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驼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袁秀荣做党和人民的双峰骆驼
TUhjnbcbe - 2022/10/30 16:31:00
刘云涛 http://nb.ifeng.com/a/20190821/7612844_0.shtml

「本文来源:中国日报中文网」

“天当被,地当床,风沙严寒算个啥,为给祖国找石油,天大的困难踩脚下。”这句话深深扎根在新疆油田准东采油厂退休职工袁秀蓉的心中。

清晨,在居民区的小屋里,80岁的袁秀蓉正在翻阅出版社约稿的手写素材,这是关于她曾经征战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自传文稿。抚摸着手稿,她回忆起63年前请愿加入重磁力队的情景:

“我们保证跟男同志一样,他们怎么干,我们怎么干;我们保证,遇到困难不哭鼻子、不流眼泪;我们保证完成任务。”年的重磁力联队成员,是从年、两个重磁力队挑选的精兵强将。刚毕业不久的袁秀荣和韩宝珍怀着满腔热爱,坚决要申请加入勘探队,成为了队伍里仅有的两位女同志。

(年12月31日,/58队完成第九条测线,升旗庆祝年元旦的到来)

3月,他们带着塔克拉玛干沙漠和田河以东20多万平方公里区域的重磁力勘探任务,前往喀什塔里木地质勘探大队的队部。年仅26岁的薛应选作为联队的导线队长,负责联队*支部工作。

4月,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沙暴频发,烈日下的沙漠地表温度高达47度。偏偏在这时,袁秀蓉因烈日行进而昏迷掉队,等队员返回找她时,已经过去了几个小时。

队长薛应选当机立断,用电台发报、请求直升机救援,并带领队员在沙漠中沿来路寻人。

“秀荣!你在哪啊!袁秀荣,听到了回答一声!”一路上队员大声呼喊着,最终在沙地中发现了滚下沙坡的袁秀荣,队员将她背上来,袁秀蓉这才逃过了一劫。回忆起当时的场景,袁秀荣仍会感到后怕。

沙漠中,水资源匮乏,为了节约用水,队上严格规定了五不准——“不准漱、不准刷牙、不准洗脸、不准洗碗、不准洗衣”。

炎热的夏天,袁秀荣的头发结了厚厚的沙碱,脸脏得几乎无法辨认,就这样她没有任何抱怨,一直坚持着。

8月下旬,队伍开始恢复进入塔克拉玛干沙漠做重磁力测线工作。从民丰县到且末县,地质勘测队主要工作是测天文点,晚上测点,白天赶路。

勘探小组在塔里木河西岸(此处塔里木河由北向南流),供应物资的汽车在河东岸,宽阔的两岸使物资运输变得艰难,只好组织骆驼涉河驮运物资。但这时,河面已经结了薄冰,骆驼不愿下水过河,勘探小组人员全部出动,肩扛手拉,忙碌了一夜才把物资运过了河。

(勘探队员工作间隙吃冻馒头)

队员们日均行进17公里、共计天。12月,重磁力联队胜利完成了对塔克拉玛干沙漠的九条测线汇量。4条区域性大剖面:第1条从叶城往南到西藏印度河桥头;第2条从尉犁至罗布泊;第3条从罗布泊至吐鲁番胜金口;第4条从阿拉干到库米什。2条南北向测线和一条塔路木河南岸控制基线。

(塔里木盆地\58年队重磁力地质导线综合图)

共发现了与地质构造有关的七个重力高和三级露头,它们共同构成了现在的塔中油气构造带,对塔里木油田的发现有着重要意义。年袁秀蓉被石油部授予“勇敢的石油工作者”光荣称号。

年8月,/58被授予“勇敢的石油工作者”旗帜。袁秀蓉(中)

年,袁秀蓉转战依奇克里克油矿。油矿地处天山南簏,气候恶劣,年均温度在15度左右,植物生长缓慢,天气变化无常。矿区在海拔多米的深山地区,空气稀薄。在这深山中,袁秀蓉最常穿的衣服就是黑色的棉衣工服。“一年四季穿的都一样,以前穿的漂亮裙子早就压箱底了。”袁秀蓉说道。

年,袁秀蓉与薛应选结婚了。3根檩条、20条芦苇把、一副门窗,这就是盖新房的全部配置。挖坑、搭屋顶、安装门窗,新房建成用时一个半月。里面靠墙摆一张单人床加两块木板,拼成一张大床,人睡在上面,木板都咯吱咯吱响。

同年,薛应选被调到炼油厂任指导员。为方便照顾家庭,领导将袁秀蓉从行*办公室调到炼油厂。

炼油厂投产后,职工增加了一倍多,由于路途遥远,交通不便,许多职工就将家属接到了矿上。家属来到之后,首先看到的就是凹凸不平的地面上,密密麻麻戳着的一截截烟囱,空中烟尘漫漫,除地窝子之外,没有别的建筑。许多职工家属因这里的住宿环境,不肯将行李卸车,天都黑了,还站在地窖门口。

袁秀蓉就请他们轮流参观自己的房子,排着队,一次进去两位家属。当他们看到房子里仅有一张长桌、两个凳子和一张摇晃的木床,看到厂领导的房子也是如此之后,家属们相顾无言,默默收拾行李在此安下了家。

虽然以后条件慢慢好了起来,但袁秀蓉还是怀念那段艰难却充实的岁月,怀念冲锋在一线的自己。每每想到这些,袁秀蓉浑浊的眼中都会凝聚温暖的光芒。

(年10月,在家中袁秀蓉给薛应选讲述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的往事)

因此,自年起,袁秀蓉的每一天都是在整理回忆录中度过。老人戴着老花镜,拿着钢笔,写写停停,卧室的柜子里、地上、书桌上,从下到上,摆满了她的手稿,如今已经写了近十万字。

“我写一些改一些,再给薛应选读一读,这都是美好的回忆,值得记录下来。”她说。

小书桌上,袁秀蓉拿起了钢笔,手上的这本写到健人沟了。“我一直记得戴健和李越人,他们牺牲在山洪中,他们永远陪着依奇克里克油矿。”老人放下笔,摘下眼镜,“我经常写着写着,眼泪就忍不住的往下流,我一定要把这些全部写下来,让后人看看。”

“我们有火焰般的热情,战胜了一切疲劳和寒冷。”每当听到这首袁秀蓉最喜欢的《勘探队员之歌》的歌词,袁秀蓉嘴角都会微微上扬。“始终做*和人民的“骆驼”,一步一步脚踏实地,再难的情况也能克服。”她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

本文为新疆财经大学校级金课《新闻写作》的实践成果

(熊景瑞李传江)

(中国日报新疆记者站)

1
查看完整版本: 袁秀荣做党和人民的双峰骆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