民也都挂灯,宋代高承《事物纪原》曰:“西域十二月三十乃汉正月望日,彼地谓之大神变,故汉明令烧灯表佛。”

古代中国社会以宗族为根基,历来有祖先崇拜的传统,各种节日往往会带有祭祖的含义,正月十五也不例外。道教发展壮大后,元宵节又融入了道教的文化传统,“上元节”的得名,正是因为在道教思想中,元宵节燃灯是为了祭祀上元天官。总之,各种信仰因素的综合交织,使得花灯成为元宵节的重要标志。

在古代,元宵节这天,人们往往先将做好的灯彩送到祖宗灵位上,祈求其保佑全家平安,然后再送到灶神、社神、天地牌位,祈求各路神仙赐福。《水浒传》第三十二回介绍清风寨的元宵节祈福说:“且说这清风寨镇上居民商量放灯一事,准备庆赏元宵、科敛钱物,去土地大王庙前扎缚起一座小鳌山,上面结彩悬花,张挂五七百碗花灯。土地大王庙内,逞赛诸般社火。家家门前扎起灯棚,赛悬灯火。市镇上,诸行百艺都有。虽然比不得京师,只此也是人间天上。”

《水浒传》中还提到了宋江到京城赏花灯以及宋徽宗游玩元宵节之事,在史料笔记中也可得到印证。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六·元宵》中记载宋徽宗宣和年间的正月十五元宵节,说灯彩从正月初七就开始了:“灯山上彩,金碧相射,锦绣交辉。面北悉以彩结,山矾上皆画神仙故事。或坊市卖药卖卦之人,横列三门,各有彩结金书大牌,中曰‘都门道’,左右曰‘左右禁卫之门’,上有大牌曰‘宣和与民同乐’。”由此可见,元宵节在宋代确实是盛况空前。

“琥珀盏中云母钟,琉璃光射水晶宫”

文学名著中的花灯造型

制作花灯最基础的原料就是燃料了,那么,古人的灯具都用的是什么燃料呢?古灯和火炬的燃油主要是动物油,以牛油居多,植物油主要是麻籽油、桐油等,后来发展出来了蜡烛,蜡的原料在古代有两种,一种是蜂蜡,也叫黄蜡,是工蜂腹部蜡腺的分泌物,另一种是白蜡,是白蜡虫的分泌物。东汉以前是以蜡代膏,把蜡在灯盘内融化后当油膏使用,据考古发现,中国在西汉已经有蜡烛和烧蜡烛的“烛灯”,但仅限于广东地区,直到晋代蜡烛才普及开来。由于蜡的取材面很窄,所以一开始仅为贵族使用,至明清时期,蜡烛的取材变得丰富,植物油成为制造蜡烛的原料,蜡烛逐渐普及到中下层社会。《红楼梦》第十八回写贾府元宵节点花灯,“一时传人一担一担的挑进蜡烛来,各处点灯。”可见,贾府花灯均以蜡烛为燃料。

灯的框架与外罩,民间往往以竹子编织框架,以纱葛、纸张做罩,再以雕刻、剪纸、书画、诗词等作装饰,贵族之家则用水晶、云母、玻璃配以珍珠、流苏、宝石等物制作灯彩。宋元明清时期,世俗吉祥文化大大影响了花灯的造型与装饰,如吉祥字类:福字灯、寿字灯等;神仙人物灯类:钟馗、八仙等;植物山水类:玉兰、牡丹、万年青等;神兽吉祥物类:龙凤、老虎、白象、鹿、鹤、龟等。

《金瓶梅》第十五回“佳人笑赏玩灯楼”中介绍了元宵节民间各式各类的花灯:“金屏灯、玉楼灯见一片珠玑;荷花灯、芙蓉灯散千围锦绣。绣球灯皎皎洁洁,雪花灯拂拂纷纷。秀才灯揖让进止,存孔孟之遗风;媳妇灯容德温柔,效孟姜之节操。和尚灯月明与柳翠相连,判官灯钟馗共小妹并坐。师婆灯挥羽扇假降邪神,刘海灯背金蟾戏吞至宝。骆驼灯、青狮灯驮无价之奇珍;猿猴灯、白象灯进连城之秘宝。七手八脚螃蟹灯倒戏清波,巨大口髯鲇鱼灯平吞绿藻。银蛾斗彩,雪柳争辉。鱼龙沙戏,七真五老献丹书;吊挂流苏,九夷八蛮来进宝。”这些灯的造型与图式往往具有教化或吉祥寓意。

《西游记》第九十一回“金平府元夜观灯”也详细描述了各类花灯:“正是:三五良宵节,上元春色和。花灯悬闹市,齐唱太平歌。又见那六街三市灯亮,半空一鉴初升。那月如冯夷推上烂银盘,这灯似仙女织成铺地锦。灯映月,增一倍光辉;月照灯,添十分灿烂。观不尽铁锁星桥,看不了灯花火树。雪花灯、梅花灯,春冰剪碎;绣屏灯、画屏灯,五彩攒成。核桃灯、荷花灯,灯楼高挂;青狮灯、白象灯,灯架高檠。虾儿灯、鳖儿灯,棚前高弄;羊儿灯、兔儿灯,檐下精神。鹰儿灯、凤儿灯,相连相并;虎儿灯、马儿灯,同走同行。仙鹤灯、白鹿灯,寿星骑坐;金鱼灯、长鲸灯,李白高乘。鳌山灯,神仙聚会;走马灯,武将交锋。万千家灯火楼台,十数里云烟世界。”

《红楼梦》第十八回“贾元春归省庆元宵”中,则写尽了贵族人家的花灯:“只见清流一带,势如游龙;两边石栏上,皆系水晶玻璃各色风灯,点得如银花雪浪;上面柳、杏诸树虽无花叶,然皆用通草、绸、绫、纸、绢依势作成,粘于枝上的,每一株悬灯数盏;更兼池中荷、荇、凫、鹭之属,亦皆系螺、蚌、羽毛之类作就的。诸灯上下争辉,真系玻璃世界、珠宝乾坤。船上亦系各种精致盆景诸灯,珠帘绣幙,桂楫兰桡,自不必说。已而,入一石港,港上一面匾灯,明现着‘蓼汀花溆’四字。”第五十三回又写贾府过元宵节,也着重描写了节日的花灯:“两边大梁上,挂着一对联三聚五玻璃芙蓉彩穗灯。每一席前竖一柄漆干倒垂荷叶,叶上有烛信,插着彩烛。这荷叶乃是錾珐琅的,活信可以扭转,如今皆将荷叶扭转向外,将灯影逼住,全向外照,看戏分外真切。窗格、门户一齐摘下,全挂彩穗各种宫灯。廊檐内外及两边游廊罩棚,将各色羊角、玻璃、戳纱、料丝、或绣、或画、或堆、或抠、或绢、或纸诸灯挂满。”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元宵节是古代的“情人节”

在古代,元宵节是一个重要的节日。早在汉代,《太初历》就已经将元宵节列为了一个重要的节日,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元宵节张灯结彩已成风尚。如《宋书·礼一》引魏代王朗所言旧例说“正月朔,贺。殿下设两百华灯。”正月十五是新年过后第一个十五月圆之日,象征着团圆。这一天人们可以在家聚会,也可以一起出去赏花灯,而且围绕这一节日,还有一个小假期,如唐代一到三夜,都是“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北宋时期延长到了五夜,南宋变成了六夜。

宋代还出现了猜灯谜的活动,南宋周密《武林旧事》曰:“以绢灯剪写诗词,时寓讥笑,及画人物,藏头隐语,及旧京诨语,戏弄行人。”“隐语”就是类似今日的谜语,而“谜”与灯结合在一起,后来被称为“灯谜”,则与元宵节有关。

元宵节有灯有景有时间,自然也为才子佳人相会创造了机会,所以元宵节也是古代的“情人节”,欧阳修名句“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说的就是这一节日,而辛弃疾“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也同样讲述了元宵节的浪漫故事。古典文学作品中,很多爱情故事都发生在元宵节,如明代小说集《喻世明言》中便有《张舜美灯宵得丽女》一则故事,写张舜美元宵节偶遇美女刘素香,二人经过种种磨难,终成眷属。这个故事前有一个引子,讲的是张生在元宵节遇佳人的故事:张生在元宵节出游看灯时拾到一个手帕,上面写着说,拾到者,如有缘,希望来年的正月十五夜能相遇相约,“有情者,拾得此帕,不可相忘。请待来年正月十五夜,于相篮后门一会,车前有鸳鸯灯是也。”第二年的元宵节,果然遇到一车前挂着鸳鸯灯的美女,二人一见钟情,后结成伴侣,远走高飞。

如前文所述,花灯不仅起到装饰作用,还有着祈福的作用。在民间,花灯可以寓意吉祥,可以祈年,可以象征团圆,而“灯”这个字在读音上又与“人丁”的“丁”字相似,所以正月十五多置办花灯,又可以象征着多子多孙。此外,我们熟悉的一个俗语“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据说也和花灯有关。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五记载,有个叫田登的地方官,很忌讳别人说自己的名字,于是禁止手下人和当地百姓说“登”或“灯”,“灯”只能说成“火”,于是元宵节这天,城里举办放花灯活动,手下人发给百姓的通知就写成了:“本州依例放火三日”,于是就有了“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这句俗语。

来源:北京晚报

编辑:tf10

1
查看完整版本: 扒一扒古典名著里元宵花灯,辛弃疾那句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