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下给富人,也下给穷人;下给义人,也下给不义的人。其实,雨并不公道,因为下落在一个没有公道的世界上。
——老舍《骆驼祥子》
1
引子老舍先生在海外最著名的两部作品:《骆驼祥子》和《猫城记》,前者因为翻译擅自篡改结尾,后者因为老舍先生去世,而两次与诺贝尔文学奖失之交臂,这个结局就像作者老舍本人塑造的作品中主人公的多舛命运一样,令人唏嘘。最近跟随家里学生娃的步伐,接连共读了几本推荐读物,今天这本就是《骆驼祥子》。2
再读已是人到中年很小的时候读过小人书版的《骆驼祥子》,学生时代只顾得死记硬背老师总结的中心思想,以及也许那并非老舍本意的所谓小说的批判意义。那时不知世态炎凉人情冷暖,不明白生活多艰,亦不懂得文字里的情感(所以觉得,家里的娃能读得下去吗?)。
人到中年,再读这年前的故事,既慨叹于故事的凄凉和小人物命运的悲哀,也感慨老舍先生的令人深思的故事情节,对老北平人、物、情、景的深刻描写,就像电影一样,不,是比电影还要精彩,堪堪大师风范。
3
从奋斗到堕落,从贫穷到贫穷《骆驼祥子》讲述的是北洋*阀时期,北平城里的一个年轻好强、充满生命活力的人力车夫祥子三起三落的人生经历。祥子三次买车、三次丢车,就在这三次萌生希望,又三次破灭的循环中,人生一步一步滑向深渊,最终堕落为自私的、不幸的“城市垃圾”,用小说结尾的文字来说,祥子“这个灵*将随着他的身体一齐烂化在泥土中”。
爱奇艺上居然有一套56集的视频,是一个初中特级教师,为初中生讲解《骆驼祥子》的课程。我并没有去看,只是想,也许老舍先生也没有想那么多,兴许他只是想讲一个老北京里的好故事而已。
如果按照教科书答题式的回答,这个故事的中心思想,应该是关于一个具有优良品质的底层劳动人民的代表(祥子)被黑暗的旧社会摧残压迫,他的愿望一次又一次地被这个黑暗的社会所打破。祥子的悲惨生活深深揭露了旧中国的黑暗,反映了当时*阀混战、黑暗统治下的北京底层贫苦市民生活于痛苦深渊中的图景。
而我倒觉得,社会性固然是祥子悲剧的重要因素,但老舍笔下的故事,却远远比这个回答要丰富而深刻。
希望越大,失望就越大,老舍笔下的祥子,就是被一次又一次的打击,成为了一副行尸走肉。小说贯穿始终的主题,就是“祥子的堕落”,是从奋斗到堕落的人生历程,也是祥子从“不认命”到“认命”的过程。在这个”认命“的过程中,贫穷,绝对是绕不开的关键词。
班纳吉《贫穷的本质》和穆来纳森《稀缺》都揭示了另一个事实,穷人因为急于摆脱贫困,信息量不足,在抉择时常常会选择低价值、高风险的路径,从而会更加贫穷,陷入贫穷的恶性循环。而祥子的三起三落过程中做出的关键决策,就是印证了这个事实。所以说,造成祥子的悲剧,除了社会性的因素之外,思考个体在和命运抗争的过程中,所应该具备的特质,才更有意义。5
写作风格老舍的本意,也许就是以写实的笔法,诅咒这个”没有公道的世界”,也对祥子的卑微而悲剧的人生,报以同情而痛心的情感,所谓“恨其不幸,怒其不争”,有点鲁迅作品的味道,但我更喜欢老舍的文风,写实、幽默,俗而能雅。在这卑微、细小的个体身上,再糅杂了老北平城的风俗、世态、四季的景色,融合在一起,在读者面前展现一个丰富而多视角的老北京。
老舍写人是一绝,三两句话,一个有鲜明特点的人物就立在你的面前,祥子、虎妞、刘四爷、高妈、小福子,笔墨篇幅不多,却个个活灵活现。老舍的一些句子也很利落,很难相信是一百年前的文字:他写虎妞——
她什么都和男人一样,连骂人也有男人的爽快,有时候更多一些花样。
他写精明利落的高妈——
她可以很和气,也可以很*辣,她知道非如此不能在这个世界上活着。
他写沦落卖身的小福子和祥子暗生情愫——
人间的真话本来不多,一个女子的脸红胜过一大片话。
老舍写景也是一绝,文中很多段落,放到年后,仍然能称为散文绝品。小说多处对北京城春夏秋冬的景色描写,单单摘出来,每段都是风景描写的范文。
6
结语经典的作品,总是能穿越百年的时空,今天的社会,还有当代的祥子吗?你在祥子身上,又是否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愿我们每个人在和命运的搏斗中,能做海明威笔下不被击倒的的圣地亚哥,而不是老舍书中走向堕落的祥子。虎妞难产而死的当夜,老舍这样写道——
“祥子没办法,只好等着该死的就死吧!愚蠢与残忍是这里的一些现象;所以愚蠢,所以残忍,却另有原因。”
“所以愚蠢,所以残忍”,是世道的残忍?还是局中人的愚蠢?老舍并没有给出答案,但这八个字,发人深省。三个石头.1.25
吹灭读书灯一身都是月
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