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们不是小说家,那么不如老老实实写一点惨淡生活的真相
何旋年读书札记
文
何旋
(一)
读完阿城的文章,我在想,我写小说写文章给如何“寻找自己的句子”。作家太多,如果没有自己的句子那就是徒劳。可仅有句子而无所感也不行,阿城的心太静了,静得把世事看明朗了,他从不深陷其中,他是自在人。
——.4.6晨《读闲话闲说》
(二)
王蒙的个性似乎在当下已不合时宜,可你又不觉得他厌烦。有一天,当他真的“明年我将衰老”而不再创作时,你会真诚地痛哭。创作了近70年的老作家,他的人生轨迹早已和这个时代融在一起。最近我读他的文章,有想哭的感觉。王蒙已老矣,然创作仍然旺盛,我等着他的新作。愿他能继续写下去。
——.4.13晨
王蒙是有强烈*治情怀的作家。14岁入*,使他对*的认识似乎比别的同辈作家更深,而后他以一篇《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一脚跨入文学史。19岁就出了长篇小说,之后又被打成右派,这样的*治起伏并不是每个作家都会经历的。因而他有比别人写《布礼》的冲动和生活源泉。看到这样的作品,我想到了张贤亮,张将《马克思选集》读得通透。我现在也没有应有的眼光来看待这些作品,可我明白,如果没有这些作品,是不是少了一些什么呢?
——.4.13晨时阴
(三)
单就一个中篇小说来看,《蓝袍先生》称之为优秀中篇不过分,不论是徐慎行本人,还是乃父、乃妻及田芳其父,包括学校里的事务员,都活了起来,有了经典性。陈忠实的文本中,对儒家道统的态度是复杂的,矛盾的。这样的矛盾终于在《*原》上一发不可收。从这个意义上讲,他是个思考型的作家。
——.5.24夜目极涩《读蓝袍先生》
四十年后的一个五月的早晌,一个青年起得老早,读完了这篇小说。显然改革开放初期,我们需要罗坤这样的人物。时代是向前的,眼光也必须向前,相比《蓝袍先生》,这篇小说的语言顺畅流利,不拖沓。作者的议论成分少了,雕琢痕迹不甚明显。
——.5.25清晨《读信任》
(五)
路遥:记得近一个月里,每天工作十八个小时,分不清白天和夜晚,浑身如同燃起大火,五官溃烂,大小便不通畅,深更半夜在陕北甘泉县招待所转圈行走,以致招待所白所长犯了疑心,给县委打电话说,这个青年人可能神经错乱,怕要寻“无常”。何旋:路遥在创作中下的是死苦,笨办法。你不要盼着读到他现代派的作品。路遥的骨子里就有对现实主义认准了。——第4页路遥在个人传作中善发议论,这一点我不知道他从何而来,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中国古代的哲人立言或可其借鉴。从《史记》到《聊斋》就可循到脉迹。我们甚至可以推测路遥在追求崇高而有意为之。——第5页路遥:当时,已经有一种论断,认为《人生》是我不能再逾越的一个高度。何旋:到现在,我们都不能武断地说,这种论断不无道理。《平凡的世界》从篇幅上来看,是更大了。可你细细分析其中的人物就会发现《人生》中的高加林到《平凡的世界》里一分为二。一个是留在乡村的高加林——孙少安;一个是走向城市的高加林——孙少平。也就是说,自《人生》后路遥没有再为文坛贡献新的人物形象。这当然不能不令人遗憾。可《平凡的世界》毕竟是作家对他的创作生涯最后的交代。在他个人的创作中来说却又至关重要。——第7页不可忽视的是,有的作家过早地将自己封死而写不出作品来。作家当然痛苦,可他无能为力了。古华有多少个难眠的夜在想这个问题……——第8页路遥:如果将来作品有某种程度的收获,这还多少对抛洒的青春热血有个慰藉。何旋:路遥将获奖看作是创作的证明。这一点,他世俗得不像个作家。——第11页路遥:现实主义在我国当代文学中是不是已经发展到类似19世纪俄国和法国现实主义文学那样伟大的程度,以致我们必须重新寻找新的前进途径?何旋:这的确是一个问题,可并不妨碍现实主义同现代主义流派同时发展。盛唐时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并驾齐驱,而后现实主义仍有所发展,但也并不妨碍韩孟诗派尚奇谲怪的盛行,晚唐更有李义山象征主义。而李义山一人同时创作现实与朦胧诗,也不失伟大诗人的品格。路遥:“文革”以后,具备现实主义品格的作品逐渐出现了一些,但根本谈不到总体意义上的成熟,更没有多少容量巨大的作品。何旋:这话我倒不否认,路遥说这话并非无根由。从他的一篇名叫《一生中最高兴的一天》来看,已经在实践他的主张,就是小说的主人公农民父亲也很难说是纯粹意义上的好人,要说坏人又不可能。而后《人生》中的高加林也是同样。这在十七年文学中是少见的,因而是新时期文学的一个典型。——第17页路遥:考察一种文学现象是否“过时”,目光应该投向读者大众。何旋:我总以为,路遥的写作观受陕北说书影响很大。在路遥那时说书何其被听众接受,这点路遥当然明白。——第18页路遥:我决定要用现实主义手法结构这部规模庞大的作品。何旋:我有一种“大不敬”的猜想,路遥对现实主义的标榜一方面确如其说,但另一方面,我想他个人是不善于用现代主义创作的。或者说,他面对现代主义有一种农业式的自卑。我的猜想绝不是无来由,未来的理论界会证明这点。路遥:老实说,我不敢奢望这部作品的成功,但我也“失败不起”。何旋:陕西作家似乎都有将生命投入作品的想法。这大概与他们身处陕北而不被评论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