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错怪徐峥了这次,好像真的错怪徐峥了。看之前,总会有人说:“一帮没送过外卖的演员,能演好外卖员吗?”“真实生活有什么好看的,我照镜子不行吗?”“能拍出外卖员卡餐、挂单、晒到爆皮的不容易吗?”总之一句话,《逆行人生》能否真实呈现外卖员行业的困境?这样的评论看多了,小妹也陷入了困惑:为什么要拍这样一部“吃力不讨好”的电影?电影真的能够触及我们的真实生活吗?带着这样的疑虑,我走进了电影院。看到最后才明白,这才是我们这个时代需要的电影。电影以外卖员为切口,将真实的世界搬上大银幕,用影像记录下这个时代的点滴,从而勾连起百态人生。芸芸众生,皆是你我。以尖锐的笔锋,以力透纸背的姿态——《逆行人生》诚恳地记录下了我们的时代。电影主角名叫高志垒,年出生,同济大学毕业,在成为外卖员之前,是一家公司开发部的程序员,骨干负责人,专门研究算法。妻子是全职太太,女儿即将考入国际学校,家里住大房子,早上吃健康营养餐,一副标准的中产生活图景,看起来光鲜亮丽,幸福美满。然而一场“优化裁员”之后,他的生活迅速偏离轨道,接连不断的变故下,他选择“脱下长衫”,成为一名外卖员。那么,生活会变得好起来吗?片中一句台词给了最好的注解:“虽然你脱下了孔乙己的长衫,但你还没把自己当成骆驼祥子。”孔乙己和骆驼祥子,是电影最初给出的两重意象。电影就是以这个“孔乙己”的视角,窥探到众生百相中的“骆驼祥子”。在小妹看来,《逆行人生》精巧之处就在于,张弛有度地塑造了角色,有的笔墨丰满,有的只是寥寥几笔就刻画出一众鲜活有力的外卖员形象。年轻的追爱骑士杨大山,嘴皮子极快,会一边送外卖一边做直播赚打赏。单子多任务重,可他好像不知疲惫,像个永动机一样不断奔跑。再一看,他头盔上的兔子耳朵写着“全村人的希望”、手机壳背后是和女友的亲密合照、电动车上还挂着一只可爱的鸭子。无需更多情节赘述,只这些就能让我们看到无数个为爱情、为未来奔跑的年轻人缩影。再向内看,那些穿着统一制服、露出“标准微笑”的外卖员们,都有着各自鲜活的人生——抠门到用胶带粘一切的人,是为了风雨飘摇的家庭苦苦支撑;沉默寡言看起来就不好惹的单王,其实背负着自己的秘密;个子小小总是爱笑的女外卖员,某天被发现独自带着儿子在雨中穿行;还有看起来凶神恶煞,却心地善良的外卖站点站长......电影毫不避讳地展示了他们的辛苦,但并未大肆渲染这些难。他们有人可爱,有人暴躁,有人和善。会算计和争吵,也有一笑泯恩仇的坦荡;会你追我赶的竞争,也有彼此扶持心照不宣的共情。他们有人追逐爱情,有人背负过往,有人扛起家庭,他们是外卖员,也是和所有人一样的普通人。甚至,那个“孔乙己”——高志垒也一样。高志垒有着一个好丈夫好父亲该有的良善,但也有在外受气后,回家向家人撒气的“中年男人的通病”。他有时候会自以为是,但又始终努力扛着家庭的重担向前。而脱下长衫,开始送外卖后——高志垒也不是什么天降的“外卖员拯救者”,更没有表演被感动、治愈的戏码。谁也不比谁更高贵,谁也不比谁更卑微。互相怀着偏见的“孔乙己”和“骆驼祥子”,在电影中相识相知,进而明悟——我就是你,你就是我,我们没有什么不同,我们同呼吸,共命运。《逆行人生》是一首关于这个时代所有人的《琵琶行》——我们共同困于此刻,同是天涯沦落人。当“孔乙己”和“骆驼祥子”都在生活的大雨中无处逃遁时,电影开始追问一个问题:“谁做错了?”公司效益不好裁员,是HR的错吗?是同事的错吗?外卖送迟到顾客给差评被扣钱,是骑手懒惰吗?是顾客不体谅吗?一个外卖员拿到“单王”后,算法就以他为标准不断加快送达时间,逼迫着所有外卖员卷起来,是那个单王的错吗?这些问题的答案,既明晰,又模糊。外卖员的困境,首先指向了算法。两个小时的电影,大半时间都在展示着送外卖的惊险过程。从接到订单的那一刻起,就从人变成了屏幕上的小小图标,变成了系统里被设定程序的NPC,必须竭尽全力靠近目标,不能有一刻停留。“快快快,您马上就超时了。”“您已经超时了哟。”“您的订单已超时,请尽快送达。”当这些机械的声音在电影中反复响起,再配合上外卖员们筋疲力尽的脸和闪转腾挪的身影时,我们会对他们的困境无比感同身受。在这个系统里,人被异化,成为一个数据、遵循一条指令,成为系统中的一员,在高压之中,每一个环节都争分夺秒。那么,不是外卖员的人,能跳出这种困境吗?并不能。精英如高志垒,每天坐在办公室敲代码、设计算法,却被自己写的人力系统优化掉了,而当他成为外卖员之后,又被外卖软件的系统不断催促着,陷入了不歇的内卷之中。算法,成为了他的回旋镖。看似精准无误的算法,落到每一个人头上,就是严苛的惩罚机制。而遥不可及的算法无法触达人与人的沟通,到最后,都转化为了外卖员与顾客的矛盾。人与人的沟通也变得冰冷:“尊重算法!”“系统算出来的啊!”“不是你的问题那是我们的问题吗?”“不闯红灯不逆行不狂飙根本送不到!”在这种冰冷之中,“NPC”的奔跑似乎永无止境。而算法之外继续延申,困境还关于更多多米诺骨牌般的坍塌。电影开场五分钟,相信你就会和小妹一样倒吸一口凉气:这也太敢拍了。裁员、年龄危机、房价泡沫、断贷、子女教育、父母疾病、中产困境......电影以真实的角色困境起笔,触及了社会议题的方方面面,它拍下了这些年的每一个你我,力求在一种真实中看到“我们”,看到时代命运。依旧是没有回避,没有煽情——《逆行人生》诚恳地记录下了这个时代的点滴,刻印下了这个时代的情绪,也保留了最为温情的人性底色。在这个当下,我们都需要这样一部电影,来回望那些被我们忽视的角落。来回望我们自己。“孔乙己”脱下长衫,能否用双手收获劳动果实?“骆驼祥子”奋力奔跑,能否抵达生活的彼岸?电影并没有给出确切的答案。但可以肯定的是,它将电影的目光重新放回了普通人身上。电影里重新出现了有笑有泪有苦有乐的普通人,他们生动,有力,即便摔倒跌落,也会继续逆行。在车水马龙间极速穿行的不仅有外卖员,还有快递小哥、有大学生、有上班族、有千千万万个为生活奔跑的你我。而当镜头再次对准普通人,也就再次展示出了——我们每一个普通人,才是世界的大多数,是更确切的当下,是流动的历史。同时,这部电影也展示着属于现实主义的尖锐——观看《逆行人生》时,我们很难没有代入感,它映照着每一个普通人的命运。时代车轮轰然向前,在影片里,我们一脚踏入了洪流之中。我们看到男主如此生活30年,直到生活突然崩塌,也终于看到那破碎的泥土之中,普通人的艰辛与坚韧。该如何继续向前?电影无法给出答案,电影里的人物,只是继续前行着——他们有不得不向前的理由。而我们,我们每个人,又何尝不是如此。该如何继续向前?看完电影后,我们或许会有自己的答案。年,《我不是药神》横空出世,让大众看到了癌症病人“看病难”的问题。一人铁肩担道义,拯救了无数病患和背后的家庭。六年后,《逆行人生》则让我们看到了俯身前行的自己,生命苦涩如歌,生命璀璨如歌。我们坚持着,朴素地希望着,至少“明天能比今天过得更好”。正如电影在宣传视频里写的那句话:“这不是一个拯救千万人于水火的故事,而是一个于水火中拯救自己的故事。”“我们很努力的,我们所有人都在为了家人拼搏,为了明天奔跑。”“我们都足够努力了,所以我们值得被尊重,我们也值得更好的生活,对吗?”影片中,问出这句话的外卖员,只是电影众多人物中的一个。而外卖员群体,也只是我们社会无数职业中的一角;乃至于我们的时代,都只是漫长历史长河中,微不足道的瞬息。但我们的故事,普通人的生活,那些忧虑、茫然与坚韧,此刻被诚恳地记录在册,在这分钟里,我们相互看见,命运相连,相逢何必曾相识。这个时代,我们无比需要这一份普通人的相互看见。
《逆行人生》值得我们走进影院,为那份稀缺的平视与真诚,为那份普通人之间的回响,为每一个努力前行的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