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有峰骆驼,光是挤奶就收入几百万,还雇了10个人”,来自巴彦高勒苏木的道尔吉帕勒玛说;
“这两年,越来越多的人认可我们的驼绒产品”,阿拉善右旗一家驼绒厂的负责人杨爱华说;
“最初我们是打算在这里养殖骆驼,后来发现驼奶的营养价值后,专门投资建厂”,阿拉善右旗一家驼奶乳业公司的负责人王海东说……
在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阿拉善右旗,从驼肉、驼奶、驼绒,再到依托骆驼开展的各类赛事,骆驼这个“沙漠之舟”正在逐渐成为阿拉善右旗的“产业之舟”。
上“新”:驼奶产业红红火火
“这两年,驼奶更值钱了,我雇了10个人,今年销售额有多万”,年12月28日,在心之所往·向善而行--·阿拉善万峰驼那达慕大会上,来自阿拉善右旗巴彦高勒苏木的道儿吉帕勒玛,因为驼奶收入较高,获得“年度阿拉善右旗驼奶生产大户奖”。
因为驼奶不同于牛奶,挤奶较为费劲,过去牧民们很少去大规模养殖挤奶母驼。如今,随着驼奶的价值逐渐被市场认可,越来越多的牧民开始关心挤奶技术。在那达慕大会上,有一项挤驼奶大赛,牧民们用各类设备,大显身手。牧民收入变多,还源于更多驼奶乳业企业的入驻。王海东所在的神驼乳业,最初是到阿拉善右旗发展骆驼养殖产业。但在养殖过程中,他们发现驼奶营养价值很高,很受市场欢迎,于是他们开始发展驼奶乳业加工。年这家企业收购了多吨驼奶,年这一数字翻倍,达到了吨,因为驼奶收购价格高,加上销路畅通,牧民对驼奶的积极性也大大提高。作为“中国骆驼之乡”,阿拉善骆驼总数占全国骆驼总数的三分之一,是我国双峰驼的主产区之一。阿拉善右旗更是“阿拉善双峰驼核心区”,地处黄金驼乳奶源带,双峰驼存栏数量达6.8万峰,占全国总数的17%、全盟总数的46%,年阿拉善右旗被中国特色产业之乡评审委员会评为“中国驼奶之乡”。近年来,阿拉善右旗将目光聚焦到发展骆驼全产业链上来,引进驼产业深加工企业和科研机构,建成内蒙古戈壁骆驼良种繁育基地,完成全国首例高产奶骆驼胚胎移植实验。提档升级:聚力驼绒驼肉产业在牧民眼中,骆驼浑身是宝,其中最有名的便是双峰驼的驼绒。十多年前,杨爱华开始创业,创办了内蒙古阿拉善右旗胡杨驼绒厂。她做的便是自己最熟悉的驼绒加工,从围巾、手套、驼绒裤、驼绒被,十多年来一步步扩大产品种类,甚至还将等级最高的驼绒出口到海外。“我们专门学习先进的驼绒加工技术”,杨爱华说,如今他们出售的驼绒,经过分拣、洗、梳等多道工序后,等级最高的A类直接出口到美国、澳大利亚等地,年出口了4吨左右,每吨价值30万元。剩下的B类则制作成围巾等产品,等级更低的C类、D类可能会被制作成驼绒被、驼绒裤等。与此同时,他们还学习新款式、新设计等,只要有机会参加展会,杨爱华都会去,让更多人知道驼绒的好处。就在年底,一位来自天津的客户直接从网上下单,预定30条围巾,并痛快地支付了定金。杨爱华说,这几年她们一步步研究驼绒加工和产品款式设计,驼绒的价值得到了更多认可。除了驼绒加工升级,阿拉善右旗的驼肉加工也逐渐升级,不断开发驼肉系列产品,增加产品附加值。来自阿拉善右旗曼德拉苏木的徐光贤说,自家养的骆驼,主要是出售驼毛、驼绒和驼肉,每年有十几万元收入。近年来,阿拉善盟立足双峰驼种质资源优势,大力发展骆驼产业,闯出了独具阿拉善特色的“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品牌化”新路子,骆驼产业已经成为当地农牧业产业化的一张亮丽名片。接“二”连“三”沙漠之舟成产业之舟从驼肉、驼绒等“旧”产业升级换代,再到“新”产业驼奶的红红火火,甚至是在护肤领域尝试,骆驼在这里浑身都是宝。除了发展第二产业,借助骆驼之乡,阿拉善右旗还依托骆驼大力发展文旅产业。在此前举行的心之所往·向善而行·阿拉善万峰驼那达慕大会上,一万峰骆驼齐聚巴丹吉林沙漠,这样的壮观场面更是吸引了不少人前来打卡,更有沙漠越野赛爱好者来此参加穿越巴丹吉林沙漠挑战赛,这个小县城里齐聚了来自四面八方的客人。阿拉善右旗副旗长阿荣说,借助那达慕大会,阿右旗将推动“驼产业集散中心”不断提档升级,扩大产业规模,优化产业结构,让骆驼产业向专业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着力构建集乳、肉、绒于一体的骆驼全产业链条,实现骆驼产业全面“大丰收”。从养殖到发展骆驼产业,再借助骆驼产业发展文旅峰第三产业,推动骆驼产业接“二”连“三”,从骆驼之乡到驼奶之乡,骆驼这个“沙漠之舟”,也在这里升级为“产业之舟”。来源/央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