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平陵政变,司马懿仅用三千死士,为何却能逼的曹爽投降?
司马懿虽然手上只有三千人马,但是他这三千人马,并不是用来对付曹魏的几十万大军的,而是针对曹爽及其党羽。再加上当时司马懿手里还有几张很厉害的牌,曹爽关键时刻又怂了,所以才能政变成功,让曹爽投降。
曹叡在位期间,因为当年和曹操一起打天下的那群人开始慢慢凋零退暮,所以没办法曹叡只能在羊群里找骆驼,找到了勉强还有点带兵经验的司马懿,让司马懿有了和诸葛亮交手的机会,虽然在《三国演义》中,司马懿屡次败在诸葛亮手中,好像差了十万八千里。但其实正史上的司马懿,其实军事才厉害,而诸葛亮拙与军事,最典型的就是六处出祁山无功而返,正史中的诸葛亮厉害的地方在于,权术、外交、理政。
在和诸葛亮交手的过程中,司马懿的名气也随之增长,渐渐成为了魏国真正举足轻重的大佬。就这样,又是十年的时间,匆匆而过。在这十年里,司马懿熬死了诸葛亮,成为最后的胜利者。而且,就连比他年小的曹叡也没能跑过司马懿。此时司马懿,已经60岁了,在古代这个年纪就算是长寿了。最关键的是,曹叡看到司马懿之后,发现司马懿的身体竟然比自己还好,为了熬死司马懿,曹叡还让司马懿率军,远征辽东公孙渊,曹叡本来以为这次征辽东司马懿得死在半路上,但是谁知,司马懿一年后扫清了辽东,同时司马懿自己也是安然无恙的回来了,反倒是曹叡,已经命不久矣。
所以曹叡在临终前,制定了一份托孤名单,一共五个人,全都是曹家的亲戚,曹叡觉得,我留下的辅政之臣,全是曹家的人,未来总会安全点吧,但可惜的是,这时曹叡身边的两个重臣,因为名单上的几个人,对自己都不利。出于自己安全的考虑,这两个宠臣就开始疯狂的诋毁这几个人,曹叡这时也是命不久矣,思维也就有些混乱了,所以就动摇了。
既然这几个人不行,那还能找谁托孤辅政啊?
此时的曹叡,已经没有别的选择了。只能把目光放到唯一一个没有诋毁曹爽,然后再加上士族领袖的司马懿。这两个人一个代表宗亲,一个代表士卒族,相互制衡的话,倒也能形成平衡,保证魏国朝堂不出乱子。做完这些后,曹叡撒手人寰,先前过来的养子曹芳即位,由曹爽司马懿共同辅政。
司马懿曹爽斗争开始
就这样,司马懿曹爽的斗争开始了。在这场斗争中,首先出招的是曹爽,曹爽主动上奏,请求将司马懿身为太傅,废除兵权,然后对拿些追随司马懿的人,用明升暗降的法子,剥夺了权利。渐渐地司马懿逐渐被架空,成了一尊泥菩萨。在这个过程中司马懿选择了隐忍,与其与之相争,不如让其自取灭亡。于是司马懿开始主动退让,在家装病等待一个合适的时机,
高平陵政变
公元,正月初六,司马懿趁曹爽带着曹爽去城外的高平陵,祭拜魏明帝曹叡的时候,迅速在城内暴起发难,迅速控制了洛阳城内的城门、武器库、皇宫等几个要害地方。司马懿几乎兵不血刃,以及小的代价,就控制了洛阳城。当然就算占领了洛阳城,司马懿的胜算还不是太高,毕竟魏国的军权都在曹爽手中,而司马懿只有三千死士,自然是打不赢曹爽的,再者说,曹芳就在曹爽的身边,只要曹爽逼曹芳下令,就可以将司马懿的身份变成叛贼。
这时司马懿就开始玩起了心理战。一方面,司马懿挟持曹爽在洛阳城内的家眷,以及曹爽麾下的重要党羽的家眷。另一方面,司马懿态度诚恳,劝告曹爽,只要放弃他的权力,将权力归还皇帝。回到洛阳城以后,既往不咎,还能过以前富家翁的生活。面对司马懿开出的条件,曹爽开始动摇了,所以最终曹爽投降了。曹爽投降之后,司马懿瞬间变脸,以谋反罪将曹爽党羽全部杀尽,自己独握曹魏大权。
就这样,当年曹氏集团辛辛苦苦打下的魏国,终于改换门庭了,变成了司马懿的囊中之物。
纵观整个过程,我们不难发现:司马懿能够仅靠三千死士,便成功政变,原因其实十分复杂。司马懿当时取得了绝大多数士族的支持,而曹爽则因为自大,失去了宗族势力的支持。与此同时,司马懿当时所表现出来的状态,也是妥妥的大忠臣形象,没谁想过他是真的想要自己造反。再加上曹爽性情不够刚强,这才给了司马懿可趁之机,一举掌握了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