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驼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藏传佛教艺术中,动物形象的种类以及寓意和
TUhjnbcbe - 2024/7/9 0:00:00

藏传佛教艺术中,动物形象的种类以及寓意和作用浅述

文/舒放

早在人类诞生之前,地球上就出现了其他动物。作为历史比人类更加久远的各类飞禽走兽,在人类的童年时期,动物尤其是大型猛兽类动物具有人类所羡慕的力量,不论是以人类为敌时,还是在对抗(适应)生存环境方面,都有着人类所不具有的优势。从人类早期岩画中不难看出人类对动物的某种崇拜心理。

这种心理可以理解为深层次的渴望:希望我们能像鸟一样飞翔,能有狮子老虎一样的奔跑、打斗能力,或者是像鱼一样能够在水中遨游。这种崇拜心理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它们是“我们”的变体,是另一种“我们”。是早期人类对自身体能、技能方面的追求。随着越来越多的动物被人类驯化,动物在岩画中的角色也逐渐发生了变化,更多的是具有财富象征和某种可利用的工具。这在后来人类进入文明社会后,逐渐演变为宗教信仰中“通道”和某种境界意境的象征。许多民族的图腾都是动物形象,可以看作是这种心理的具体化表现。

随着文明的诞生,人类和其他动物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在衣食住行等各方面,动物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中有的作用延续至今。这种与动物的密切关系很自然地表现在各类宗教和艺术当中,本文从泛藏传佛教角度,粗略地探讨动物形象在佛教造型中的种类和寓意。

动物形象在藏传佛教造型中广泛出现,不仅种类繁多而且大多具有特定的含义。这一现象在藏区民间和各时代的艺术创作中也极为常见。从象征意义而言,藏区民间以及各时期(包括当代)艺术创作中的动物形象,基本是从藏传佛教中引用,其内涵要小于藏传佛教动物形象。

从种类而言,藏传佛教动物形象主要包含有以下几大类:

一、大中型陆地动物:狮子、老虎、鹿、牛、大象、诸、骆驼、狗、狐狸等。

二、小型陆地动物:老鼠、猫、鼬、蝎子、兔子、蛇、青蛙等。

三、飞禽及昆虫:秃鹫、孔雀、乌鸦、蝴蝶、蜜蜂等。

四、水生动物:鱼、蚌、贝类等。

五、属于佛教六道或创作(想象)出的动物:龙(糅合了龙族和汉地龙的形象)、大鹏鸟等。

通常,某一种动物具有特定的象征,但这种象征要视出现的场景来区分。场景的不同,动物所代表的寓意有可能正相反,如护佑和破坏。这种矛盾统一性恰恰也是选定该动物作为象征的原因。在观看含有动物形象的造型时,我们要避免以约定促成先入为主的观念进行评判。

如狗这一形象,就具有坚韧和破坏这两个完全对立的象征,同时还有使者和通道的含义。在藏区流传很广的一个小故事,说一位修行者主修文殊(也有说是弥勒)心法,数十年如一日苦修但没有证悟,心灰意冷之下从苦修的洞穴中起身,准备放弃修行,返回尘世。

在路上,这位修行者见到一条后半部几乎完全腐烂的母狗奄奄一息地卧着,腐烂的地方生满了蛆。修行者慈悲心大动,准备用手拨开母狗身上的蛆,后来又一想,这样会伤害蛆,也是杀生。于是他跪了下来,准备用舌头轻轻挑开那些蛆。就在舌头刚刚触到一条蛆的时候,金光一闪,母狗不见了,本尊文殊菩萨出现在面前,原来这条母狗是文殊菩萨示现的。

修行者大哭:“这么多年,为什么不见怙主,而等我准备放弃修行的今日,才出现呢?”文殊菩萨答道:“我一直在你身边啊,你看不见而已。今天由于你不想杀生而用舌头拨去那些蛆,正是这种慈悲心才得以看见我。你若不相信,我坐在你的肩头,我们一起到集市,看看别人能不能看见我。”

就这样,文殊菩萨坐在修行者的肩上,一起到了集市。修行者不断问迎面而来的人,自己的肩上有什么?没有人能够看见文殊菩萨,后来只有一个业障较浅的老妇人能见修行者的肩上是一条半身腐烂的老母狗。

在这个故事里面,狗直接象征了文殊(弥勒)菩萨,但具有秘密性,能看到狗这一形象的都尚属不易。这一含义赋予了狗这一形象还具有通道的象征。

动物形象从来源而言,可分为三大类:外来物种、本土、非世间种类,也就是想象出的动物。

外来物种如大象,骆驼、孔雀等。大象作为吉祥之物,早在佛教创立之前就存在于印度神话,被佛教吸收后随佛教一起传入藏地。另一外来物种骆驼的出现比较特殊。在西藏相关文献资料中,记载了骆驼作为交通和运输工具,随主人一起出现在入藏进行传教和商贸活动的阿拉伯人队伍之中。这一现象的发生,使得骆驼对藏区而言,不算陌生。等后来格鲁派在蒙古地区广为传播之后,蒙古族的高僧有意将骆驼作为一些神灵的坐骑,这是力图将格鲁派本土化的一种努力。现存的古老唐卡,可以见到以骆驼为坐骑的吉祥天女。

本土物种形象的出现,可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佛教原本的动物种类与本土重合,另一类则为“原创”或半原创。如狮子,在藏传佛教中多以“雪狮”出现。雪狮是狮子的一种,但颇具本土色彩。此外还有秃鹫等高原动物也是此类情况。

这种原创、半原创动物形象的出现,是场景(意境)的需要,也就是下面要说的第三点:动物形象的作用。大致来说,动物形象有以下四类作用:

1、动物作为本尊或护法的象征

这一类动物形象,也表现为两大类。一类是从印度神话吸收进佛教的神灵,如象鼻财神、吉祥天女等,此类形象是动物和人身的结合,此外还有单独以动物形象出现的,如大鹏鸟。另外一类是诸佛、菩萨的忿怒相示现,如马头明王,牛头明王,金刚亥母等。

2、动物作为坐骑出现

作为诸佛、菩萨坐骑的动物,与本尊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性。通常都象征抵达着本尊心法的道路,或坐骑印证着个修行道路上的一个点位和成果。

3、动物作为修行侍从

猴子作为其中的典型,具有代表性。按照佛教教义,猴子是最像人,且比人更具灵性的非人。在藏区更有神猴和罗刹女结合从而繁衍出人类的古老神话传说,从中可见猴子的重要性。在表现罗汉等成就者进行苦修生活的画面中,猴子是作为修行的侍从出现的。担任为修行者采摘果实,提供饮水等职责,同时也指代资粮。

4、动物作为境界或障碍的象征

藏传佛教中经常以凶猛的黑色野猪作为光明的象征。但这种象征并非是野猪本身。而是指野猪在奔跑之际会令大地震动,从而引起光的折射,或者野猪巨大的身影遮蔽住光。因此这种象征具有双重性,一方面是渴望的成果,另一方面是障碍——这种修行道路上的障碍,具有一定的神圣性,所以需要神灵对其进行降伏,而不是简单进行驱逐或采用其他手段,这也是一种心态的表现。

如果出现水生动物,通常寓意着修行场地在临水处,其中的殊胜缘起,已经提供给后来的观看者,如何领悟在于自身。

5、动物单独出现作为祥瑞吉祥象征

这就是一种瑞兽、瑞鸟、瑞禽,最为典型的当属和睦四瑞图。

此外,如五姓财神手中的吐宝鼠(猫鼬),则是一种具体而微的表现。海螺在脚底出现则寓意财神可深海取宝。老鼠作为吉祥天女(班丹拉姆)的使者,不仅作为形象出现,在现实中,老鼠出现在神像左右也有着吉祥意味。

纵观藏传佛教艺术中的动物形象,可以说几乎涉及到了海、陆、空等所有可以生存的领域,这些动物的出现,不仅与场景(意境)密不可分,在领悟佛理方面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进一步而言,动物作为一个元素,所构成的图像本身,也昭示着一种存在,用来表明这种存在的相续性。它具有超越时空的特性,给后来者在观看之际提供一个机遇,从而能够抵达画面所呈现的那个境界。

#藏传佛教#

1
查看完整版本: 藏传佛教艺术中,动物形象的种类以及寓意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