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吴谢宇弑母案,震惊全国。
面对可能来临的死刑,吴谢宇求生欲极强。在看守所里,吴谢宇给外婆、舅舅、阿姨等人写道歉信,试图取得家人的原谅。
但,最新消息,据有关律师透露,妈妈(母系)这边的家人已经将吴谢宇拉黑。
最终如何量刑,相信法律会有公平公正的判决。
然而,作为一个心智成熟的成年人,我们是不是应该关心一下:
吴谢宇究竟经历了什么,使他从一个人人眼中的“三好学生”“学霸”“学神”“自律极强的人”摇身一变,成了杀人恶魔。
而且,被抓时,他居然笑对一切,不以为然。
01
吴谢宇弑母,3个事实令人发指
(1)选择特殊作案时间
吴谢宇之所以选择7月10号这一天杀害母亲,是因为这一天倒过来是10月7号,也就是吴谢宇自己的生日。
孩子的生日是母亲的受难日。吴谢宇用一种极具“讥讽”意味的方式,解释了什么叫“受难”。
如此反人性的行为,可以看出,其内心是扭曲的。绝非一个正常人该有的想法。
(2)购买系列作案工具
据警方调查,吴谢宇弑母所用的工具,不是一时兴起所采用的工具。
众所周知,如果是临时起意,凶手在行凶时,往往会就地取材,比如身边的石头、桌上的剪刀、水果刀、或者其他可以攻击人致死的东西。
吴谢宇事先购买了刀具、锯子、活性炭、冰箱除味剂、塑料薄膜等等一系列用于杀人,和防止尸体散发臭味的工具、材料。
蓄谋已久,处心积虑。
这些词用来形容吴谢宇的行为,毫不为过。
这说明什么?
如果是一个正常的人,因一时起意杀害另一个人,不可能经过如此长久准备和周密的计划。
由此可见,吴谢宇要致母亲于死地的想法,由来已久,而且一定有个更深层次的原因。
为了利益杀害母亲的案件,过去并不是没有。
年3月10日凌晨一点多,随着一声声“幺儿”的呼喊,四川自贡一个名叫宋徳芳的55岁女性死在了自己家中。
她口中所喊的“幺儿”,正是对小儿子的昵称。
从案发现场的一些迹象看,死者似乎是在家中触电身亡。
可事实是这样吗?在调查中,警方发现,地上和卧室的窗帘上都有血迹。
警方很快断定,宋徳芳并非触电身亡,而是他杀。
但,通过调查宋徳芳的人际关系,发现她与周围人无冤无仇。宋徳芳一个人把两个孩子拉扯大,日子过得清贫,从未得罪过什么人。
最后,警方锁定犯罪嫌疑人付白莲,正是死者宋徳芳的小儿子。
问及原因和作案经过,付白莲交代,因为母亲帮自己带小孩的时间不如帮哥哥的时间长,于是怀恨在心;
另外,自己当时想在广州买房,首付80万,还缺一半。想到杀害母亲,可以骗取保费,于是下了毒手。
为了放松母亲和周围邻居的警惕,付白莲也为此作了充分准备。提前为母亲买人身意外保险,平日大包小包带东西回来给母亲,让大家都觉得他是个大孝子。
然后,年3月10日深夜买机票突然返回,来到母亲家中,实施作案。
如果说付白莲的丧心病狂,起于对母亲的怀恨在心和钱财利益,遂有了处心积虑的弑母计划,
那么,吴谢宇的心理扭曲,又是源于什么呢?
(3)清理现场,布置监控
吴谢宇在杀害母亲之前,就已经想好如何防止尸体臭味外泄,如何对案发现场进行监控和管理。
这一点从吴谢宇通知舅舅到机场接机可以得到进一步验证。
年2月5日,吴谢宇舅舅收到吴谢宇的“舅舅,接我们回家过年”的短信,称他和母亲谢天琴准备回国过年,希望舅舅来接机。但,舅舅到机场扑了个空。
接着,舅舅和家人觉得事情有蹊跷,到谢天琴家中敲门,没人应答。于是,报警。
警察破门而入,发现了谢天琴的尸体已经高度腐烂。
所以,吴谢宇对于整个事件的进展,他有着比较强的掌控感;
同时,还有一种可能,他希望自己后续的行动能在掌握案发现场动态的情况下进行。
这样,无论逃亡还是出国,他都能在时间上掌握主动权。
这简直就像是在完成一个事先设定好的程序。
你能说这是一个正常人所能做出的行为吗?
如果像很多网友一样,只是发泄情绪,咒骂吴谢宇,说吴谢宇不是人,简直畜牲不如,其实没有任何意义。
吴谢宇弑母案件的背后,是家庭教育、心理问题、社会问题的多重绞杀。
02
吴谢宇为何弑母?
按照常理,一个人杀害另一个人,总是有一个明确动机的。
第一,吴谢宇杀害母亲,是为了钱财吗?
的确,弑母之后,吴谢宇通过编造出国留学的谎言,向亲戚骗取了万元人民币。在此后的逃亡生涯中,挥霍享乐。
万,是他凭借撒谎、编故事,向亲戚朋友骗取的第一笔财富,也会是最后一笔。因为凭他的智商,不可能不知道这件事迟早露馅,迟早得不偿失。
所以,仅仅是为这笔钱财弑母,理由仍然显得牵强。
第二,是为了出国留学吗?
目前,网上支持这个说法的网友还挺多。主要理由是,吴谢宇在考取北大之后,曾经想以交换生的身份出国,但是母亲谢天琴并不支持。
这对于吴谢宇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打击。一直以学霸、学神示人的他,没有考进北大光华学院,现在就连出国的机会都被母亲夺走了,内心极度崩溃。
但是,如果以一个正常人的心理来推演,依然有说不通的的地方。
不让你出国,你可以抱怨,你可以生闷气,你甚至可以跟母亲一刀两断,老死不相往来。绝不至于要把母亲置于死地。
能说得通的,只有一个,吴谢宇心理不正常了。
03
十年前,吴谢宇就已经被“毁了”
幸福的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童年,用一生来治愈。
(1)完美包袱太重,导致吴谢宇逐渐失去真实的自我
在同学、朋友、亲戚的眼里,吴谢宇一直是个优秀、阳光的“别人家的孩子”。
后来考入北大,更让很多人都觉得吴谢宇极其自律、极度自强。
从小学、初中,到高中、大学,吴谢宇长期以来,活的都不是自己,而是妈妈眼中、同学眼中、老师眼中那个优秀到完美无瑕的“学神”。
当他觉醒后,需要找回自己,就会产生一个无法调和的心理矛盾。
母亲心中的乖儿子,和自己要追求的独立的吴谢宇,根本不是一回事。
怎么办?
要么毁了自己,要么毁了母亲。
这个时候,缺乏一个强有力的心理疏导的介入,悲剧就无可避免地会发生。
你也许还记得,年牵动千万网友内心的胡鑫宇案。
最终,警方给出的结论是,吴鑫宇系自杀。
案发后,志愿者和警方展开了地毯式搜索。
一无所获,然后大家开始了各种猜测。
出乎所有人的意料,胡鑫宇就在粮仓附近的林子里自缢而亡。
留下的录音笔,成为破解胡鑫宇自杀的关键物件。
胡鑫宇究竟在自杀前说了啥,不得而知。但根据家人的回忆,大致也能猜到。
胡鑫宇有过情绪崩溃的一瞬间。
他打电话告诉母亲,自己不想再读书了,他想回家,遗憾的是,母亲并未读出他当时内心的极度绝望。
胡鑫宇的家人回忆,胡鑫宇小时候也很乖巧懂事。
殊不知,乖巧懂事,往往会牺牲掉内心的某些自我。
那些调皮捣蛋的孩子,因为不遵从大人的意愿被认为是“坏孩子”,但有利的一面是他们能在抗争中保留一部分自我,内心相对比较健全。
而处处屈服于大人的孩子,表面上十全十美,其实内心已经千疮百孔。
回到吴谢宇身上,十几年前,吴谢宇就已经被母亲“弄坏了”。
春节期间,吴谢宇醉心于和家人团聚的热闹、亲情,可母亲只准放松一会儿,当天就要赶回福州冷冰冰的家中。
吴谢宇想去小朋友家中玩,妈妈不准;吴谢宇想邀请小朋友来自己家做客,妈妈也不准。
吴谢宇后来回忆说,我成了考试机器,我存在的意义就是考出第一名让爸爸妈妈感到无上光荣。
长此以往,可能吴谢宇自己都忘了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把自己想象成为父母而存在的完美人格。
而一旦这样的“完美”成为一种包袱,总有一天会像洪水猛兽,反噬吴谢宇内心那个真实的自己。
(2)吴谢宇父亲病逝,成为重大转折点
吴谢宇的姑父谈起“吴谢宇曾失控”:吴父去世,他一路哭着回老宅。
在念中学期间,吴谢宇父亲就得了癌症。母亲谢天琴可能出于现实考虑,决定让自己的丈夫回到老家用中药治疗。
一来,家中积蓄在前期治疗中花得差不多了;二来,癌症的治疗也是个无底洞,为避免人财两空,不如保守一点回老家吃中药。
但结果并不理想,吴谢宇父亲不久后便与世长辞。
吴谢宇在自述材料中写道:
“幸亏我活在应试教育体系里而我又恰好很擅长读书考试,在这体系里我考了第一名就万事大吉了,同学羡慕老师喜欢爸妈为我骄傲,
我用这第一名就足以对爸爸妈妈有意义,足以为爸妈争光,足以获得各种荣誉,足以掩盖我的其他一切问题,似乎就成绩最重要,其他什么都次要……”
因为一直把自己当成父母取得荣耀的的工具,所以吴谢宇早年其实大部分是为父母活着的。
而当他的父亲因疾病去世,吴谢宇觉得自己活着的巨大意义,或者精神支柱就塌了一半。
他没有在内心养出一个独立的自我,却又面临失去支撑自己的一个强大外力。
这种情形下,吴谢宇内心再度扭曲,恐怕也就在所难免。
从此以后,吴谢宇还要面临另一个缺憾,那就是父爱的缺失。
犯罪心理学认为,犯罪行为都跟情感的缺失和不健全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而爱这种情感,如果没有被激发,那么人的心理被认为是不健康且不健全的。
当我们长期处在冰冷环境中,情绪、情感、身体、心理都会受到严重伤害。这种情绪到最后,就会对外部环境充满仇恨和怨愤。
吴谢宇的丧父之痛、缺乏父爱,以及“考试机器”的深刻影响,扭曲他内心的同时,也进一步催生了他对母亲的非正常心理。
(3)崩溃瞬间,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如果把长期积累不良情绪看作往水库中不断蓄水,那么引发水库崩裂的某一个瞬间,就是水位超过警戒线,直接导致闸门破碎。
考入北大的第三学年,吴谢宇彻底变成了另一个人。之前,同学们都称他为“教授”,因为他高度自律,把高中的学习模式带到了大学,成绩名列前茅。
是什么让吴谢宇彻底变了?
按照吴谢宇的成绩和发展来看,他完全可以交换生的身份,出国留学。
但他马上看清了一个真相:几十万的花费,是他无法想象的天文数字。
当时,母亲谢天琴在学校教书,每个月工资也就几千块。
父亲吴志坚生病,都没有接受他人的捐助,现在就更不能了。
母亲的那种高度自尊,不与人来往的秉性,是原生家庭带来的,无法改变。
在这个节骨眼上,吴谢宇发现自己没法继续“优秀”下去了。
迷失了自己,也迷失了前路。
他开始逃课、挂科,整日浑浑噩噩。
母亲谢天琴一手打造的“学神”形象轰然崩塌。
他该怎么办?他又该何去何从?吴谢宇找不到答案。
吴谢宇曾提到“自杀”,而母亲谢天琴的回答却是“你想自杀?那我也不活了。”
缺少真正的情感交流和内心沟通,让吴谢宇觉得杀害母亲,是自己是帮助母亲实现她的想法。
令人唏嘘!
04
几点启发
在整理吴谢宇资料的过程中,我有一种强烈的感觉,他的悲剧有着深层次的家庭、教育、社会等多层次、多方面的原因。这件事带给我们的思考,才刚刚开始。
简要说几点启发:
(1)给孩子说“不”的机会
孩子要成为完整的自己,就得有说“不”的权利,而不是时时刻刻都唯母命是从,或者唯父命是从。
吃饭、学习、玩耍等等,父母既要正确引导孩子不能任性而为,又要注意和孩子商量,让孩子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避免走向两种极端,放任自流是一种极端;把孩子管死,让他失去自我也是一种极端。
(2)允许孩子不完美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父母要树立正确的育人观念。允许自己有不足之处,也要允许孩子有犯错误的权利,甚至包容孩子的某些不足。
既要爱孩子的优点,又要容得下孩子的缺点。只有这样,孩子才会拥有真正的安全感。父母宽广的爱,是孩子茁壮成长,一步步走向远方的坚实后盾。
(3)正确表达对孩子的关爱
对孩子的关爱,不应该只问成绩,不问心情。
成绩优秀与否,只是孩子成长路上很重要的一方面,但不是全部。孩子的成长,包括学习良好、身心健康、人际关系顺滑、自我健全等等。
剑桥大学心理学教授迈克尔·兰姆曾提出衡量父职的3个指标:尽责程度、可及程度和互动程度。
简单说,就是父亲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应让孩子看得见、摸得着父亲的爱。
陪孩子户外登高,读书写字,做游戏,跑步等等,点点滴滴真实的互动交流中,让孩子感受到父爱,从而获得安全感,获得自身情感的健全。
关爱孩子,就要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