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延绥镇都督王祯开始在榆林修筑边寨、墩台,这也正是榆林建城的肇始。年,延绥镇巡抚余子俊在榆林城北增筑城垣,并将延绥镇治所由绥德移驻榆林。自年始,榆林城又经过多次拓展,至清同治年间形成古城现有规模。年,将榆林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榆林火车站
我作为土生土长的陕北人,曾在8岁时第一次走近榆林城。当时,车到南门口(即镇远门),可见一座红色的骆驼雕塑矗立在城墙根下的广场上,三十多年过去了,依然记忆犹新。直至今日,城墙根旁的广场上还矗立着骆驼雕塑,虽说早已不是当年那尊,但它依然是榆林城最著名的地标。
南门口(镇远门旁)的骆驼雕塑
那时,因为父母在城里开了一间小饭店,平时便跟着房东家的孩子到处野。今天整饬一新的镇远门,当时就是一个破败不堪、土埋半截的矮门洞,我们曾从门洞中爬上去,坐在残损的城墙上面,看老街上热闹的秧歌队伍。
镇远门
在历史上,榆林城曾有“北台南塔中古城,六楼骑街天下名”的美名。我儿时所见的榆林老街,事实上只有星明楼、万佛楼和钟楼三座楼阁,在我离开榆林的二十年时光里,陆续复建了文昌阁、鼓楼、凯歌楼三座楼阁,并修整了残破的镇远门,从而再现了“北台南塔中古城,六楼骑街天下名”的古城风貌。
接下来,我们就以上面这句话为纲,游览一遍古城。其中的“南塔”指的是城南榆阳桥东侧山峰上的凌霄塔。这是一座楼阁式八角形空芯砖塔,建于明朝,原为榆阳寺中的建筑,清同治年间,寺庙被毁,独余宝塔。
远处的宝塔即凌霄塔
由南门口拐入老街,只数十米远便是第一座楼阁——文昌阁。文昌阁始建于清乾隆年间,建国后曾被拆毁,年重建,所以我小时候并没有见过。
文昌阁
继续北行,不足米便是第二座楼阁——万佛楼。楼阁底层为青砖建筑,尤其是朝北一侧建成了联排窑洞的形式,很有陕北特色。万佛楼始建于清康熙年间,年,上层木结构建筑曾因庙会失火而焚毁,后经僧人周宽四处化缘集资,得以重建。
万佛楼
沿着老街再往北余米,便是第三座楼阁——星明楼。这是一座纯木结构楼阁,建于明嘉靖年间,距今已四百多年。作为木结构建筑,在车水马龙的大街上能完整保存到今天,实属不易。记得小时候,自己还曾绕着楼下的柱子玩耍。
星明楼
继续北行约米,便是第四座楼阁——钟楼。从式样上便可以看出钟楼不古,这是一座仿西洋式建筑。年,榆林绅士白伯英、郭维藩等在为井岳秀(榆林地方*阀)祝寿时倡议建“井公祠”,第二年便竣工,即今天的钟楼,刚落成时曾取名“长春楼”。
钟楼
离开钟楼继续北行约米,便是第五座楼阁——凯歌楼。它被誉为榆林诸楼之冠,曾以华美著称。可惜在年被拆毁,年又在原址上进行了复建。今天的凯歌楼,已被辟为榆林民俗博物馆,对榆林的历史与民俗文化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展示,凭身份证可以免费参观。
凯歌楼
继续北行约米,便是第六座,也是老街上的最后一座楼阁——鼓楼。榆林老鼓楼在年被拆毁,今天的鼓楼是年重建的新楼。
鼓楼
六楼览毕,我们再说说“北台”。这里的北台指的便是榆林城北、红石峡旁的镇北台,它是明代长城遗址中规模最为宏大、气势最为磅礴的建筑物之一,素有“万里长城第一台”的美誉。整座建筑呈方形,台基北长82米,南长76米,东、西各64米,台体由逐渐收缩的4层组成,高30多米,每层之间有台阶相连,登上台顶可眺望远处逶迤的长城及榆溪河汇聚而成的青碧湖水。
镇北台
作者/来源:风物小记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