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日,滨州邹平县码头镇大寨村,村民在池塘挖藕时挖出石像,从造型来看,像古人的装束!村民赶紧通知县文物局,工作人员赶来现场勘察并拉走。疑似为古墓!
小知识链接
石羊、石虎、石马、石狮、石象、石骆驼·····统称石兽;
石人被称作石翁仲。
石兽、石翁仲又被统称为石像生。石像生始于秦汉,兴于唐宋,盛于明清。是陵墓前主要供祭仪物之一。这些石雕人物、石雕动物成对立于神道两侧,并按照一定次序在特定的方向排列。它们如同一批“卫士”护卫着陵墓,既是陵寝的装饰和点缀,又是仪仗銮驾的象征。
(一)石像生在墓葬中的定制陵墓设置的石像生种类、数量,在中国的墓葬制度中是有严格规定的,它代表了墓主的等级地位。对石象生的使用唐朝就已经有了规定,例如,三品以上官员准用石兽六只,五品以上官员准用四只。至于皇帝陵当然不受限制,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乾陵共有石人、石兽九十六对之多。北宋末年形成了以轴线为对称分布的石像生,元明清之际,承袭了北宋这种风格,均是以轴线为中心的墓葬形式。明代不同于前代的风格还表现为:除设石虎、石羊外增设了石马。《明会典》规定:“公侯和一品、二品官为石望柱、石虎、石羊、石马、石人各一对,三品官减去石人一对,四品官为石望柱、石马、石虎各一对,五品官为石望柱、石马、石羊各一对,六品以下不准设置石像生。清朝对石象生的使用制度也有严格的规制。例如二、三品官员准立石马、石虎、石羊各一对,四、五品官员准立石马、石虎各一对,六品官员以下者则一律禁立石兽。《大清律》规定:三品以上官可用石兽六件,五品以上官可用石兽四件,六品以下不准设置石刻。可见,石象生是封建等级制度的标志。
(二)石像生的起源
石象生起源于陵墓石刻。中国古代陵墓石刻起源于何时,迄今无定论。最早立石像生的墓以霍去病墓为古。《史记·霍去病列传》载:“冢上有竖石,前有石马相对,又有石人。”唐宋时期的石象生中又增加了文臣武将、外国使臣、侍女等造象。后来的历代帝王修建自己的陵墓时,也都沿用石人石兽的陵前装饰,所以唐陵、宋陵、辽陵、金陵、明陵、清陵几乎都在陵墓前陈列仪仗队式的石人石兽。
(三)石像生寓意石象生:陵寝前神道左右,布置有用石头雕刻的文武官员和珍奇走兽组成的“仪仗队”,其目的有两个,一是显示墓主人的身份等级地位,二是有驱邪、镇墓的含义。
(1)石人寓意陵墓前的石人又称翁仲,有一种说法是来源于秦朝有一位名叫阮翁仲的大力士,传说他身长一丈三尺,力大无比,曾驻守临洮,征服匈奴有功。他死后,秦始皇特制翁仲铜像立于咸阳宫司马门外。匈奴人来咸阳,见到铜人,竟以为是活着的阮翁仲而逃遁。从此,人们便把宫阙或陵墓前的铜人、石人称为翁仲了。据说“翁仲”名字还有一个故事。说的是清代乾隆年间,有个翰林,把“翁仲”误写成“仲翁”,乾隆批以诗:“翁仲如何作仲翁?十年窗下少夫功。如今不许为林翰,罚去江南作判通”,进行挖苦并由翰林贬为通判。诗中每句后两字均为故意颠倒,(2)动物寓意天禄、辟邪:是古代传说中的神兽,似鹿而长尾,一角者为天禄,二角者为辟邪。古人把它们对置于墓前,既有祈护祠墓,可攘除灾难,冥宅永安之意,亦作为升仙之座骑。麒麟:麒麟也是传说中的动物,头如龙,角如鹿,全身鳞甲,尾似牛,足似马,它与龙、凤、龟合称四灵;相传只有政治清明盛世,才出现的祥瑞之兽,象征死者生前统治英明,是有作为的黄帝。獬豸:(音xièzhì):獬豸是传说中的一种动物,是忠诚和正直的化身,相传它生活在东北的荒野之中,看见有人争吵,会用独角去驱逐无理者,用它作为石象生,以表示皇帝的严正无私。《异兽志》说:“东北荒中有兽,名獬豸,一角,性忠。见人斗,则触不直者,闻人论,则咋不正者。”獬豸与法的不解之结,还可从古代“法”字的结构得到解答,古体的“法”字写作“灋”,而“廌”即为獬豸,“廌法”二字合为一体,取其公正不阿之意,所以从水,取法平如水之意。石虎:虎为百兽之长,以虎守墓,可以驱除邪恶,保护墓的主人。石马:它是古代军队作战必备的工具,在石象生中使用马的造型,用以象征国家疆域辽阔,八方来朝。石狮:狮是百兽之王,凶悍无比,瞋目如电,发声如雷,百兽闻之莫不惊恐万状。用它作为石象生,代表威慑邪恶和显示权势之象征。骆驼:骆驼是北方重要的交通工具,又称“沙漠之舟”。用它作为石象生,以表示皇帝性情温顺,能吃苦耐劳,也表示疆域辽阔,皇帝威镇四方。石象:形体高大,四腿粗壮有力,坚如盘石,用它作为石象生表示天下太平,江山稳固。石羊:古时羊有钱币的作用,用它代表财帛,以示生前富有,财力丰厚。
来源于:鲁中晨报,滨州大众网综合,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领导说了!
你点一个
小编的工资就涨1毛钱!
亲人给小编点个吧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