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驼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第期佳作欣赏赵克红ldquo
TUhjnbcbe - 2022/5/27 14:11:00
佳作欣赏

赵克红“花儿”系列散文一组

作者简介:赵克红,一级作家,中国作家协会、评论家协会会员,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高级*工师,洛阳市优秀专家;现任河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铁路作家协会副主席,洛阳市作家协会主席等职;著有诗集、小说集、散文集等13部,其中散文集《心韵如歌》获第八届中国铁路文学奖,诗歌《弹奏阳光》获《诗刊》社“春天送你一首诗”二等奖,报告文学《情系大动脉》获中国铁路征文一等奖,散文《回望故乡》获第八届冰心散文奖,长诗《大地飞歌》获第四届中国长诗最佳成就奖。

春上枝头

在人们翘首以待的期盼中,春天与解冻的溪流、泛青的绿草、盛开的花朵携手而来,大地敞开宽阔的胸怀,呈现出万紫千红的色彩。各种花讯接踵而至,迎春花、桃花、杏花、梨花、油菜花竞相开放,争先恐后地向人们报告春的讯息。人们脱去冬装,感觉精神一下提振了许多。

朋友邀我去豫西邙山的孟津区铁炉村参加梨花诗会。当汽车开进铁炉村,只见田间地头、溪旁路边,一树树雪白的梨花,纷纷向人们微笑致意。沿着村委会西侧的水泥路前行,我看到梨花错落有致地在邙岭上竞相怒放,那千树万树盛开的梨花,好似雪白的浪花,又像朵朵凝固的白云,层层叠叠、一望无际地顺着山岭铺展,让人惊艳。孟津梨远近闻名,每年瓜果飘香时节,我总会到市场上买一些品尝,但专程到孟津观看梨花,还是第一次。虽然在来赏花以前,我想象过梨花的繁盛,可到了现场,目之所见,还是远远超过了我的想象。那漫山遍野铺天盖地的梨花,还未待绿叶吐出,便先开为快。那是何等壮观的景象啊,只要你看过一次,那场面便会被你永远储存在记忆深处,成为心中永恒的印记。梨花冰清玉洁,不逊雪之白,不输梅之香,它丝毫不在意自己所处位置是高还是低,生存的土地是肥沃还是贫瘠,只待春风一声呼唤,全都尽情地绽放。在古典诗词意象中,梨花多隐喻离愁别绪,“不忍卷帘看,寂寞梨花落”,形容女孩的眼泪也是“梨花带雨”。而在孟津铁炉村,我却看到梨花的另一种隐喻。在这里,梨花早已远离了古典文学作品所赋予的悲戚、凄凉的形象,蓝天下,那一排排、一列列、一片片的梨花,美好、甜蜜、盛大、热烈,它们在邙岭上列队站立,规模宏大,接受着人们的检阅。一年一度的孟津梨花诗会颇负盛名,已连续举办多届,因离诗会开始时间尚早,我走进梨园,园中有许多艺校学生在树下写生,他们心无旁骛,目光在梨树和撑起的画布间不停地游走着。不远处,有一对新人正在梨树下拍婚纱照,新娘身着白色婚纱,长长的裙裾倾泻于地,宛如流动的月光,俊美的脸,在梨花的映衬下,显得更加白皙温润。她缓缓移动步履,轻灵飘逸,与一枝枝沾衣欲湿、随风微漾的梨花交相生辉。置身梨园,一树树、一朵朵的梨花暗香袭人。这千姿百态的梨花,有的毫不保留地绽放,灿烂而热情;有的半开半合,似羞答答的少女;有的刚刚吐蕊,好奇地打量着这个陌生的世界;还有的凝脂欲滴,热情奔放,如一只只振翅欲飞的白蝴蝶。每一朵梨花都有五六片洁白的小花瓣围拢着,这一片片小花瓣手拉手环抱着一簇嫩细的花蕊。一只只蜜蜂闻香而来,围着花蕊忙碌。成群的蜜蜂、斑斓的蝴蝶、新鲜的空气、淡淡的花香、醉人的泥土气息,令人悦目娱心。几个果农手上拿着小棍,爬上高高的梯子,在空中指指点点,如腾云驾雾的天兵天将。近前观望,发现每根棍子上都系一小团鸡绒毛,蘸一下采集来的花粉,往梨花的花蕊中轻轻一点,像对朵朵梨花施展魔法。我好奇地询问缘由,原来他们在人工授粉,这样可以大大提高梨树的结果率。从那一树树梨花中,我感受到它蓬勃的生命力,“冷艳全欺雪,余香乍入衣”的梨花,孕育了果实的丰盈,从一朵朵盛开的梨花中,我看到了秋天丰硕的果实,看到了果农丰收后喜悦的微笑。孟津梨是铁炉村的经济支柱,延伸的产业链更是以一朵梨花为开端。据记载,梨树在孟津铁炉村的种植,已有多年的历史,孟津梨曾为历代皇家贡品,素有“洛阳金橘”之美誉。不仅鲜甜可口、香脆多汁,而且营养丰富,含有多种维生素及钾、钙等元素,有降火、清心、润肺、化痰、止咳、退热等功效。“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孟津梨花节,不仅为游客踏春赏景提供了一个绝佳去处,还展示了孟津特色高效农业的发展成就,绘就了果农们勤劳致富的幸福画卷。(本文发表于0年3月30日《人民日报海外版》)

洛阳牡丹在新疆

洛阳人爱牡丹,这种爱执着且专一,北宋诗人邵雍诗云:“洛阳人惯见奇葩,桃李花开未当花。须是牡丹花盛发,满城方始乐无涯。”


  洛阳与牡丹在历史上结缘,在岁月中相融。“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欧阳修的《洛阳牡丹记》更是道出了洛阳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牡丹文化的悠远厚重。时光越千年,今天的牡丹花早已成为洛阳的一张城市名片、一个文化符号,她也让洛阳和丝绸之路上另一座历史名城哈密再续千年情缘。
  隋唐洛阳城的南大门定鼎门外大道上,1多年前留下的一片骆驼蹄印,诉说着当时驼队的往来故事。哈密古称伊州,是新疆的东大门,有“西域襟喉、中华拱卫”之称,自古就是丝绸之路上的要地,张骞、班超、玄奘、马可波罗等都曾在哈密驻足。跨越千年情相牵,如今,哈密成为洛阳援疆的对口城市,多个文化、教育支援项目不断开展。这两个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重要城市,虽相隔数千里,却因为牡丹深度交融,在文旅产业发展上携手并进,上演了一段以花为媒的佳话。
  美好的故事要从00年说起。洛阳市与哈密市多次接洽,力促洛阳牡丹在哈密落户安家。当年10月15日,经过技术人员精心选择,首批从洛阳挑选的株牡丹种苗和株芍药种苗,被送往位于哈密市东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在农十三师红星一场扎根。这批牡丹品种以适应性和抗寒性较强的洛阳红、凤丹为主,还有长势旺盛的胡红、肉芙蓉、银红巧对等多色系的牡丹。次年的五六月份,牡丹相继开花,向天山脚下的哈密人展示着国色天香的盛世容颜。
  01年10月,洛阳市又将17个品种的牡丹种苗、10个品种的芍药种苗送往哈密,这余株种苗分为盆栽、棚栽和露地栽培3种方式栽种。受生态条件和气候的影响,牡丹到新疆后面临的最大难题是如何安全越冬,而新疆地区光照较强,怎样安然越夏也是技术难题。洛阳技术人员针对哈密的土质和气候条件,制订详尽的种植养护方案,对修剪、浇水、施肥等关键环节手把手进行技术指导。这一年,洛阳农林科学院的技术人员,在冬季利用土壤、秸秆、草等对牡丹进行遮蔽覆盖,夏季采取遮阳措施,确保牡丹顺利成活。经过悉心培育,年月,60株盆栽牡丹率先盛开,到了3月,千余株棚栽牡丹接着盛开,4月中旬达到盛花期,而露地栽培的牡丹和芍药在5月底至6月中旬依次绽放。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谁能想到,地处边塞的哈密,牡丹花、芍药花也能竞相争艳!花开时节,迎来了一批又一批的观赏者。
  为进一步促进豫哈文化旅游和经贸交流合作,年国庆节前,河南援疆干部、牡丹专家张龙渤精选0多个品种5株洛阳牡丹,引种至哈密,栽种在哈密市区的西路*纪念园、全民健身广场、大泉湾金道城社区,种植面积约10亩。这批牡丹于年盛开,带着洛阳人的嘱托将富贵吉祥的美好愿望送给哈密人民。
  经过多年持续的引种和推广栽培,哈密市筛选出一批能够适应寒地环境的牡丹品种,摸索出一套寒地栽种牡丹的养护技术。如今在哈密市的小区、公园、广场,露地种植的牡丹已达数万株,品种数十种。花开时节,数万株牡丹和芍药竞相绽放,哈密街头花香四溢,盛开的鲜花扮靓了家园。牡丹撑起硕大的花冠,一团团,一簇簇,赏心悦目,令人陶醉。徜徉牡丹丛中,哈密市民张先生将拍下的牡丹花发到朋友圈,立刻就有人回复:“这是哈密吗?哈密怎么会有这么多好看的牡丹?”张先生说,希望家门口有更多的牡丹花和芍药花,希望河南与新疆的友谊越来越深厚。
  “何人不爱牡丹花,占断城中好物华。疑是洛川神女作,千娇万态破朝霞。”当甲天下的洛阳牡丹洗去铅华谢幕之际,两千多公里之外的新疆哈密,牡丹才刚刚开始绽放。两座相隔数千里的城市,以花为媒,共同谱写了丝绸之路经济带上新时代的新篇章。(本文发表于0年5月13日《中国民族报》)邙岭桐花开

当春风拂过孟津邙岭,桃花、杏花、梨花、油菜花争先恐后盛开了。到了四月,桐花再也按捺不住盛开的愿望,一朵接一朵,一簇连一簇,漫山遍野竞相绽放,美丽的乡村被淡紫色桐花簇拥着,绵延起伏的邙岭,被姹紫嫣红的春天装扮得分外妖娆。


  孟津地处邙山腹地,自古有栽种桐树的习惯,特殊的土壤和气候,适宜桐树生长,房前屋后、沟坡岭地、道路两旁、田间地头……桐树随处可见。
  桐树花开的季节,我驱车来到邙岭小浪底镇梭椤沟村,古村落山环水绕,景色宜人。村口“建设美丽宜居乡村”的标语醒目,墙壁上火红的*旗图案熠熠生辉。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农村发展投入力度加大,此地生态建设不断加强,人居环境有了很大改善。
  四月的梭椤沟村,桐花陆续盛开,小喇叭状的紫色花朵在枝头悄然绽放,连绵成紫色花海,尽显浓浓的春意。一簇簇桐花绽放枝头,开得无拘无束,洒脱奔放。每朵花都仿佛是一个小小香囊,散发着芳香,静静绽放的桐花,闪烁着紫色的光芒,惊艳了我的眼眸。
  走出村子,沿村村通公路向北前行,我们来到小浪底主题公园,几位彩衣少女,正踏春赏花,阳光照耀着她们的脸庞,她们也扮靓了春色。登高望远,一树树桐花,让高低起伏、错落有致的邙岭,披上淡紫色云裳,淡紫色的桐花犹如团团祥云,从低处蔓延至高处,从眼前弥漫至天边。我从未见过如此恢宏盛大、热烈奔放的桐花!白云之下、邙岭之上,那一树树桐花,紫的耀眼,紫的绚烂,它高耸入云,宛若撑开一把把紫色巨伞,也撑起了天空的蔚蓝。
  站在一处高坡上,但见一串串桐花,吸引了众多蜜蜂,在桐花里进进出出、嘤嘤嗡嗡,像演奏一支春天交响曲。“桐阴瑟瑟摇微风,桐花垂垂香满空。”我的脑海里跳跃出清代诗人蒋溥《桐花歌》里的佳句来……
  登高远眺,林木葳蕤,美丽乡村半隐芳丛,逶迤邙岭大地被浓浓的春意浸染。一阵风儿吹过,挟带着甜津津的桐花香味在空中弥漫,几朵桐花飘落,我从地上捡起一朵,它紫白相间,小小绿蒂承接着小喇叭般的紫色花朵,细长花蕊藏在花中。我的思绪回到了童年,读小学五年级的我放学回家,远远看见路边桐树下有散落桐花,一位同学捡起用舌尖吮吸,说:“这桐花真甜。”大家纷纷捡桐花品尝,还有个同学说:“谁能爬上树,折几枝桐花解解馋?”大家面面相觑,静寂良久,一个绰号叫铁蛋的同学说:“我能!”
  铁蛋身体结实、皮肤黝黑,玩摔跤玩斗鸡,他都是佼佼者。只见他脱掉上衣,光膀子在树前站定,往手上吐了口唾沫搓了搓手,便开始上树,脚蹬手抱,手脚并用,肚皮与桐树接触发出“噌噌噌”的声音,爬到树半腰后,他爬得越来越慢、越来越吃力了。大家喊“加油”,他却停下了。最后,他只得从树上滑下来。看着铁蛋沮丧地坐地上大口喘气,大家很泄气,说:“算了,这树太高了,我们爬不上去了。”我抬头望着一簇簇迎风摇曳的桐花,心有不甘,我脱掉鞋子,光脚板走到树下,心里给自己暗暗打气:一定要匀速向上,坚持到底。我用双手抱紧树干,脚蹬腿夹,青蛙跳跃般一蹿一蹿、不疾不徐向上爬着。上到一大半时,我稍加休息,接着缓缓向上,终于爬到树杈上。树下,同学们发出响亮的欢呼声……
  桐花有内敛的性格,它带给人的,是雅致淡然的恬适感,它不事张扬、朴素大方,众花出尽风头之后,它才悄无声息地淡然开放。它用质朴低调的美丽,随遇而安地守候着自己的天地。如同质朴的山村女孩,不迎合时尚,内在的坚守和低调,令人心生敬意。它高高擎起一树树繁花,在人间四月天,为洛阳北的邙岭增添了绚烂的色彩。
  如今,在城市繁华街道和热闹公园里,已难见到桐花踪影,在远离喧嚣的邙岭上,桐花却开成了靓丽的风景。
  离开梭椤沟村的路上,我看着路边桐花汇成的紫色长廊,那一串串桐花,仿佛正和风低吟,吟唱着乡村振兴的赞歌,吟唱着盛世太平的华章。(本文发表于0年4月9日《河南日报》)槐花里的时光“院后门前次第开,群芳谢尽独登台。能穿玉串妆村舍,可采鲜花做食材。”争奇斗艳的玉兰花、梨花、桃花、樱花纷纷谢幕后,槐花一身素雅,趁着最后的春光悄悄绽放枝头。五一假期,我驱车来到孟津区小浪底镇崔岭村。这里槐树成林,一树树雪白的槐花,如起伏的浪花,吸引了不少前来观赏和采摘的游客。车子停在山脚下。不远处,两棵巨大的槐树,擎起雪白的伞盖,遮天蔽日。一串串槐花,如风铃一般悬挂于翠绿的叶子之间,散发着清香。沿着弯曲的山路行走百余米,忽见一片槐树林。依着向阳的山坡,错落有致地摆放着几十个蜂箱,蜜蜂进进出出,一派繁忙。养蜂人四十多岁,脸庞被阳光镀上了黑金色,见到我们,他赶忙放下手中的活计,脸上的笑,槐花一样灿烂。他为我们一人递上一杯新鲜蜂蜜泡的水。一端起杯子,我就闻到了槐花的香。当地朋友说,养蜂人是逐花而行的,哪里的花开得多、开得好,他们就出现在哪里。邙山槐花资源充足,酿出的槐花蜜自然香醇,广受喜爱。朋友递给我一串刚摘下来的槐花。我放在鼻前轻嗅,多么熟悉而又亲切的味道啊!我的思绪被花香牵引着,回到了故乡,回到了门前的大槐树下,回到了浸满槐香的幸福时光。0世纪60年代末,我在洛阳市郊的一个乡村小学读书,那时,除了萝卜、白菜、茄子、西红柿、南瓜,其他蔬菜是很难品尝到的。母亲总是想方设法用有限的资源,为我们调制出惊喜,给朴素的生活增添滋味。每年5月,槐花盛开。在槐花最鲜嫩的时节,母亲一声召唤,我们便随她来到门前的槐树下。母亲拿着一根早已备好的带铁钩的长棍,并将一张大凉席铺在树下。一切准备就绪,母亲便让我上树去够槐花。小时候,我淘气,喜欢爬高上低,母亲每次都会把上树够槐花的任务交给我。我迅速爬上树,将身子稳稳地靠在粗大的树干上,母亲将带有铁钩的长棍递给我,叮嘱我别爬得太高。我一边应着,一边从身边的槐花下手。我专挑将开未开的槐花,用铁钩钩住后,握紧棍子,缓慢转动,一束束鲜嫩的槐花便从高高的枝头纷纷落到铺在树下的席子上,不一会儿,席子上便堆起了一座座“雪山”。槐花有多种吃法,母亲最擅长的有两种,一种是蒸槐花,另一种是做槐花水煎包。蒸槐花相对简单,将新摘下的槐花洗净,依次放入盐、酱油、花椒粉等调料,与面粉拌匀后放进蒸笼。蒸笼里的水沸腾着,一缕缕槐花香在厨房里弥漫,约莫十分钟,槐花便蒸好了。母亲拿出一头大蒜,用刀拍扁,剥去蒜皮,放在蒜臼里捣成蒜泥,再放入酱油、香油,搅拌均匀后倒入碟子,槐花蒸好了蘸着吃,那叫一个可口。槐花水煎包做起来相对复杂,而且要耗费不少油,母亲很少做,我也仅吃过几次。记得我小学将毕业的那年暮春,一天上午,三舅骑着新买的自行车来到我家。母亲见到她的三哥很高兴,便挽起袖子将刚摘下的槐花择好,淘洗干净,焯一下捞出来挤出多余的水分,再将槐花和剁好的肉馅儿一同放入盆里,加花椒粉、盐、酱油等拌匀。包好的包子放进煎锅,滋滋作响,香气从锅盖的缝隙里溢出。估摸着时间差不多了,母亲不慌不忙掀开锅盖,厨房里顿时雾气蒸腾,香气扑鼻。金*焦脆的水煎包被端到桌上,母亲趁热先给三舅夹了一个。三舅轻轻咬了一口,连说好吃!我急不可耐,夹起一个水煎包咬开,满口生香。往事如烟,流水般奔腾向前的时光,带走了许多东西,刻在心头的记忆却没有淡去。而今,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槐花不再是果腹的吃食,而是成了餐桌上一道别致的美味,美味中带着淡淡的乡愁。(本文发表于0年5月1日《洛阳晚报》)(本期责任编辑:李向前/制作:薛伟)

编委主任:赵克红

编委:朱欣英王小朋董进奎

王群芳吴文奇段新强

曲焕平余子愚张松焕

(以上为市作协主席团成员和秘书长)

总监审:赵克红(市作协主席)

主任、主编:吴文奇(市作协副主席)

责任编辑:陈爱松杨亚丽李向前

1
查看完整版本: 第期佳作欣赏赵克红ldq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