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最强大的成长,往往源于无依无靠,只有自己、四顾茫然时才能逼出潜能。——坤鹏论
坤鹏论发现,人类常常以阶段划分事物,从而更好地进行对号入座式的分类。
比如:从年龄上有幼儿、儿童、少年、青年、中年、老年。
这种阶段之分还经常出现在学习、认知、精神、道德领域。
而后一个阶段基本都是前一阶段的量变到质变,非线性的、突破式变化,是直接穿透层级之间的厚壁上去的。
处在前一阶段的人很难理解后一阶段的人,因为那层厚壁是个单面透镜,上面可以俯瞰下面,下面却无法看清上面。
好在,人类的智者们站在高处,为我们总结了各个阶段的不同,这样,我们就能够对照,更清楚地知道自己在哪里,以及努力的方向是什么。
比如尼采就在他的书中为我们揭示了道德和精神的三个阶段,非常有启迪性,今天坤鹏论来分享一下。
一、道德发展三阶段
1.第一本“格言体”著作
年,尼采出版了《人性的,太人性的——一本献给自由精神的著作》。
这本书开启了尼采的两个新阶段:
一是,他失去了对瓦格纳和叔本华的信任,“我从没有感觉到如此的孤独”。
但是,人最强大的成长,往往源于无依无靠,只有自己、四顾茫然时才能逼出潜能。
确实,这样的孤独激发了尼采思想的独立。
也就是说,这本书是尼采思想独立自由的起点,正如下面讲到的精神三变中的狮子阶段。
二是,它是尼采“格言体”的第一本著作。
全书基本都是若干格言和简短的讨论。
每个之间并没有清晰的过渡与承接关系。
这种形式的写作主要是尼采严重的偏头痛和眼疾造成的。
因为,这样的话,即使在经受病痛折磨的时候,他也可以口述简短的讨论。
尼采很快就喜欢上了格言的力量,并开始推崇这种形式。
而这恰恰符合他的视角主义观点——对世界及其现象的每一个描述都是由解释者观点定型的。
另外,在这本书中,我们还可以看到尼采汲取了其他哲学家的思想。
比如:对于善恶的认知,就闪烁着斯宾诺莎的伟岸身影。
2.道德发展三阶段
在《人性的,太人性的》一书中,尼采写了人类道德发展的三阶段。
请注意,他是以人对价值(有用)的认识区分的,所以每个阶段都有“有用”这个关键词。
第一阶段:动物变成了人。
重点:知道有自己和世界,有用了。
“行动不再着眼于暂时的幸福,而是针对持久的幸福,于是,人变得有用和合目的性了:就此产生了理性的自由统治。”
还记得坤鹏论曾介绍过的《枪炮、病菌与钢铁》所表达的观点吗?
农耕,是人类历史的第一次投资。
我们的祖先将一部分粮食当成种子而不是吃掉。
虽然在粮食收获前可能会冒饿肚子的风险。
但是,只要忍过去,后面除非遭遇严重的天灾人祸,基本能衣食无忧。
这就是典型的着眼于持久的幸福。
而且,农耕时代也带来了人类社会的分工。
最大的分工是,有人专门劳力,有人专门劳心。
后者中则诞生了最强分工——统治和管理其他人。
第二阶段:按照荣誉的原则行事。
重点:成为别人的自己,自己的世界是别人的,别人的世界是自己的,有没有用,别人说了算。
基于这个原因,人们会“令自己适应环境,屈服于共同的感觉,这使他超越了只有个人所理解的有用指引他的那个阶段。”
“他给人以尊敬,也要得到尊敬,就是说:他认为有用取决于他对别人,以及别人对他怎么想。”
这和坤鹏论在《找回本来的自己真实地(的)存在》介绍的克尔凯郭尔的人生三阶段中的第二阶段相似。
也就是融入到社会中,成为社会的螺丝钉,个人价值主要源于别人的评判,生活在社会中,更是生活在别人中。
第三阶段:按自己的标准行事。
重点:成为自己,自己就是世界,世界就是自己,有没有用自己说了算。
这被尼采认为是“发展至今的道德的最高阶段”。
“他按照他自己关于万物人类的标准行事,他为自己,也为别人决定何为光荣,何为有用”。
“他成了按照越来越提高的有用与光荣的概念进行判断的立法者。”
“知识使他能够优先考虑最有用的,也就是说,对个人来说普遍而持久的有用,对眼下普通而持久的效用的恭敬的肯定;他是作为集体一个人生活、行事的。”
二、精神三变
1.最著名的著作——《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为所有人而又不为任何人的著作》
这本书是创作于年~年,尼采最著名的著作。
他虚构了伟大的波斯先知查拉图斯特拉(古波斯袄教始祖琐罗亚斯德)的叙述。
查拉图斯特拉是一个有着神示的圣哲。
他的神示就是告诉人们,世界已经笼罩在了虚无主义危机之中。
尼采在这本书中大量模仿了柏拉图的对话录和《新约》。
显然,他在告诉我们,查拉图斯特拉和苏格拉底、耶稣基督是一脉相承的。
尼采借查拉图斯特拉之口,提出了他的权力意志、永恒轮回以及超人概念。
另外,写作《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之初,尼采坠入情网,疯狂地爱上了露·莎洛美。
可是他没有胆量亲自求婚,便请求好朋友帮着做媒。
岂料,这位朋友恰恰也爱上了莎洛美,且已正式求婚。
尼采经受了人生第一次最沉重的精神打击。
他万念俱灰地选择了放弃,并自此终生孑然一人。
之后,他横穿意大利,登上了阿尔卑斯山的山顶。
在寂寥的山峰上,他创作出了惊世骇俗之作:
在善与恶的彼岸,
我等待虚无;
时而与光明为伍,
时而与阴影相伴,
只有白昼、湖泊、午辰和无尽的时光,
我的朋友突然一分为二,
查拉斯图特拉走过我的身旁。
这本书在灵感的引领下,将哲学升华到了诗的境界。
尼采对它非常满意,说:
“这将是一本千古传诵的诗篇”;
“没有诗文能够与它相提并论。汇聚所有伟大心灵的毕生精力,也无法超越。汇聚世间所有智者的智慧和善行,也书写不出一句能够与查拉斯图拉的语言相提并论的语言。”
因为“我的作品都是用我的整个身躯和生命写成的。”
这些话听起来相当夸张,非常的尼采,很多人心里可能会想,“真臭不要脸”。
不过,它确实是19世纪的杰作之一,并且是哲学+诗歌的强强组合。
从诗歌角度讲,德国本国的评价是——完美无缺。
从哲学讲,尼采是反传统哲学第一人,前无古人的地位。
正如他自己所说的,“真正伟大的哲学家,要到死后才会出生。”
当时的出版商认为这本书最后一部分太空洞,拒绝出版。
尼采只能自掏腰包印刷。
结果,总共只卖出了40本,他送了朋友7本,只有一个人对他表示了感激,却无一人称赞。
“吼出这样一阵来自灵*最深处的呼喊之后,仍然没有任何回音,真是一场令人毛骨悚然的经历。这场经历使我失去了和所有活着的人的联系。”
尼采从未如此孤独!
他说,“我总是徘徊在深渊的边缘。”
2.精神三变
尼采在《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中提出了精神有三变:骆驼、狮子、婴儿。
他认为,理想的人之精神应该先变成骆驼,再变成狮子,最后变成婴儿。
同时,这也是一个不停自我发展的人必然要经历的三个人生阶段。
它和坤鹏论之前在《学习守·破·离关键在守》中讲过的守·破·离差不多。
所以,只要是人的成长,不管是哪个方面的成长,基本都遵循着这样的阶段和规律。
骆驼——对权威和大师的依赖——没有自由
骆驼,沙漠之舟,最吃苦耐劳。
但它必须听从他人的指挥,接受他人的命令。
听到最多的就是,“你应该如何如何!”
这段时间是人生必经的阶段。
听从父母和老师的教导,告诉我们应该怎么做,我们无法反驳也无力反抗。
我们的精神和身体都需要负重。
“负重的精神将所有这些最重的东西担负于身:像满载的骆驼匆匆走入沙漠一样,它匆匆走入它的沙漠。”
狮子——摆脱权威和大师,为自由而战——消极的自由
“但是,在最寂寞的沙漠之中,发生了第二次变形:精神在这里变成了狮子,它要争得自由,统治它自己的沙漠。”
骆驼和狮子最大的区别就在于,不再听从“你应该”,狮子要自己作决定,对自己负责。
“我要如何!”
它将与沙漠原来的统治者——巨龙,敌对、一争高下。
这条巨龙就是那条被称为主人和上帝的巨龙,它身上“每一个鳞片上都闪烁着‘你应该’的金色字样”。
“一切价值都已创立,一切已创立的价值——那便是我,真的不应该再有‘我要’了!”巨龙如是说。
确实,狮子还做不到创立新的价值,但是,它“为自己创立新的创立的自由”,这是它能做的。
当然,事情都是说起来容易,做好很难。
骆驼看似可怜,但至少不用自己作决定,只要服从别人的指令即可。
而成为狮子,就要承担自我、为自己负责。
自由是“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轻”,当我们能够自由选择想要做的事时,同时也就丧失了寻找借口和抱怨的权利。
正如德国心理学家弗洛姆在《逃避自由》所写的:
“给我自由吗?千万不要给我自由!因为随着自由而来的是要负责任啊!我一有自由之后就自己作选择,选择之后就做我自己,但是我做不起啊!”
狮子象征信仰的破灭阶段,精神获得了解放。
但是,这也意味着需要顽强而艰难地忍受由于信仰破灭而带来的虚无。
坤鹏论曾不断重复过一个育儿理念——放,才是最大的爱。
放,就是在安全之内,尽可能地相信孩子,给他自由,让自己作决定。
错了又如何?
因为你已经画了一个圈,再怎么错,也不可能超出圈。
犯错要趁早,只要什么也不干才不犯错。
让孩子自己干起来,这就是教育的王道!
对于孩子来说,在决定的那一刹那,他会觉得自己长大了,决定了以后也比较愿意为自己负责。
婴儿——转向自己的价值观和终极目标——积极的自由
婴儿意味着完美的开始,人可以重塑自己的价值观、目标,心灵重新回到原点,全新的我,重新再出发。
“婴儿是无辜与遗忘,一个新的开端,一场游戏,一个自转的轮子,一个最初的运动,一个神圣的肯定。”
“做创造的游戏,需要一个神圣的肯定:精神现在要有它自己的意志,丧失世界者赢得了自己的世界。”
婴儿,标志着战胜虚无。
这个阶段,是对生活天真无邪的肯定,一个新的信仰的开始。
3.尼采的精神之路
精神三变完全是尼采自己的思想、生活变化的总结。
否则要不然也不会如此充满哲理。
他就是以崇拜所有过去遗留给当代的文化财富开始的。
第一阶段:比所有人更努力地崇拜、服从和学习。
他将所有值得崇拜的东西汇集起来,并让它们相互排斥,肩负起所有的重担。
他崇拜叔本华、瓦格纳、古希腊文化,特别是悲剧,极力为艺术,特别是造型艺术和音乐辩护。
这个阶段以曾经的信仰的破灭告终。
他认为自己所处的是“内部激烈崩溃的时代,四分五裂的时代”。
他给这个没落时代选择了一个词汇——虚无主义。
尼采表示,他是“欧洲第一位彻头彻尾的虚无主义者。但是,同时又已经在自己身上将虚无主义推进了坟墓。”
第二阶段:在人们被束缚得最牢固的时候,粉碎心灵对传统的崇拜,精神获得自由与独立。
他用哲学的锤子击碎一切价值,要不破不立,要重塑价值。
首先,打碎对真理的信仰;
其次,打碎传统价值观,“相信道德毫无意义。”
再次,打碎宗教,它们都是人的伪劣作品,不可信,特别是基督教,上帝已死!
第三阶段:伟大的决定,对生活采取积极的态度,给予坚决的肯定。
位于我们之上的,不再是上帝,也不是任何人!
“我们敢于驶向远方,我们敢于行动,我们的威力迫使我们走向海洋,走向迄今为止所有太阳落下去的那个地方,我们在创造新的世界。”
虚无主义并非坏事,经过它,“精神之弦在欧洲被如此辉煌地绷紧了,依赖这张满弓之箭,可以射中最遥远的目标。”
这个阶段是创造的阶段。
生活在不断地超越自己。
人也处于生活的这种伟大的创造过程之中。
“人是过渡,也是消亡”。
人的道路是通向某种比人更伟大的东西的。
他不是上帝,而是超人!
而且,在第三阶段,“富有创造力的、具有顽强意志的、发展着的自我”成了“衡量所有事物的标尺和准绳”。
即使“在生活面临最陌生、最严峻的难题时肯定生活,不惜牺牲生活的最高形式而保持对生活的意志。为自己的无穷无尽的创造力感到高兴,永远地为生活的发展感到快乐——这种快乐也包括了那种毁灭一切的快乐。”
显然,这对于人类来说,无异于重生,进入到婴儿般的快乐。
尼采用永恒轮回向我们揭示,处于毁灭和创造之中的生活就是没有意义,也没有目的。
虚无主义就是生活的本质。
永恒轮回就是虚无主义的极端表现形式,虚无即无意义的,却是永恒的。
但是,尼采认为,在这一切中,人还是能够从虚无主义中解脱出来,因为要肯定的,恰恰是这种无意义的存在,在无意义中顽强地坚持创造意义。
因为“所有存在都是在消亡中得到了肯定。”
“热爱命运!”——它代表了尼采的人生的态度。
本文由“坤鹏论”原创,转载请保留本信息
请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