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毛女士说:“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过眼烟云,不复记忆,其实它们仍是潜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中。”阅读,就是在潜移默化中改变我们的言谈举止,丰富我们的文学素养,使我们的假期生活更加充实。那么一本,甚至多本好书的作用,便在此刻显现得淋漓尽致了。找好书看,就是找一个制高点。
那么作为青少年的我们,该读什么样的书至关重要。在我们的配套教材中,编者温儒敏先生已为我们推荐了鲁迅的《朝花夕拾》,吴承恩的《西游记》以及老舍的《骆驼祥子》,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反复品味的名著。除此之外,在这里向大家推荐被誉为“人民艺术家”老舍先生的话剧作品——《茶馆》。
(上图为北京首都剧场《茶馆》剧照)
茶馆,顾名思义,是爱茶者们的乐园,也是人们休息、消遣和交际的场所。在中国,关于茶馆的历史也是十分的悠久。
话剧作品《茶馆》是现代文学家老舍于年创作的话剧作品。老舍的文学作品,都拥有着浓厚的“京味”,平易近人,雅俗共赏,因此他也被公认为语言大师。不论是在部编版六年级语文教材的《北京的春节》一文中,还是在我们不久前统一阅读的名著《骆驼祥子》中都体现了老舍先生的这一特点。在话剧《茶馆》中,亦是如此。
《茶馆》有个不成文的规矩:莫谈国事。剧作主要向读者展示了戊戌变法、*阀混杂和新中国成立前夕近半个世纪社会之中的风云变幻。在这样变化多端的社会中,一个名为裕泰的茶馆揭示了近半个世纪中国社会的光怪陆离,黑暗腐败。
全文总共分为三幕,三幕写了三个时代。从晚清时期至新中国成立前夕,其中的最后一幕:抗日战争胜利后,茶馆里的灯光便渐渐暗下去了,而大街上的阳光却渐渐明亮起来。这无疑是在暗示抗日战争结束后“明亮”的新中国。
《茶馆》阅读起来,形散而神不散。全剧并没有贯穿到底的矛盾斗争,但却在另一种方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揭示出了当时社会下人民的苦难。是一幕震撼人心的人间悲喜剧。
现代戏剧理论家张庚这样评论老舍先生的《茶馆》:《茶馆》是一个有浪漫主义色彩的伟大现实主义作品。精炼的语句中完美地向我们评价了《茶馆》这部剧作。
同时,位于北京市的首都剧场也在近期出演了《茶馆》这部剧作。杨立新先生等人以精湛的演技令这部跃于纸上剧作生动的展现在我们眼前。值得一看。
观赏完这部话剧作品,自认会收获颇丰,不仅是对老舍先生作品的深一步了解以及老舍先生独特的写作手法的学习,更是结合了作品所表达的内容对如今我们美好生活的珍视。一千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所有对于文学作品的理解以及阅读后的收获每个人都是不同的。在文章的最后,希望大家可以打开书本或者网页阅读一下这部剧作,在阅读后收获感悟与理解,得到进步。
(图源网络)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