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驼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检测卷附答案
TUhjnbcbe - 2024/8/18 21:30:00
北京看白癜风哪里医院最专业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ys_bjzkbdfyy/

第二单元检测试卷

满分分考试时间分钟

一基础与运用(25分)

1.下列词语中划线字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应和(yìng)瘫痪(tān)啄食(zhuó)淅淅沥沥(xīlì)

B.着落(zhuó)静谧(mì)并蒂(dì)翻来覆去(fù)

C.心绪(xù)荫蔽(yìn)绽开(diàn)人迹罕至(hàn)

D.花苞(bāo)诀别(jué)确凿(záo)恍然大悟(huǎng)

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掌握情况,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要注意平时的积累,可以归纳整理,分别列出不同词语下的不同读音,系统性地复习。C项不正确。错误的应更正为:“荫”读yīn,“绽”读zhàn,“罕”读hǎn。

故答案为:C。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是一项是(
  )(2分)

A.朗润抉别小心翼翼呼朋引伴

B.诅咒狼狈众目睽睽绌绌逼人

C.点缀覆盖美不盛收喜出望外

D.渊博书塾淅淅沥沥截然不同

本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

A项应写作“诀别”;

B项应写作“咄咄逼人”;

C项应写作“美不胜收”。

故答案为:D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我家的户口本不见了,妈妈在抽屉里翻来覆去,最终还是没找到。

B.双腿瘫痪后,史铁生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

C.试卷发下来了,我竟然得了满分,这真让人喜出望外。

D.万千雪絮,泼泼洒洒,在空中交织成唯美的乐章,这个冬天的第一场雪就这样悄悄地来了。

A:“翻来覆去”指来回翻身或形容一次又一次,多次重复。用在这里不合语境。B:暴怒无常的意思:脾气非常恶劣,时常极端愤怒,变化不定。形容人很容易发怒。而且很没有规律。使用正确;C喜出望外:指因遇到意外的喜事,心中非常高兴。使用正确;D:泼泼洒洒意思:形容水从容器中散洒出来的样子,将液体或其他细小东西向外倒洒,使散开。引申为写文章,做事气势很大;也做花开得旺盛的样子,使用正确。

故答案为:A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型犯罪手段,公民个体也应该具有一定的信息安全防范。

B.漫步于风光旖旎的半山公园,皎洁的月光和悠扬的歌声从远处传来。

C.母亲信服地点点头,她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D.杨绛先生将全部稿费和版税,捐赠给母校清华大学,设立了“好读书”奖学金。

A成分残缺,应在句末加上“的意识”。B搭配不当,应删去“皎洁的月光和”。C成分多余,应把“她便去拿外套”中的“她”删去。D正确。

故答案为:D

5.下列关于文化、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济南的冬天》作者是老舍。老舍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

B.在古代,“垂询”“奉陪”“家父”“令爱”“见教”“惠顾”“高朋”都是敬辞,“敝人”“拙作”“舍弟”“小儿”“鄙人”都是谦辞

C.《金色花》《荷叶·母亲》均是散文诗,两篇作品形式上不分行押韵,内容上都能通过描写具体的物象寄托情感。

D.《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书”。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B:“家父”是对人谦称自己的父亲,是谦辞。

故答案为:B

6.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①他父亲对他的教育概括起来就是:潜移默化、身体力行。

②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泰戈尔是一个多才多艺的诗人,文、史、哲、艺等几乎无所不精。

③父子俩在那里整整度过了四个月的旅游生活。

④白天他们或步行或骑马,徜徉于自然美景和人文胜景之间;晚上则是坐在星空下,听父亲讲天文知识,欣赏美丽迷人的夜色。

⑤泰戈尔的成长经历启发我们:一个人的茁壮成长不但要“读万卷书”,还要“行万里路”。

⑥泰戈尔12岁那年,父亲就带他去喜马拉雅山旅游。

A.②①⑥④③⑤  B.②①④③⑥⑤

C.①⑥④③⑤②  D.①③④⑥②⑤

此题考查语言的连贯能力。

A通读所有语句,了解语段主要是讲泰戈尔的成长经历及给我们的启示。据此确定最后一句应为⑤句,排除C项。介绍人物一般要先交代人物的身份、地位,据此可确定首句应为②句,排除D项。⑥句交代时间、地点、事件,应在④③句前面,排除B项。故答案为A项。

故答案为:A

7.综合性学习(7分)

请你参加以“有朋自远方来”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1).“不求玉堂金马登高第,但愿高山流水遇知音”,这句话中,“高山流水”用了一个典故,在这个典故中,谁善于弹琴?谁善于听琴?”(2分)

(2).本次综合性学习活动,计划邀请七(1)班王老师参加。负责此项任务的小组为此设计了一张邀请卡:

这张邀请卡中的四个画线词语,哪一个词语使用不恰当?请指出并改正。(2分)

(3).王老师搜集到了一些关于古人“交友”方面的故事,分给班里的同学,要求每个人针对拿到的故事,结合此次的主题,在班会上谈谈对“交友”的认识。(3分)

唐代大文学家韩愈才华横溢,但不能耐心听取别人的意见,且生活上有失检点,喜欢赌博。他的好友,诗人张藉并不因为韩愈才名远播,就对他姑息迁就,张籍一再给韩愈写信,直言不讳地劝告,终于使韩愈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幡然悔悟。韩愈从此以后把张籍当作至交。

解析:1.结合自己的学习积累,有针对性地做答即可。本题中善于弹琴的是俞伯牙,善于听琴的是钟子期。故答案为:善于弹琴的是俞伯牙,善于听琴的是钟子期

2.认真研读邀请卡内容,邀请卡的语言要注意诚恳,用于准确。句中,“拙见”是对自己的见解的谦称,不能用于对方,这里使用错误,应该改为敬辞“高见”。

故答案为:③;“拙见”使用不恰当,应改为“高见”。

3.这类题目首先是大一概括故事内容,进行整理和梳理,概述后抒发自己的感悟和看法即可。为开放题目,可以围绕故事内容,自由抒发自己的观点,言之有理即可。如:张籍能够直言不讳地指出韩愈地缺点,说明是真正把韩愈当成自己的朋友,为了使韩愈取得进步,有更高的成就;韩愈能够虚心听取张籍的意见,并把他当成自己的“至交”,说明韩愈知道能够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朋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常戚戚”,能够指出自己缺点的好朋友十分难得,值得我们好好珍惜,日常学习生活中,我们也要诚信帮助身边的好友,更要虚心听取好友的建议和意见,及时改正缺点与不足,这样才能共同进步,让自己变得越来越优秀。

故答案为:①张籍直言规劝韩愈,是真心在帮助韩愈改进不足之处;②真正的朋友就是这样能够直言对方的问题;③而且能帮助对方进步,也只有这样的朋友才是真正的朋友;④我以后也要这样对待我的朋友,如果有人这样对待我,那他也会成为“我”的至交。

  8.根据语境及提示,填写相应的古诗文(6分)

(1)  ,受降城外月如霜。

(2)  ,以观沧海。水何澹澹,  。

(3)岑参在《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一诗中巧用典故,表现了自己军旅生活的寂寞和凄凉心情的句子是  ,  。

(4)《次北固山下》中与《天净沙·秋思》“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一句表达的意思相同的诗句是:  __,  。

(5)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将月亮人格化,以寄托自己的离别之情的诗句是:  ,  。

(6)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  ?

诗文默写要求:一、不能添字、少字;二、字的笔画要准确,不能写错别字。此题中容易写错的字有:“烽、碣、竦峙、郎、荫蔽”

故答案为:⑴回乐烽前沙似雪⑵东临碣石,山岛竦峙⑶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⑷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⑸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⑹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二阅读(45分)

(一)古诗阅读(6分)

9.阅读杨万里的《小雨》

雨来细细复疏疏,纵不能多不肯无。似妒诗人山入眼,千峰故隔一帘珠。

  1.一二句中,哪几个词语照应了题目中的“小”?(3分)

  2.简要分析第三句中“妒”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3分)

(1)“雨来细细复疏疏,纵不能多不肯无”意思是:细细的,疏疏的,雨儿飘飘洒洒;雨下又下不大,停又不肯停下。故一二句中的“细”“疏”“不能多”照应了题目中的“小”。

(2)“似妒诗人山入眼,千峰故隔一帘珠”意思是:是不是妒忌我太喜欢欣赏那远处的青山?故意从檐下滴成一层珠帘,遮住那千峰万崖。“妒”用拟人手法,诗人说自己生平喜欢看山,这雨似乎对自己妒忌,有意从屋檐上滴下,组成一张珍珠般的帘子,把那千峰给遮挡。说雨妒,诗人是在调侃,但这一调侃非常有意思。因了雨的妒,挂上了珠帘,却使原本的景色似乎更加优美。因为是稀疏的珠帘,隔着它去眺望远处的山峰,增加了迷濛,比直接看山更富有诗情画意。表达对小雨的喜爱之情。

故答案为:⑴“细”“疏”“不能多”

⑵“妒”运用拟人的手法,赋予了小雨有人的妒忌情态(感情),表达对小雨的喜爱之情。

(二)文言文阅读(12分)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目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无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于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课文《陈太丘与友期》)

郭伋始至行部①,到西河美稷②,有童儿数百,各骑什马,道次迎拜,伋问:“儿曹何自远来?”对曰:“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伋辞谢之。及事讫,诸儿复送至郭外,问“使君何日当还”。伋请别驾从事的③,计日告之。行部既还,先期一日。伋恐违信于诸儿,逐止于野亭④,须期乃入,其为人若此。

(选自《后汉书·郭伋传》,略有改动)

①〔郭伋(jí)始至行部〕郭伋刚担任并州牧,首次出巡。行部,出巡。②〔西河美稷〕地名。③〔别驾从事〕等下官吏。④〔野亭〕郊野外的亭子。

10.解释下列划线词语的意思(4分)

①太丘舍去  ②元方入门不顾  

③及事讫  ④使君何日当还  

1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2分)

伋恐违信于诸儿,逐止于野亭,须期乃入。

12.请根据对两则文段的理解,完成下列任务

①甲、乙两文告诉了我们一个同样的道理:  ,但从选材度看,甲文选取的是友人“无信”“无礼”的反面例子,乙文选取的是  的正面事例;从表达方式看,甲文侧重  ,乙文侧重记叙。(3)

②从甲、乙两文的故事中,你还得到了哪些新的启示?(至少两条)(3分)

  

郭伋刚担任并州牧,首次出巡。到达西河美稷,有数百名儿童,各自骑着竹马,在道旁停留拜迎。郭伋问:“孩子们为什么远道而来?”孩子们回答说:“听说使君到来,我们很高兴,所以来这里欢迎。”郭伋向他们表示感谢。等到事情办完后,孩子们又将他送到城外,问道:“使君什么时候再回来?”郭伋告诉了部下官吏,算好了日子告诉他们。巡视后返回,比预计日期提前了一天,郭伋认为进城失信于孩子们,于是在野外亭中留宿,必等到约定日期才进城。他做人就是这样。

10.第一句意思:陈太丘不再等友人先离开了;第二句意思:陈元方进入家门头也不回;第三句意思:等到事情办完;第四句意思:使君您什么时候回来。

故答案为:第1空、离开;第2空、回头看;第3空、等到;第4空、哪一天。

11.恐:担心,害怕,违:违背,信:信用,诚信,于:对,遂:于是、就,止:停止,于:在,须:等到,期:约定的日期,乃:才。

故答案为:郭伋怕失信于孩子们,于是在野外亭中歇宿,等到约定日期才进城。

12.甲文中陈太丘守时守信,友人失信无礼,被小元方批驳,是反面告诉我们要守信,乙文郭伋跟孩子们约好再次相见的日期,事情办完早一天都不进城,等道理日子再进城是他诚信守时的表现,是正面的事例;表达方式上,甲文主要是语言描写,乙文是记叙。两个故事除了告诉我们要诚信外,甲文还告诉我们要有礼貌,友人听了元方的批评之后有悔改之意,元方“入门不顾”稍嫌得理不饶人,这就告诉我们要允许别人改正错误,要宽容;乙文中郭伋是成年人,他对小孩子也说话算数,这就告诉我们成年人要跟儿童作表率,说话要算数。

故答案为:第1空、①做人要讲信用;第2空、郭伋守信;第3空、语言描写;第4空、②.要有礼貌;要勇于改正错误;要允许别人改正错误;成人要为儿童做出好的表率;对儿童也要说话算话;做人要言行一致。

三、名著导读(7分)

阅读选文,回答问题。

①这是一个高大深彩,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渺视。②他后来便到一个熟人的家里去寄食,也时时给我信,景况愈穷困,言辞也愈凄苦。不就,忽然从铜像那里得到一个消息,说他已经掉在水里,淹死了。

黑瘦,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据说是穿衣服太模糊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

13.选文出自名著《  》,作者是  。(2分)

14.选段一中的“他”是  。起初鲁迅认为文中的“他”是个怎样的人? (2分)

15.选段二中的“他”是  。文中的“他”在鲁迅眼中是个怎样的人?(3分)

 

13.甲乙两段文字分别是《范爱农》和《藤野先生》节选,选的都是人物的外貌描写,两篇散文都是鲁迅先生的散文集《朝花夕拾》里的。

故答案为:第1空、朝花夕拾;第2空、鲁迅。

14.《范爱农》主要描述了作者在故乡重逢日本留学时遇到的范爱农,笑谈各自经历,得知范爱农返乡后遭到轻蔑、排斥、迫害,几乎无地自容,以至躲在乡下,教着几个小学生糊口,但由于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最后摧残了正直爱国的知识分子。范爱农是一个孤傲、正直、倔强、追求革命的爱国者。文章表现了作者对旧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对范爱农的同情和思念。“我”同范爱农在东京初识便产生了误会,觉得他“很可恶”,甚至以为“要革命,首先就必须将范爱农除去”。到辛亥革命前一年,故乡重逢时,笑谈各自经历,便加深了彼此的理解。知道他回乡后,遭轻蔑、排斥、迫害,几乎无地自容,以至“躲在乡下,教着几个小学生糊口”。最后不幸掉在水里淹死了。故甲文中的“他”是范爱农。

故答案为:范爱农;起初在东京初识是鲁迅先生认为他很可恶。

15.《藤野先生》篇散文作者通过对留学日本生活时的回忆,以深切怀念之情,热烈赞颂藤野先生辛勤治学、诲人不倦的精神及其严谨踏实的作风,特别是他对中国人民的诚挚的友谊;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故答案为:第1空、藤野先生他是不讲究穿戴,重视知识、学术,为人正直,治学严谨,他真诚地关心着鲁迅,热情地帮助鲁迅,对待鲁迅没有丝毫的民族偏见。

四、非连续性文本阅读(7分)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汉字是中国文化的根,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然而,本应让中国人引以为豪的汉字在当令社会却逐渐被大众遗忘。越来越多的人能够在键盘上“敲字如飞”,可是每每提起笔却忘记了这个字该怎么写。曾经有人对北京、上海、广州等12个城市进行调查,受访者中94.1%的人都曾遇到过提笔忘字的情况,其中26.8%的人经常会提笔忘字。

某网络对大学生提笔忘字的现象也进行了调查,下列图表,是调查得到的数据。

“书者,著也,以手执笔,着于竹帛。”写一手好字,曾是很多中国人的梦想。在进入互联网时代之前,中国人也曾有集体书写的民族记忆。随着科技的发展,键盘慢慢取代了纸笔。今天,在键盘上敲打、在手机上按压,已经成了大多数人的“常态”。电脑与手机输入方便与快捷,日常生活中,很少有人会以写信的方式来进行人际沟通与交流。为了提高工作效率,方便文件的保存等,纸质文件也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时代与科技的进步给现代人带来了诸多的便利,但是,透过提笔忘字的现象,我们看到现代人正逐渐失去对手写汉字的依赖性,汉字文化危机也因此而形成。拯救汉字危机是每个国人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确保这一千年文化得以传承的关键所在。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顾问言恭达提出设立“汉字节”,建立汉字文化教育基地,在国家层面重视汉字和汉字文化。

(材料引自网络,有删改)

  16.阅读“材料一,你对“提笔忘字”的现象有了哪些了解?(2分)

  17.阅读“材料二”,请简要分析出现“提笔忘字”现象的原因。(2分)

  18.有专家认为“提笔忘字”现象折射出的是汉字文化危机,需要大力拯救;也有人认为提笔忘字,现象很正常,不必大惊小怪。阅读上述相料,说说你对“提笔忘字”现象的看法。(3分)

16.提笔忘字的现象非常常见;年轻人中也很明显。

17.电脑和手机输入方便,人们大多用手机电脑进行交流沟通,很少用书信交流;为提高效率,办公不常用纸笔书写。

18示例:需要拯救。提笔忘字的现象背后是汉字文化危机,汉字是中华文化的根,我们既要发展科技,也要保护传承优秀文化。

(五)现代文阅读(13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书祸

严歌苓

①我在乘车时读的书是专门挑选出来的。如《读者文摘》《纽约客》都是我乘车时的最佳读物。它们便于携带,内容又多是美国社会的热门话题,读起来立刻使人很投入,还有一点,这些杂志的重点文章的长度一般与我的旅途相仿,这样我可以在下车后将它遗忘在坐椅上,它或许可以使另一位乘客的旅途沉闷得以减缓。从阅读中获得的充实感使旅途无形中缩短了,主观感觉上一定会比自己驾车短许多。尤其是交通不顺畅情形下的驾驶,满腹怒气又无处发泄,那样的一分钟可以长得像半辈子。

②不过我也因为乘车读书闯过祸。十多年前的一个礼拜日,我爸爸约了几位客人一同晚餐,家里人手不够,便打发我去北京的西单菜市场买两条鱼和半只火腿。我当时正在读卡夫卡的《城堡》。那是一本须把自己囚于其中方能读出所以然的书。从西单菜市场回家的电车上,我已在《城堡》深处。只听售票员吆喝:“北太平庄啦!”脚先于我的意识,我已蹿出车门,而脑子里仍是《城堡》的种种迷津。木木呆呆走到家,爸爸开门便问:“东西呢?”我反问:“什么东西?”爸爸眼睛鼓了起来:“咦,等你买的鱼和火腿呀!”我嘴一下子张开——东西全忘在车上了。我爸爸一副揍也揍不得、骂也骂不出的样子:女儿毕竟成人了,如今回家也算半个客。他几乎捶胸顿足:“你让客人吃什么?!”他顶好客又顶怕亏待客人。我赶忙认错:“我读书读糊涂了。要不,我再跑一趟?”当然是来不及再跑一趟的。那时菜场来了鲜鱼,排队至少也要个把钟头。

③到了美国,正和我先生在恋爱阶段,一天一个女友得了感冒,临时请我代她打一天工。所谓的“工”是照料一个两岁的小女孩,每小时有五块现款的工钱。小女孩的母亲是一位艺术评论家,当时正在赶写一篇舞蹈评论文章。她匆匆教给我换尿布、喂饭、放卡通片等技术要领,就潜入地下室写作去了。我先生(那时还是交往不久的男朋友)打电话来,说他下班会很晚,可能酒店已关门了。我自告奋勇,说打完工我立刻就去买酒,我知道这瓶酒对他的重要性。他父母一年只在圣诞前夜喝一瓶轩尼诗(一种酒),而他们住在以摩门教为主要宗教的盐湖城,那里的酒比别处贵很多,因此这瓶酒总是由他们的儿子做礼物送给他们。这已经成了他们的家庭传统。我结束了八小时对换尿布和卡通片的经营,拿到四十块钱现款,买了酒并请店员给了它最豪华的节日包装。天擦黑时我已挤在下班人群里走进了地铁。一找到个光线较好的位置,我马上打开随身带的一本英汉字典。那时我在准备考CRE,想出个背字典的愚蠢办法来提高单词量。于是就背得十分忘情,直到发现自己已坐过了两站。下了车总觉得步伐飘然得有点可疑。一直走到家门口,才发现两手是空的,才猛然省悟到换了八小时尿布挣来的钱,已去了一半,只好赶去一家超市,把剩的一半工钱拿出来,再买一瓶轩尼诗。从那以后,我每次因乘车读书而误事时,我先生总要提起那两瓶轩尼诗,他为我感到痛惜:换一天的尿布,几乎一文钱也没落下。他对不可理喻的我苦笑:“唉,你丢这丢那,不是乘错车,就是下错站,怎么就从来没丢过书呢?”倒真是的,我这人吝惜两样东西:一是书,二是稿纸。似乎是个脑筋很老,生活方式也古旧的穷酸书生。

④一次在华盛顿开往纽约的火车上,我读完了《洛丽塔》,一时间泪流满面,哽咽不止。一车厢的人都旁观我的抽泣,不知如何是好,一位年轻女士戳戳她的男友,问他可知缘由,那男友耸耸肩,眼珠翻上去望望上苍,表示只有天晓得。那次损失最小,只把一片从加拿大买的牛皮书签丢了。

  19.说一说文章以“书祸”为题的好处。(3分)

  20.在文中,作者写了自己三次因读书而闯下的“祸事”。请分别用简洁的语言概括。(3分)

  21.著名评论家雷达这样评价:“严歌苓的作品是近年来艺术性最讲究的作品……充满了嗅觉、听觉、视觉和高度的敏感。”请你从文中找出视觉效果或听觉效果较强的精彩语句并加以赏析。(3分)

22.严歌苓,年11月16日出生于上海,美籍华人作家、好莱坞专业编剧。作品以中、英双语创作小说,常被翻译成法、荷、西、日等多国文字。严歌苓的小说和剧本曾获多项国际大奖。她用中文写小说,几乎拿下了所有华语文学类的大奖。请你结合本文和以下链接材料,探究作家严歌苓成功给你带来的启示。(至少两个启示)(4分)

◆每天写作六小时,每隔一天就要游泳米。每隔一两年,严歌苓的名字就会出现在畅销书架或者改编的影视作品上。她出书就像交作业一样“规律”,于是她总会被问:“你怎么能写那么多书?”严歌苓的答案跟她每天的生活一样简单:“我当过兵,对自己是有纪律要求的,当你懂得自律,那些困难都不算什么。”

◆写完一篇小说以后,严歌苓会不断做减法,“第一遍改我会删去很多字,第二遍改又会删去很多字,《陆犯焉识》我从40多万字的原稿中删掉了10万多字。”

19揭示文章中心——叙写了一个个为书而闯的祸事;用夸张的手法,表明了作者对书的痴迷;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20丢了特意出门买来待客的鱼和火腿;丢了为男友父母买的轩尼诗;在车上看书哭泣让众人不解并丢了一张牛皮书签。

21示例一:木木呆呆走到家,爸爸开门便问:“东西呢?”我反问:“什么东西?”爸爸眼睛鼓了起来:“咦,等你买的鱼和火腿呀!”我嘴一下子张开——东西全忘在车上了。“木木呆呆”、“嘴一下子张开”有很强的视觉效果,将一个忘身于书中的我表现得极为细腻。“我”与父亲的对话充满听觉效果,更是将一个沉醉于书中的书虫形象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而父亲的神态“爸爸眼睛鼓了起来”和语言“咦,等你买的鱼和火腿呀!”更是从侧面烘托出“我”对书的痴迷和闯的“祸”之大。

示例二:“一位年轻女士戳戳她的男友,问他可知缘由,那男友耸耸肩,眼珠翻上去望望上苍,表示只有天晓得。”一句中运用动作和神态描写,“戳戳”、“耸耸肩”、“眼珠翻上去望望上苍”具有较强的视觉效果,从侧面烘托出作者沉浸于书的世界无法自拔。

22①热爱读书,而且要全身心投入其中。比如卡夫卡的《城堡》,作者说“须把自己囚于其中方能读出所以然”。②要充分利用坐车、走路等时间的边角余料。作者利用坐车的时间背《英汉字典》。③自律、勤奋和坚持永远是成功的关键。作者每天写作六小时,每隔一天就要游泳米。④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写完一篇小说以后,严歌苓会不断做减法删改文章。

三、作文(50分)

23.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别说我们还太小,其实在美好的青春岁月里,我们年轻而敏感的心弦,常会于不经意间被轻轻拨动。妈妈的唠叨,其实我懂;老师的眼神,其实我懂;同学温馨的鼓励和劝告,其实我也懂;自然界滋润万物的雨水、无私的春风、感人的画面、美丽的故事、课文中的形象、作者的意图……其实有好多我都能读懂。奇妙的感觉,温暖的情怀,美好的想象,深刻的哲思,会一瞬之间漾遍全身。是的,时间让我们更加懂得感恩,懂得珍惜,懂得坚韧,懂得幸福……

请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或体验,以“我懂得了▲”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先把题目补充完整;②写出真情实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字。

补充题目,要选择贴近自己生活的内容,尽量具体些,如:“爸爸,其实我懂你”“老师,其实我懂你”“同学,其实我懂你“等。其次,就要围绕所填内容选材,选择最能体现中心的事例来写,要写出真情实感。重点写怎么懂得,一定要写自己的亲身体会,对自己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等等。体裁记叙文,以记叙为主,适当运用议论的表达方式点明主旨。

1
查看完整版本: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检测卷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