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水纪行(一)
深秋的泾河流域,是一年中最美的时节之一。从河源到泾水入渭水处,4.54万平方千米的流域内,考察泾水文化,不期而遇的与仙人和圣贤对话,与当今的泾水私语,与美景邂逅,走进泾水的灵魂深处,感悟其神奇和旖旎风光。#水文化#
一、在平凉读史地
10月31日下午,陕西省泾水溯源考察队,乘车驶离古都西安,开始了泾河从源头到入渭口的穿越。上高速,进国道,一路风驰电掣般疾行3个小时车程就到达甘肃省平凉市,来到了泾河流域最为繁华的都市。平凉是周人祖先肇基之地,公元前年,前秦灭前凉,置平凉郡,取“平定凉国”之意。平凉的名称已有多年历史。
把泾河上游段的考察大本营放在平凉,除这里距泾河源头和其它直流在百公里左右,出行方便外,还基与文化和历史渊源方面的考量。
走进平凉市区,除深秋的景物比关中地区略逊色一点外,人们的着装打扮,语言风格几乎与关中没有差别。走进平凉就像进入陕西关中的某一个城市,有些曾经来过,似曾相识的感觉。凡是第一次到此,还是多次来到这里的人们,不约而同的对这里的历史,对陕西关中与甘肃陇东地区的渊源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平凉,古属雍州地。《禹贡》记述的雍州,在今陕西、甘肃、青海和宁夏一部分居民,大多是秦人的后裔,语言相近,习俗相同,同属一个秦文化圈,就连大街上流行的戏剧都是秦腔,行人讲话带着关中调。
据资料,秦人由东向西,后在甘肃礼县一带驻足发展。在张家川、陇县一带周孝王牧马有功,被赐予秦的封号。甘肃是秦人的发祥地。清顺治2年(),清廷分陕西布政司为左、右两职,左布政司管今陕西,右布政司管今甘肃大部分。乾隆29年(),左、右布政司分地彻底分设,陕、甘分设两省。如今的陕甘地域曾是一个省份,即陕甘同省。
这次我们考察要去的六盘山,南北走向,长千米,东西宽40-千米。汉代至唐代称之为陇山,唐代以后在峰之顶设关,因上关之路要盘绕六圈方可达顶,故名六盘关。宋代将今宁夏固原县和尚铺与隆德县之间山峰称六盘山,是原州七关之一。当代人把过去一个山脉的一段落的六盘山称作一个整体山脉的名字,过去习惯称为陇山的山脉是只标在地图上,知道的人不是很多。这与年红军长征过六盘山,毛泽东作《清平乐六盘山》不无关系。六盘山(陇山)是陕甘宁三省区共同居有的山,最高峰米缸山是头在宁夏,身腰在甘肃,尾部在陕西渭北。
泾河在从六盘山第二高峰发源,行千米,流经4.54万平方千米。是古秦地的一条母亲河,陕、甘、宁三省区的纽带河。
深秋的陇东平凉,清晨的阳光洒在泾河两岸,不宽的河床,流淌着并不丰沛的河水。泾河含泥沙量比较高,在河床上建橡胶坝聚水成湖并不理想。平凉市水利局温总工程师等就变橡胶埧为低堰,形成六组低河堰,让泾河之水在市区段多停留一些,给平凉市区带些泾水的灵气。秋日的阳
光照在泾河水面上,反射出闪眼的光芒。米宽的河床,有百米左右的芦苇带,发黄的芦苇在秋风中摇曳,被风吹散的芦花,飞舞在河岸边,一派秋色芦荡景色。河边的广场,一字排开的健身器材上,老大爷、老大妈还有年轻的女子扭动着身躯锻炼身体。
广场舞的舞者们,在悠扬曲调的引导下,享受着秋日的浪漫与温馨。冉冉升起的太阳染红了泾河和西边的山体,城市的高楼大夏,还有河边的游人,平凉——泾河上游最大的城市,沉浸在一幅美丽的图画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丽人,在水一方”《诗经》中描写的场景,从历史移到现在,眼前景色就是这种美丽的现代版,我们初懂了这段历史,现代人“克隆”了《诗经》中这段美景。
二、探访泾水南源
河流再长,总有个源头。泾河的源头在哪里,古人曾苦苦寻找,今人对它的源头已了如指掌。但谁是正源,却都有着不同的理解和看法。现代人说起泾河源,总会说是黑龙潭,其实上它只是一个南源,而且是众多流水汇集到此的一个集合点。
六盘山,古称龙山,是南北走向的狭长山地,纵贯宁夏西南部、甘肃东部、陕西西部,最高峰米缸山高米,其山侧的六盘山(狭义的六盘山)海拔米。六盘山涉及27个县区,6.3万平方千米,泾水河源就发育在六盘山东南麓。进入六盘山森林公园沿景区道路翻过一座不太高的山,不一会儿就进入河谷地带。深秋的阳光,虽然残淡,却发着柔柔的光线,把树木涂成了浅浅的金黄,群山之巅也被染成金色,也照耀着泾河南源的主要源头二龙河、凉殿峡。
山坡上的松柏,还是一身翠绿,河谷中的柳树、杨树,却在一阵阵低温中败下阵来,黄叶纷飞,树上的叶子少了,地上的叶子多了,一阵风吹来,打着旋儿尽情的撒着欢。河谷中的水,在小石头的拌磕下,掀起了不小的浪花。高约半米多的石头,撑起小溪中的水流,成为一片小小的瀑布,把深秋的南源装扮成像美丽的少女光彩楚楚。溯河谷而上,这一带是六盘山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地带,国庆节过后的10月底,景区封园,不允许游人入园。景区一位年轻的工作人员,受领导指派,一路跟随我们溯源而上。说是陪同,实是监督。封山防火季节,他们来不得半点松懈。
六盘山是周人祖先公刘曾经略的地方,周人在泾河流域,经十余代人的苦心经营,发展经济,提倡武功。到公刘十世孙古公禀父时,率周人南迁到渭河流域。又经过努力建立了西周王朝。泾河流域是周人发迹策源之地。
凉殿峡是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屯兵的地方,也是作战致伤和最后命归西天的地方。公元年,成吉思汗攻打西夏时负伤,在凉殿峡养伤,7月12日去世,享年66岁。凉殿峡宽敞的山间平地上,搭建的蒙古包和祭祀台等是供游有观光凭吊的。
蒙古族人“国制不起坟垅,葬毕,以万马蹂之使平,杀骆驼子于其上,以千骑守之,来岁草即生,则移帐散去……。”源头凉殿峡的河流,默默记录着曾经的大汗戎马一生,走完一生的征程。
六盘山,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翻越的最后一座山。年10月,毛泽东翻越此山,踏上了通往陕北革命根据地的征程。
泾河南源在六盘山南麓的凉殿峡、二龙河、马尾巴梁的沟沟汊汊中孕育的水,汇集到黑龙潭,形成了泾河南源。泾河南源形成了串珠式的四个潭,潭潭相连,秀出了泾河南源最初的风光。
第一潭,在泾河干流山谷的最上边。潭不大,面积约30平方米左右。潭水深蓝,像一只睁大的眼睛,仰视着天穹。潭周边山崖长满了树木和藤蔓,像眼睛上的睫毛。潭水的进口是一个宽不足一米的斜坡跌水,水顺斜坡一倾而下,发出哗哗的声响。潭的出口是乱石堆起来的堰,高约半米多。水流在潭中受堰口高度的阻挡,在潭内打着旋儿,争先恐后的涌出潭去。
第二潭,来自第一潭和马尾巴梁的水。在距第一潭约2千米左右时,形成了不小的水势,也形成了50多平方米面积的第二潭。第二潭形体上比第一潭修长了不少,面积也大了不少。潭前的乱石形成了自然的堰体。水大是从石间流出多些,水小时大多数被噙在潭中,潭水的吞吐量多少,靠第一潭和马尾巴梁方向来水多少来掌控。潭水保持一定的容积,宽宽的水面,映衬着山体和天上的云彩,如镜面映照着天上、人间的冷暖阴晴。
第三潭,是源头最大的一个潭,人们说的老龙潭,多指是这个潭。一条高26米,长27米,底宽22米的人工水坝挡住了上游河谷潭中的流下的水。坝建在峡谷中,像一个瓶子上的塞子,把水聚成库,这就是传说中的老龙潭故事发生地。
上世纪70年代,人们利用老龙潭的水修建水坝,在潭的左岸开凿了一个人工隧洞,以方便人们施工作业。现在隧道成了游人进入老龙潭水库的捷径通道。第三潭形似葫芦,坝后水面豁然开阔了不少,最宽处有近百米,潭的容量也远远大于前二个潭,至少也有百万立方米左右。老龙潭水库除农灌外,还建有装机1千瓦的电站,把光明送到六盘山南麓。老龙潭现在已成为水利风景区,也是六盘山森林公园的一部分。
潭的南岸呈褐红色和土灰色相间的层状节理,如农家人的烙饼中加了一层红色的辣椒酱,层层相叠,煞是好看。潭门山峰峙立,山上翠绿一片,潭中波光涟涟,现代化的水坝和闸房等屹立坝前,映在潭中,湖光山色,十分壮观。
第四潭。老龙潭过去只有三个潭,现在称之为第四潭是年以前新修的。老龙潭修成水库后,坝下是深约50-米的峡谷。峡谷最宽处不到10米,大多数在3-5米左右,行人站在峡谷之上,往谷底眺望不少人头晕目眩。这些深邃的峡谷是山洪和老龙潭出口冲刷形成的。老龙潭成为景区后,为了弥补景区进口深谷且景观不佳的状况,老龙潭景区又人工修建了一个小水面,人们称它为第四潭。
第四潭是一个月牙形,像一支横卧放在泾河主干上的琵琶,它是六盘山南麓山尽原始过渡段上的人工湖泊。琵琶音箱部分是水最深的地方,琴颈部分是山涧中的主河道。这部分峭壁嶙峋,山涧越向上越窄,潭的前部是人工修建的水出口。站在第三潭下的山崖上看第四潭是一个活脱脱的琵琶。从第三潭(老龙潭)流出的水声,就是高山遇知音的歌声,似乎讲不完黑龙潭中的故事。第四潭的尾部山崖上,石刻着清代平凉知府胡纪漠年奉皇帝之令考察泾河写的《泾水其源记》碑文。
第四潭坝前平地上,一尊二米多高的石碑上刻“老龙潭”三个大字,碑阴部分是老龙潭的简介。勒石者是原籍陕西凤翔县米杆桥村西河村的平凉人常博,此人是一个金石家,擅长石刻艺术,他是为重修老龙潭而刻石记事的。如今的泾河南源,原来的老龙潭由三潭变成四潭,奔流不息的老龙潭讲述着过去的历史,也续写着如今的辉煌。
出老龙潭的四个潭,就走出了六盘山麓,进入平原地段,那里是六盘山泾河源镇。潭尽泾河左岸的路边,几组雕塑,用明快的艺术手法讲述着泾河上曾经发生的历史故事。镇区泾河干流上,修了一个人工大水面,出潭的水在这里休整,等待向下流淌。水面的左岸,一个长约百米的巨龙作奔飞状在河边,还有直径50多米的水车,慢悠悠的转动着。那是泾河源镇老百姓休闲的去处,也是讲述老龙潭故事的地方。
魏征梦轩龙王。唐代贞观年间,长安连年旱灾,百姓天天求雨。一个叫鬼谷子的仙家说第二天午时三刻要下雨而且城内三点,城外七点。掌雨的泾河金角老龙不信,与鬼谷子打赌。老龙回府打开雨薄,果其有些指示。老龙王看后,心中不服,私自把下雨的点数作了更改。在城内降了七点,城外降了三点。
一场雨城内淹死百姓,城外仍然干旱未除。这一现象被一臣子奏明玉帝,玉帝降旨要求将金角老龙斩首示众。金角老龙闻讯后,急忙进宫乞求唐皇李世民,免以死罪。第二天李世民设计让监斩官魏征进宫陪他下棋,让龙王躲过此劫。行刑时刻魏征无计脱身,却在伏案酣睡中斩了金角老龙。老龙王死后,一直缠访李世民,说他说话不算数,要求还他性命。
为保护皇帝,秦叔宝、尉迟恭成了夜间在李世民门前站岗的护卫,这也是两人成了后来人们传说的门神的出处和来源。
柳毅传书。泾河老龙王被斩后,泾河小龙王做了新龙王,执掌泾河水务。小龙王去洞庭龙君那里去做客,小龙王善于作秀,他举止优雅彬彬有礼,善于言谈,深得洞庭龙王的喜爱,便把自己的独生女儿许配给他。小龙王将洞庭龙王女儿娶回家不久便厌倦了,并将其处罚到荒无人烟的河滩去牧羊,并不得回龙宫。几年后的一天,去京城应考的柳毅路过此地,十分同情龙王女儿的处境,就让她写一封信带回洞庭。洞庭龙王见信后得知女儿遭此厄运,就派其弟钱塘龙君帅兵西征,讨伐泾河小龙王,并将侄女接回洞庭。后来洞庭龙王将自己的女儿许配给柳毅,两人从此过着恩爱甜蜜的生活。(常崇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