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老
舍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文学家、戏剧家,被誉为“人民艺术家”。代表作《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离婚》等。
阅读方法:圈点与批注
圈点批注是古人读书时常用的传统方法。这种读书方法可以凝聚阅读的注意力,便于复习、巩固、查考,也是一种治学的方式。宋代大学者朱熹,每读一遍书都用不同颜色的笔进行勾画,从而把思考引向精深境地。金圣叹对《水浒》的评点,毛宗岗对《三国演义》的评点,脂砚斋对《红楼梦》的评点,都是中国古典小说批评史上的经典。
运用圈点批注法,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圈点虽然是随手勾画,但勾画的内容应该是文章的重点、难点、疑点,或者是自己深有体会之处。
二、批注可以从作品的内容、结构、写作手法、语言特色等方面着手,或展开联想、想象,补充原文内容,或写出心得体会,提出自己的见解。
三、经典作品需反复阅读,每次圈点批注可以有不同的侧重点。一般是循着由易到难的顺序进行的,从解决字词方面的疑问,到重点语句的理解,到全篇内容的把握。
四、可以自己设定一些圈点和批注的符号。如用圆点或圆圈表示精警之处,用问号表示质疑,用叹号表示强调,用直线表示需要着重记忆或领会,用波浪线表示重要语句,用竖线或斜线表示段落层次的划分,等等。符号设定之后,每个人要养成固定使用的习惯,这样在整理读书笔记时才不至于凌乱。
(一)符号批注。运用批注式阅读的方法,要明确批注符号的作用。
“~~~”浪线(也叫曲线)划在文采斐然,写作可以借鉴的句子下面。
“○○○○”圈,标在文章的难词下面。
“——”直线,标在文章中需要着重领会加深记忆、理解的语句下面。
“?”疑问号,用在有疑问的语句末尾。
“‖”“/”分开号,用来划分段落与层次。
(二)文字批注。
文字批注的形式通常有3种:
1、是“眉批”,即批在书头上;
2、是“旁批”,即批在句子旁;
3、是“尾批”,即批在一段之后。
学了这么多阅读好技巧,接下来就让我们正式走进老舍笔下的《骆驼祥子》吧!
《骆驼祥子》内容梳理:
三起
三落
1
一“起”
情节:祥子来到北平当人力车夫,苦干三年,凑足一百块钱,买了辆新车。
人物:想做一个独立的劳动者,具有奋斗精神。
2
一“落”
情节:买车不到半年,连人带车被宪兵抓去当壮丁,逃跑时拉走士兵们的骆驼,当作对自己的补偿。理想第一次破灭。
人物:无奈,但并没有放弃理想,幻想用骆驼和自己的勤劳重新实现理想。
3
二“起”
情节:卖骆驼,到人和车厂租车,拼命拉车,省吃俭用攒钱准备买新车。
人物:对生活还抱有美好的希望。
绰号的由来:祥子在返城途中病倒了,回到北平在海淀的一家小店住了三四天,在说梦话时道出了他与三匹骆驼的关系,从此得了“骆驼祥子”的绰号。
人物:对生活具有骆驼一般积极和坚韧的精神。
怒辞杨宅:为了赚钱再买辆车,祥子为杨宅拉起了包月,但他不堪忍受侮辱,愤怒地将钱摔在杨太太的脸上,离开杨家。
人物:善良坚韧的外表下蕴藏着反抗意识。
4
二“落”
情节:为躲避虎妞,到曹先生家干包月时,被孙侦探勒索,把自己积攒的血汗钱全部给了孙侦探,理想又一次破灭,只好回到人和车厂。
人物:对生活的无奈与心死。
5
三“起”
情节:和虎妞结婚,虎妞以低价给祥子买了邻居二强子的车,祥子又开始了新生活。
6
三“落”
情节:虎妞难产而死,为了置办丧事,祥子又卖掉了车。
最后的绝望:小福子自杀,使祥子对生活的最后一线希望也破灭了,从此,祥子染上恶习,堕落成一具行尸走肉。
人物:希望完全破灭,丧失生活信心,自暴自弃。
“三起三落”概括
1.奋斗三年挣钱买了车——被十几个大兵抢了车;
2.卖骆驼又攒了买车钱——被孙侦探抢了买车钱;
3.结婚后靠虎妞买了车——最后下葬虎妞卖了车。
祥子的命运三部曲是:精进向上——不甘失败——自甘堕落。
“三起三落”深层原因
起——祥子健壮的身板,朴实的个性和对做一个独立的劳动者的坚定志向。
落——以宪兵和孙侦探为代表的社会黑暗权势的迫害,自身不正常的婚姻。
人物形象
1.祥子
个性:老实、隐忍、善良、质朴、固执,自尊好强,吃苦耐劳。对生活具有骆驼一般的积极和坚忍精神,希望能拉上属于自己的车。
命运:经历三起三落后,他的愿望终于完全破灭。他丧失了对生活的希望和信心,从上进好强沦为自甘堕落,开始游戏人生,吃喝嫖*,最终成为一个行尸走肉的无业游民。
代表性:旧社会贫苦劳动人民的缩影,反映了旧社会劳动人民生活苦难与无奈。
2.虎妞
个性:泼辣而有心计,具有双重性。一方面有追求自己幸福的愿望,对祥子有真诚的一面,另一方面剥削者的意识已渗透到她的灵*之中,她控制祥子,是家庭的支配者。
命运:骗祥子和她结了婚,成了家庭的支配者,最终由于好吃懒做难产而死。
代表性:一方面渴望冲破封建礼教,渴望爱情;另一方面又有难以褪去的阶级剥削色彩的新旧时代交替中的女性形象,也是社会的牺牲品。
3.小福子
个性:勤俭、善良、软弱,可悲的人物
命运:先是被父亲二强子卖给了一个*官,后又回到娘家,被迫卖身,维持一家人的生活。祥子在虎妞死后便喜欢上了小福子,可是当祥子找到了一份稳定的工作,想要跟她在一起时,小福子已经被父亲卖到了妓院,上吊自杀了。小福子的死熄灭了祥子心中最后一朵希望的火花。
代表性:中国旧社会底层女性一生命运的真实写照。
4.刘四爷
人和车厂的老板,为人苛刻,祥子的雇主。改良时期办起了车厂,为人耿直,性格刚强,从不肯在外场失面子。
个性:自私自利,性格刚强,晓得怎样对付穷人,从不肯在外场失面子
命运:混混出身。他不愿自己辛辛苦苦挣得的家产跟着虎妞一起给了祥子,于是断绝了与女儿的关系,最后连女儿的坟也不知道在哪儿。封建的思想使他忘记了亲情,当他醒悟过来已为时过晚。
5.曹先生
一个平凡的教书人,较为正直进步的知识分子。因为信奉社会主义,所以待人宽和,被祥子认为是“圣人”。
6.高妈
心地善良、为人要强的老妈子,乐意帮助别人,经历了不幸,学会了在旧社会最底层生活的方法。有自己的想法,常常开导祥子,是一个祥子很佩服的人。
7.孙排长/侦探
社会黑暗权势的象征。祥子第一次买车后,被大兵们抓走,丢了车。这些兵的头头就是孙排长,但当时孙排长并未露面。祥子第二次遇到他是在曹先生被搜查时,此时孙排长已成为侦探,可成为侦探的他又一次打劫了祥子,把祥子所有的积蓄全搜刮走了。这个姓孙的两次使祥子的梦想破灭,可谓是祥子悲剧命运的罪魁祸首之一。
8.老马
小马儿的祖父,一个一辈子要强,最后却连自己的小孙子也救不了的车夫,最后小马儿已死了半年多,他卖掉破车,天天弄壶茶和烧饼果子在街上卖。祥子在老马的身上看到了自未来的命运。
9.二强子
小福子的父亲,一个暴自弃的车夫。他喝醉酒睡马路,打死老婆,甚至逼迫女儿作暗娼,的确让我们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但再进一步深入仔细地挖掘这个人物的典型内涵,二强子是个性格十分丰满的人物,具有鲜明个性且性格前后具有很大反差。他有正义感有自尊心,他争强好胜,曾经有过风光露脸的时候。他有同情心,为人仗义,爱家人爱穷哥们儿。到了老年,是生活的重压和打击扭曲了他的性格,使他变得落魄潦倒、冷漠无理、自暴自弃,这个人物的性格和遭遇前后形成了鲜明对照。
二强子是和其他车夫同呼吸共命运的,经历了同样的从希望——受挫——挣扎——绝望的苦难人生历程,他是那个时代众多劳苦车夫中的一个典型代表。
小说主题
小说通过祥子的悲剧,无情批判了那个“不让好人有出路”的社会。揭露了黑暗的旧社会对劳动者的剥削、压迫,控诉了旧社会活生生把人变成*的罪恶,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批判了自私狭隘的个人主义,也揭示个人奋斗不能让劳动人民摆脱贫困、改变境遇的主题。
祥子的悲剧也是对个人奋斗道路的有力批判。作为一个城市个体劳动者,祥子那要强好胜的心胸是隶属于他那个体小生产者的狭隘范畴的。他以为自己描绘的蓝图是没有别人在内的虚幻的个人小天地。他的挣扎和反抗,是孤立无援的个人奋斗。祥子悲剧的意义也正是这部小说所要表现的主题。
艺术特色
1.结构紧密、线索分明。以祥子买车三起三落为主线,以祥子与各种人物的关系为副线。
2.长于写人,调动各种手法塑造人物,从不同角度对人物命运展开叙述。
比如对人物心理的细腻深入的刻画。祥子沉默寡言,作者用了大幅的心理描写展示他的性格特点和思想变化过程。作者凭着对北平下层社会的了解和对小人物的熟悉,运用纯朴的语言,把下层社会民众的心理刻画得生动形象、十分逼真。
3.“京味儿”语言。将平凡的语言调动得生动有力,使人感受到小说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
《骆驼祥子》的语言独具特色。作者运用经过加工和提炼的北京口语方言,传神地刻画出北平下层社会人民的言谈举止。作者还用朴实自然的笔触描写了北平的自然风貌和京腔京韵的古都风情,使作品具有浓郁的地域文化色彩和市井气息。
北京口语多儿化音,本文中“抄着根儿”“冒儿咕咚”“上下一边儿多”“搁在兜儿里”“没错儿”“黑签儿会”“不象回事儿”“赶明儿”“直诚劲儿”等儿化音比比皆是。再如“放鹰”,是北京方言中的常词,过去北京的八旗子弟喜欢玩鹰,有些没有驯熟的鹰放出去后再也不见飞回来,用它来比喻钱财有借无还,既生动又形象。其他北京方言口语词如“冒儿咕咚”“新新”“赶明儿哗啦了”“急得红着眼转磨”“鼓逗钱”等,都非常鲜活。
4.比喻自然、贴切而又新颖。让人感觉妙语天成,无意于工而工。如“过了些日子,生活又合了辙,他把这件事渐渐忘掉,一切的希望又重新发了芽”,这里“合了辙”把生活比做路,“重新发了芽”是把希望比喻成种子,运用比喻非常形象但又不着痕迹。
5.老舍的作品大多取材于中下层市民的生活。作为平民语言的俗语,在老舍笔下更是信手拈来。描写高妈时,俗语俯拾皆是,如在苦口婆心地劝说祥子而无果时,高妈最后用了句歇后语“小胡同赶猪——直来直去”,把祥子的倔劲表现得活灵活现。
又如高妈把放高利贷说成是“周瑜打*盖,愿打愿挨”。再如高妈劝说祥子存钱时用了句俗语“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到无时盼有时”。其他俗语如“打水上飘”“海里摸锅”“晴天大日头”“堵窝掏”等。
这些俗语的使用,既符合人物形象的身份特征,又使小说的语言生动、活泼、有趣。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