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闺女麦苗和我一起在等着戈壁滩生火做饭
去年中秋月圆之夜,我和几个朋友带着麦苗去乌伦古湖捡金丝玉,月光下米粒大小的金丝玉宝石光闪闪发光。安营扎寨之后我们立马分工,捡了一大堆牛粪、骆驼粪,牛粪是戈壁滩上最好的燃料,干燥的牛粪燃烧时间长,燃烧比较稳定,好多哈族的游牧部落经常把弄好的面团放在燃烧好的牛粪里面,用余火把面团烤成馕饼子,据说有着淡淡的沙葱味道。我经不起传说也拿起干牛粪闻了一下,没有怪味也没有他们说的草药香味。
火点了起来,面积差不多平方公里的乌伦古湖更像一个海,月亮在海平面升起,海浪怕打着岸边大块的石头,前些年有很多开着皮卡车捡金丝玉的已经把岸边多平方公里的戈壁滩翻了个底朝天。据说那个时候鹅蛋大小的宝石光遍地都是,现在近似于宝石光已经被珠宝协会定为珠宝,拇指大小的宝石光就要左右。在乌鲁木齐的野马国际有上千块金丝玉原石,大的十几吨,小的也有一吨左右。
下面的火焰就是牛粪,燃烧的非常好
在捡牛粪的过程中我的腿被不知道名字的植物刮了几道子,都渗出血来了。围坐在火堆旁边,乌伦古湖三位渔民和他们的狗狗一起过来,他们带来了几条刚刚打上来的乔尔泰鱼,我们烤着鱼吃着鱼火锅,我问几位老乡扎我腿的是什么?他们说是骆驼刺,就这样骆驼刺第一次出现在我的脑海中。
百度百科骆驼刺:属豆科、落叶草本,主要枝上多刺,叶长圆形,花粉红色,6月开花,8月最盛,每朵花可开放20余天,结荚果,总状花序,根系十分发达,一般长达20米。从沙漠和戈壁深处吸取地下水份和营养,是一种自然生长的耐旱植物,因为这种植物茎上长着剌状的很坚硬的小绿叶,故叫骆驼剌,是草本植物,是戈壁滩和沙漠中骆驼唯一能吃的赖以生存的草,故又名骆驼草。主要分布在内陆干旱地区。
昨天晚上来到戈壁滩比较晚,没来得及观察,早上起来仔细的打量了这片戈壁滩,这片戈壁滩的颜色所营造的单调令人生畏,刚升起的太阳在乌伦古湖湖面闪着金光,越靠近越清晰,第六感感觉这道金光真实的存在,让人恨不得跳湖里抓住这道光。整个世界简单到只剩下一两种绿色植物:骆驼刺和芨芨草。一株一株的骆驼刺,低矮的树冠成球形,七零八落的撒落在沙砾上,没有簇聚,单株单个,据地自生,好像是生在一起彼此的刺会伤到对方。没有像藤类植物勾肩搭背倚杆爬高的姿势,或交头接耳唾沫相溅的喧哗。骆驼刺,短而又细的枝,针状的叶,无媚无娇,仅仅只是一个绿色的生命体。在毫不留情地虐杀一切绿色生命的干旱、暴风和严寒的戈壁滩里,骆驼刺存活下来了。骆驼刺接受了严寒酷暑,保持而且繁衍着庞大的家庭,便可骄傲于所有的严酷,成为点缀和相伴这片戈壁滩唯一秀色。
为了适应干旱的环境,骆驼刺尽量使地面部分长得矮小,我们看到的刺就是它的叶片转化,同时将庞大的根系深深扎入地下。如此庞大的根系能在很大的范围内寻找水源,吸收水分;而矮小的地面部分又有效地减少了水分蒸腾,使骆驼刺能在干旱的沙漠中生存下来。这种植物的根系十分发达,是地表上茎叶半球的两倍甚至三倍,在春天多雨的季节里吸足了水分,可供这一丛骆驼草一年的生命之需,这为它在沙漠这样的环境中生存起到了重要作用。
果说沙枣树是戈壁滩的美女,骆驼刺则当仁不让地成为戈壁上的士兵。不论脚下的大地多么贫瘠,也不论天空上太阳多么酷热,只要被骆驼刺占领,就再也休想让它们起身。正因为骆驼刺的抗争,狂风可以带走草根旁边的沙石,却无法夺去骆驼刺脚下的沙土,它们用那特别强劲的根系,紧抓住脚下一方寸土,于是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斗争后,沙漠没能入侵,却形成了戈壁滩特有的坟场一样的地形。但是这坟场的出现不是因为死亡,恰恰相反,是生命,造就了这戈壁滩的坟场,这自然的奇观。
驼刺在六七月间是蜜源植物,新疆吐鲁番盆地的骆驼刺在大风时,针刺扎破叶片,伤口处必分泌出糖汁,经风吹日晒,糖汁缩成小块,可吃,民间叫它“刺糖”,煮水可治痢疾,吐泻病。这“刺糖”在唐代唐玄宗时为贡品称刺蜜,色如琥珀,诱人。是作糖的食品,吃了甘如糖味,当时它随了丝绸之路远销中原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