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孩子“读不进”
《骆驼祥子》
前些天我写了篇文章来谈:“读不进去《骆驼祥子》,怎么办”(点击可回看),其实说的是有一些书,被列为孩子们的必读书目(比如被圈在考试范围内),但孩子又不喜欢,比较尴尬。
在那篇文章里,我给到了一个简便的应对方式,有兴趣可以回看。
这会儿我想从换个角度,谈谈孩子为什么读不进去《骆驼祥子》——跟我说这事儿的不只是1个学生,好多个学生都已经说到过了。
当然这事儿,其实就像大人们读书,也有气场合不合拍的问题。对某些类型、或者就是某些书,不喜欢、读不进,也很正常。
但我在琢磨的是,对孩子来说,有些书可能还真的是距离有点儿远,比如《骆驼祥子》。这种“远”并不仅仅是年代上的,比如同样有年代感的《边城》,我的学生当中就有很多人喜欢。
也不仅仅是环境上的,比如同样写底层,我前阵子推荐过的《巨人的陨落》三部曲,开篇写到一战前夕的英国煤矿工人,那些段落孩子们好像也没有“看不懂”、“看不下去”的情况。
总体而言我觉得……可能还是调性问题:
撇开时代、社会背景——虽然这是大量分析文章的主体内容,语文老师也会从中总结出一套“中心思想”,你都可以想象得出那些语言,对吧?也都是孩子们不感兴趣的。
但对我来说,这些都不是最重要。我想让你把这些东西放一边,然后再来看看,如果我们把《骆驼祥子》当做一则人生寓言,它所写的是什么?
其实就是一个人的“希望不断泯灭,直至完全绝望”的过程。
主人公原本所能拥有的希望就不是很多,也只是勉力去维持、去看到一点点实现的可能性,整个人生系统非常脆弱;那么,这不多的希望接二连三被打破,最后就完全没有了。
这样的一个故事,对刚刚念初中的孩子、比如我的学生来说(对,这是初中孩子的考试书单),基本上是在他的经验范围之外。
当然你可以说,孩子也得了解:在这世界上,并非人人都有他所处的环境、所拥有的资源(类似于《了不起的盖茨比》开头所说的那段话)。当然这也是我们阅读小说的效果之一。
如其所是地理解他人,是很重要的。
但从我的角度,我更愿意给孩子看到的是:我们可以努力、设法,去寻找更多的希望,更多的可能性。
乘坐着多尼船逡巡于马尔代夫的海面,寻找鲸鲨的路途中,我的学生问我:那样的话,难道不会希望越大、失望越大吗?
当然不会。
在我看来,更多可能性就意味着更大的自由。想一想:当你只有1个选项、1个希望的时候,跟你拥有10个选项、10个希望,或者拥有个选项、个希望,那是完全不同的。
所以我希望我的学生,能够拥有开放的心态和头脑,以及足够的能力,去为自己获取更多的可能性。
虽然最终那一次,我们在海面上没有找到鲸鲨。但是,如果你学会了潜水,不就有更多的可能性探入海中,去遇见它吗?
从这个角度来说,巴金的长篇小说《家》会比《骆驼祥子》更适合孩子们去阅读。在那部小说里,虽然也写到了很多人、很多希望的破灭,但是也仍然有一些人、在做更多的尝试和努力,寻找新的希望。
我从前读它,并没有留下很深的印象,今年因为跟巴金故居的合作,打算用一整年、8-10次公开课的形式,和大家一起阅读这部作品,并展开思考、讨论与创作,自己先重读了一遍。
然后,非常惊讶地发现:这部小说“洋溢着青春的感觉”——虽然这是一句很俗套的话,但《家》给我的感觉正是如此。
或许是我已经过了这样的一种年纪了(摊手)。但我的学生们,我想应该可以从中获得一些共鸣。——去除时代、社会的背景,主人公的那种状态,在这个年龄的孩子们身上,一直都有。
巴金《家》的公开课正在筹备中,安排好之后会告诉大家具体的时间、地点、参与方式,等等。
我仍然会以“拆解式阅读法”为主要工具,和大家一起来阅读这部长篇小说,从多个角度切入,展开思考与分析。
在此基础上,我们还会延伸出一些创意写作的课题——不是传统的“读后感”,我会给到新的、更有意思的题目和写作方式。
那么在此之前,有兴趣的话就可以先来看看我的阅读和写作课程,也可以自己试试看运用我在课上所说的方法,“预习”起来~
《青少年小说阅读课》(点击进入)
适合:4-12年级孩子,及对小说有兴趣的成年人
重点:看透小说结构的“拆解式”阅读方法,从6个角度、全方位透析小说,达成真正的理解。
《猫博士的实战写作课》(点击进入)
适合:4-9年级孩子,及想提升写作水平的成年人
重点:提供专业作者的实战写作方法,通过对写作步骤的调整,通过对文章结构的理解与把握,从根本上提升写作能力。
写作课开学季99元优惠券
扫码领取、购课时直接抵扣:
云间猫的作文课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