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玉井花
八月末,持续了近一周的阴雨天气终于放晴了。周日,天空高朗,秋风飒爽,与友人相约一同去登大骆驼山。
大骆驼山,坐落在内蒙古太仆寺旗红旗镇大山村石匠沟营子西北,距旗所在地直线距离约33公里。山势呈东西走向,主峰海拔米,因有两座山峰状似骆驼的双峰,而在该山的西南方向相距几十里,还有一座低于此山的双峰山,被当地人称为“小骆驼山”,因此,这座山就被称作“大骆驼山”。早上八点,我们一行10人,分乘3辆车,向城区西北方向前行。
刚被秋雨濯洗过的草木山川,处处泛着清新的气息,天空蓝得没有一丝杂质。一位爱好摄影的友人说,若再有点云,拍出照片就更好了。田野里呈现出一派秋天的景象,牧草已经发*,农人们在忙着收割青玉米,杨树叶不再碧绿,一副老气横秋的绿。我们的车子时而行驶在乡间柏油路上,时而又穿行在村庄的水泥路上。沿途经过了7个村子,在班主营子的水泥路基下聚了一大片雨水,像草原深处的一个小淖尔。村庄的屋舍、蓝天和不知什么时候飘来的云朵以及不远处的大骆驼山都倒映在水中,一幅秋日村庄的恬静安适美图,让人惊喜不已。爱好摄影的人已经泊了车,拿出相机一通猛拍。前面的车子发现我们掉了队,电话便急急打了过来。
近两年因山顶建设风电场,各个山峰都安装了风机。为方便运输风机,通往山顶都修了简易的道路。我们的车子沿着这些开辟出的土路,直接开上了一座山顶。下车后,骆驼山就矗立在我们前方,倒也为我们省去了从山脚攀爬的体力。
骆驼山虽离城区不远,可我一直未曾来过。看着面前两座突兀的山峰,状似一峰安静爬卧的骆驼,不由感叹大自然的*斧神工之妙。我们一行人沿着两峰间的沟谷向最高的那座山峰攀登。整个山体的坡度较缓,山峰周围散布着大大小小奇形怪状的石头。耸立的主峰是由一些没有棱角的圆秃石块紧密排列、错落分布而构成的。石缝间生长着一蓬蓬矮灌木和杂草,想必这些植物的种子都是大风裹挟来或飞禽衔落的,虽没有沃土良田,它们却能落地生根。很多石块上滋生了深深浅浅的绿色石苔,阳光下翠色欲滴。主体山峰从正面看上去宛若一座用石头堆砌起来的古城堡,而我们正在寻觅城堡正确的打开方式。
登山途中,发现每一块石头在阳光照射下都发出熠熠的闪光,看上去特别有质感,属于那种质地坚硬的石头。很快,在散落的石块中我们发现了半成品的碾盘、碌碡等,这就说明这里的石材石质特别好,适合开凿打磨成一些农具,供农人使用,也说明这里曾经活跃着一批石匠。
骆驼山上的石头,无论大小,有着共同的特征,多是浑圆的,有些甚至像被人为打磨过一般光滑圆秃,全然没有石头的锋利棱角。几十万年或几千万年前这里或许是汪洋大海,这些石块在海底长期受海水的冲刷侵蚀,随着地壳的不断抬升,形成了如今的山峰。我说出自己的想法,同行的一位友人表示了不同的看法,他认为是岩浆活动的结果。无论是何种原因形成的,眼前的山峰还是让我觉得很震撼,想不到家乡居然有这么美的石山,不知道它们在此寂寂存在了多少年,我们今日的造访有没有唤醒这些沉睡的山石?偶抬头,发现湛蓝的天幕里,竟有半个白月亮,像一只眼睛,正机敏注视着人间的一举一动。半山腰那些东横西倒的大大小小的石头,若用心观察,会发现它们各具情态,有的像两只动物在面对面交流,有的似一只在石块间艰难爬行的乌龟,有的似一只大嘴巴蟾蜍,还有的简直就是一张面带刚毅神色的侧面人脸像.....我们几位在山谷里流连,迟迟迈不动脚步。
几位男士已率先登上了最高峰的峰顶,我们也要迎头赶上。许是爬得有些快了,突然感觉心脏很不舒服,赶忙放缓了脚步。一位女士这时也登上了最高峰,与男士们会合了。仰头望着山顶上的人,忽然觉得此时此刻的他们有一种跳脱红尘超然物外的洒脱。平素大家被生活中各种俗事所累,今日难得抽身出来,将身心融入大自然,尽情感知天地之大美。瓦蓝的天幕映衬下,山巅之上,端坐在斑驳的岩石顶上的他们,清风拂面,心若琉璃,几个人仿佛得道的仙人在此休憩,谈笑风生,我把手机对准他们,摁下了拍照按钮。
不能登顶,目光在山石间逡巡,不经意间发现一块大石头上刻着三个娟秀的字:九石匠,可惜没有日期,不知道是哪朝哪代的匠人所刻。在这个农耕占比很大的小城,上世纪50—70年代,一些农具用具都是用石头凿刻打磨而成的,况且大骆驼山就在石匠沟村,想必当年村子里石匠的营生应该很吃得开。看着半山腰散布的那些石头,我不禁在想,骆驼山的山峰最初是不是更雄伟壮观?石匠们为了凿刻出受人青睐的石头器物,一定不会仅仅满足于山脚下那些自然风化滚落的碎石,是否曾经撬动过主体山峰的石头?不然山腰处怎么会遍布那么多的石块?一时间任由自己的思绪神驰得很远很远,阒然无声的山谷里仿佛传来叮叮当当铁器敲打岩石的脆响。
这些嶙峋的怪石,几经岁月雕琢,沧桑无限。这里曾经发生过的一场战斗,更平添了几许历史的厚重感。年7月初,内蒙古骑兵部队为了配合辽沈战役,奉命从察哈尔草原南部北上。驻守在察哈尔重镇宝昌的国民**队,得知这一情报后,认为抢掠急需的肉食和御寒冬衣的机会来了。他们纠集了当地一些匪徒,共多人,尾随内蒙古骑兵部队进入正白旗,抢了农牧民余头(只)牛羊后,连夜向宝昌流窜。
被抢的牧民们快马追上正在向东北行进的内蒙古骑兵第十六师第十三团二连一排的战士们,请求帮他们追回牛羊。“牛羊是老乡的生命,牛羊要被敌人抢走,就等于夺走了他们的生命,我们必须拼命夺回来。”战士们个个义愤填膺。天刚破晓,一排的战士们就在骆驼山下追上了敌人。排长一声令下,全排战士在喊杀声中一拥而上,很快攻占了一座小山,截回了全部牛羊。把守主峰的大股敌人不甘心到手的牛羊被截,发起了反冲击。尽管二连的另外两个排及时赶来增援,打退了国民*兵的几次冲锋,可敌我双方力量悬殊,形势不容乐观。骆驼山的两座山峰被敌人控制着,二连连同前来增援的三连只占领着那个像骆驼头的小孤山,情势十分危急,随时都有被吃掉的可能。一连和四连接到命令,也火速前往增援。十三团四个连的蒙汉族战士们同仇敌忾,做好了攻打骆驼山后峰的准备。这时,一大批蒙汉民兵和群众前来助阵,他们拿着枪和套马杆参加了战斗。我*和敌人经过一场血战,最终夺取了骆驼山前后两峰。国民*骑兵和匪徒们没想到竟然让装备不起眼的解放*,把千余人的队伍压在骆驼山两峰中间的一条窄沟里,乱成一团。他们沿着山沟向宝昌方向拼命逃窜,战士们像赶羊一样,追击了敌人30余里,顺利结束了战斗。这是一场以少胜多的战斗,极大地鼓舞了士气。
下山时听着友人的讲述,脑海中不断叠现着故事的画面,空荡荡的山谷里似乎炸响了人喊马嘶,占据着山峰的国民*兵,居高临下不断向山下投掷着一块块石头。我*战士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不惧生死,英勇作战,最终取得了胜利。回望着历经沧桑的双峰山,突然发现不知何时,山顶纯蓝的天幕里生出了大朵大朵的白云,萦绕在山峰上空,像是专门赶来应景似的。此时,几声清脆的“咩咩”声真切传入耳膜。环顾四周,原来是几只落伍的山羊,正在山峰的石壁上表演“杂技”,陡峭的岩石,它们竟然能稳稳地站立着,且一致回眸望向我们这些不速之客。可爱的小东西们,攀爬技能如此了得,我们纷纷举起手机抢拍。
返程中,同车的友人们设想,若能把现有修到山顶的土路,进一步修筑利用,把骆驼山打造成当地一个旅游景点,加大宣传与保护力度,让“藏在深山人未识”的骆驼山被更多的人观赏到,也为游客登山赏景提供了便利。
.9.24
*作者简介
杜连梅,笔名,玉井花,从事教育工作,成都市青羊区作协会员,出版有个人散文集《她的城》,喜欢用文字记录平淡生活中的点滴。
—END—
香落尘外书斋——香落尘外平台团队
特邀顾问:乔延凤桑恒昌
名誉总编:赵丽丽
总编:湛蓝
顾问:王智林/李思德/李国仁/杨秀武
总监:徐和生主编:烟花清欢朱爱华锦
总策划:崔加荣策划:柳依依暖在北方胡迎春
编辑:陈风华莲之爱风碎倒影连云雷朱晓燕
播音部:
主播:魏小裴自在花开眉如远山西西
理事单位:
广西北流市十字铺工业园松林瓷业
投稿须知: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