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居异乡未能回家过年与亲友团聚,心里本不是滋味,这几天老家大小群里都在嘈嚎着这个村耍稷子、那个村抬社火,更是给原本的伤感增添了些许遗憾。关于社火的思绪一下子打开了,聊聊社火。
啥是社火?广义讲,社火是民间传统的庆典狂欢活动,是芯子、高跷、旱船、舞狮、舞龙、秧歌等的通称。《礼记·祭法》载“共工氏之霸九州也,其子曰后土,能平九州,故祀以为社。”大致故事是说,水神共工人脸蛇身、长了满头红发,性烈好战。有次和火神祝融作战,一怒头触不周山,撞断了撑天的柱子,导致天崩地裂、洪水泛滥,亏得华胥氏女儿女娲炼就五彩石适时补填。见父闯祸后,共工儿子勾龙竭尽全力将九州大裂缝逐一填平。*帝见其功,封他为“后土”,负责丈量并掌管土地,勾龙由此成为人们祭祀的社神。共工的另一个儿子死后不知何故变为瘟疫*,到处散瘟布疫且无所惧,唯怕响器烟火。这就产生了击器而歌、燃放烟火以祭祀社神、消灾祈福的民俗——社火。因而可见,与人类文明开创相同,社火也起源于火。追溯社火源头,它与远古时的图腾崇拜、原始歌舞必也有着千丝万缕的渊源联系。其意义多在于祭祀纪念、引导教育、欢庆娱乐。这么说来,社火就包含了抬社火和耍稷子。认真较真的关中人,确非得要把它们加以区分,你就是你,我就是我。关中长(安)蓝(田)两地春节耍热闹,大致可以分为两类:社火和稷子。社火主要是白天抬社火芯子和踩高跷(俗称走柳木腿),稷子则主要以旱船、舞狮、舞龙、秧歌等形式为主。
我总认为,年轻人的运动方式较为多样、举不胜举,而老年人的运动会就是庙会。年近花甲的老者,平时病病涎涎,一旦逛会朝山,个个“手提藤篮、拾阶而上”,健步如飞,毫不逊色于儿女子孙,这就是精神的力量。而在农村,唯一能把老年人和年轻人联系在一起的,大致就只有抬社火、耍稷子了。
宋代大诗人陆游曾在诗中赞赏社火“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所谓古风,就是传统文化得有发扬和继承。年长者负责传承,如各社火局的“社火头”,青年人则一边点点滴滴学手艺、一边甩开膀子出力气。年复一年,老专家们会退居二线、当起顾问:身体允许有精力,会顾上“问一问”,撑扎着问完一年又一年;直至身体不允许了、顾不上问了,便在大耍那天端着茶壶茶缸子,找个社火必过的阳阳坡晒着暖暖,或是让儿女们搀扶到稷子必过的十字路口视线较好的谁家平房上,亲眼再目睹一下自己传承的技艺,耍完后再在后辈汇报拜访时,给以指点,提出建议意见,促进晚辈技艺的提升。这就是社火“传帮带”式的薪火传承。
村里若是组织诸如拔河、跳绳等体育比赛,男人们无所顾忌,身体发福者还毛遂自荐,以图自乐且获得众乡邻高兴,而略显丰满的女人们,总是眼神躲躲闪闪,唯恐自己被点名、当众除了丑。但一到耍热闹,完全就成了另一番景象:男人们会打鼓敲锣的早已各就各位,年富力强的青年人也早被社火头安排好了是舞龙还是撑狮子头,不会打鼓敲锣且稍微上两岁儿的男人,则会打起火把、放起鞭炮,尽力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包括哪些眼神躲闪的富态女性在内,所有女人们都会自告奋勇的拿起自己喜欢的行头,跳起来、扭起来,行头不离手,其他人谁也别想把她的角色抢走,直至正式表演结束。并且,在保障自己参与的同时,还要极力给自己的儿和女谋取个好角色。这就是社火的全员参与性。
如看戏重在钻戏台子底下追赶嬉戏打闹、拜佛朝山却只顾挖小蒜拔野韭菜一样,社火稷子对于小孩子来说,多是重在能趁着这个耍热闹机会,混个油嘴儿,何况这类热闹多是在过年期间耍,大家有着“巨额”压岁钱在叉口装着,终于有机会把它们偷偷花掉,反正不花迟早要被父母没收充公。
看热闹自有看热闹的乐趣,但在享受乐趣的同时,看热闹也是个“操心”事。上小学时,未经父母和达娘允许,私自带着弟弟去张坡村看稷子,跟随攒动的人流,前后左右只能看到大人们的腰和屁股,行至拥挤处,不知谁一把顺走了弟弟戴在头上过年才买的新帽子。稷子看完了,帽子没了,回去我哥俩被大人们美美的收拾了一顿。
小孩年龄小者抬社火可以立芯子,年龄稍大者也有机会参与热闹其中,诸如耍稷子打个红旗等。我上初一那年,村里耍稷子,有幸和弟弟被点名去打旗。舞狮耍龙下场子间隙,弟弟不知道从谁手上接了一个火把,是一截点着的架子车外胎,火焰夹杂着浓浓刺鼻的味道,弟弟却耍得不亦乐乎。由于他年龄太小,不一会便体力不支了,顺势将轮胎靠近身体一端架撑在自己外套右叉口,又接着他的不亦乐乎。不一会,他口袋噼里啪啦一阵乱炸,吓得我和旁边人都不敢靠近,透着火光,能看到他自己也被吓傻了。“怕定思怕”,我们哥俩开始分析“事故原因”,原来是火把的热量顺着轮胎管子传到叉口,点燃了口袋里积攒的过年拾来的鞭炮。因为新衣服被炸成蓑蓑子了,回去我们哥俩自然又是一顿饱打!
社火集锦
汤峪高堡社火珍藏版视频,赶快分享给没到现场去看的亲戚朋友们吧!
高堡社火:一场异彩纷呈的民间传统文化艺术盛宴
史家寨的社火到底有多火?乡*们戳进来留个言吧!
蓝田汤峪马塬村的狮子龙灯嫽扎咧
长按图片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