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驼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老舍茶馆
TUhjnbcbe - 2024/10/12 17:34:00

茶馆简介:

《茶馆》是现代文学家老舍于年创作的话剧,年7月初载于巴金任编辑的《收获》杂志创刊号。年6月由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单行本。剧作展示了戊戌变法、军阀混战和新中国成立前夕三个时代近半个世纪的社会风云变化。通过一个叫裕泰的茶馆揭示了近半个世纪中国社会的黑暗腐败、光怪陆离,以及在这个社会中的芸芸众生。《茶馆》结构上分三幕,以老北京一家叫裕泰的大茶馆的兴衰变迁为背景,展示了从清末到北洋军阀时期再到抗战胜利以后的近50年间,北京的社会风貌和各阶层的不同人物的生活变迁。每一幕写一个时代,北京各阶层的三教九流人物,出入于这家大茶馆,全剧展示出来的是一幅幅气势庞大的历史画卷,形象地说明了旧中国的必然灭亡和新中国诞生的必然性。

剧中艺术特点分析:

一、侧面透露法,独特的艺术构思。《茶馆》构思上使用侧面透露法。老舍在构思《茶馆》一时曾说:“我不熟悉政治舞台上的高光大人,没法描写他们的促进与促退,我也不十分懂政治,我只认识一些小人物,这些人物是经常下茶馆的,那么我要是把他们集合到一个茶馆里,用他们生活上的变迁反映社会的变迁,不就侧面的透露出一些政治消息吗?”老舍以小见大,以个别表现一般,既没有选取某个特殊的家庭,也没有选取某个特殊的地域作为重点描绘,而是独创一格的选择了北京一个普普通通的大茶馆。这个选择看似平常,其实却是《茶馆》成功的关键。通过“埋葬三个旧时代”、揭示“只有中国共产党能够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主题。则是通过侧面透露的方式展开《茶馆》与当时流行的正面突出,直截了当,高亢昂扬的颂歌就显示出了很大的不同,它以忧患与沉郁的喜剧美学,彰显出老舍独特的艺术个性。

二、小人物的塑造。老舍对人的小人物的书写总是充满人情味,笔端蘸满了感情,从生活本身所习得的个性气质铸就了老舍饱含忧患的气节。在《茶馆》中,王立发、秦忠义、常四爷都是过着平民生活的旗人。从他们身上多多少少都留存着几许贵族的气质,虽在物质生活中,但在精神世界里始终坚持着希冀。王利发表面看上去委曲求全,但骨子里是不服输的;秦忠义傲然耿直,有维新救国的梦;常四爷有那么点顽固,却又刚强、倔强,“我是旗人,旗人也是中国人哪?”他的话铿锵有力,充分体现出了他那种刚强,倔强的性格,。大剧落幕前三个老人又聚到裕泰茶馆,把捡起来的纸钱撒向天空自我祭奠。这是荒诞的滑稽,又是悲凉的困惑,是无奈的调侃,也是绝望的挣扎。老舍作为一名旗人,一名文人,内心充满了对民族文化的复杂情感,使他笔下的人物性格充满渗透着许多无奈的自尊。将《茶馆》中人物塑造得淋漓尽致。

二、话剧中独特的中国审美。话剧中国审美中《茶馆》是一个重要的典范,活的“老北京”,浓郁的北京味儿,地道的中国人,深沉的历史感。既突破了西方话剧的一贯写法,也没有走上戏剧化的传统道路。而是创造出了一种独具中国审美与现代性的话剧形式和新的剧诗形态。人多事繁、散点透视的戏剧结构、非冲突化的戏剧思维,开口就响的通俗化戏剧语言,成为《茶馆》的三个独特的形式创造,将其体现得酣畅淋漓。老舍对剧中精心选择的人物重菱角而不重整体介绍,只对人物的思想,闪光点进行简洁的刻画。《茶馆》饱含着老舍的悲悯和忧患之情。主情性是其《茶馆》的艺术核心。通过以情带事、事中含情的叙情方式展开,在情感的流动中写人记事。情感复杂,意蕴深刻。形成了他独特的叙情性的戏剧体式。

三、喜悲剧美学。首先是情感的节奏。三幕戏是在人来往事中情绪基调不断向下走的过程。通过第一幕的生意兴隆,色彩浓郁的热烈到第二幕的民不聊生、纷乱压抑的惨淡及第三幕的自我祭奠、凄惶悲凉冰凉的灭寂。整体上构成一种改良改良,越改越凉了线索。这种下楼梯式的节奏,虽然又有一个小反弹。三个老人自悼看似一派灰飞烟灭,但它不是聚集的,而是趋于弥散的呈现无奈而微渺的色彩。其次是情感的层次。《茶馆》以“埋葬”的方式写挽歌,也以埋葬来获取“新生”。比如文中王利发,作为茶馆主人和茶馆世界兴衰的见证者,老舍让他不断地有所希冀,又不断地赋予它希冀瓦解的无口奈何。以及常四爷在每况愈下始终有所秉持却又被嘲弄和否定的样子。这种微渺的上升的情感和沉重的下落的情感不断混合交织,后者把前者一点一点、一滴一滴地拉下去,直至泯灭。再次是情感的色调。《茶馆》是有一定喜剧性的,悲是主调,笑是穿插其间的音符。悲喜融合,含泪的笑,本质上都是悲剧性的。《茶馆》也不例外。但它有自己的独特性。一般戏剧中的悲都体现正价值,笑联系负价值,而《茶馆》却笑中有正,悲中也常常含笑。比如剧中如松二爷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形象代表。将《茶馆》中悲与喜一一展现出来。在喜悲混杂、荒诞滑稽中流露出自己内心中的情。

附作者简介: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北京人。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学校,曾任小学校长、中学教师等职;年发表第一篇小说《小铃儿》、年赴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任华语讲师,此间创作了《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等长篇小说。年回国,先后在齐鲁大学、山东大学任教.并写出长篇小说《猫城记》、《离婚》、《骆驼祥子》和短篇小说《月牙儿》等。抗战期间,曾主持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工作。年赴美讲学,完成了长篇巨著《四世同堂》等。新中国成立后应召回国,创作了《龙须沟》、《茶馆》等23部话剧和长篇小说《正红旗下》。年,被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文革”中不堪凌辱,投湖自尽。

1
查看完整版本: 老舍茶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