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驼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每个班级里都有那么一个事儿妈,要多讨
TUhjnbcbe - 2024/8/1 21:30:00

这不,儿子今年新上初一,报名的前一天,新班主任在群里忙着清点人数、交代作息时间、要带的表格、照片等等。

一位家长冷不丁来了一句:“老师,明天带作业吗?”

天地良心,新的学校,新的老师和同学们还没有见过面,通知书附带的作业多半形式重于实际。

比如,儿子的通知书里有这么几项

“参观一座博物馆,拍摄一些照片,记录下你收获的知识”

“积累30句英语常用交际用语,当遇到外国友人时,大方地与他们交流”

还有,“利用假期勤于练习,完成一份自己满意的书法或绘画作品”

诸如此类,更多的应该是感官的收获,而不一定非要落实在纸上。

这中间,有一项倒是明显能够见诸于纸面的,是这样的:

“阅读《朝花夕拾》、《西游记》、《骆驼祥子》、《海底两万里》四本书,随时记录读书感悟,做每本书不少于字的读书笔记,并选写至少一篇读后感。”

这倒是一项硬作业。

四五千字的读书笔记固然不少,不过这个姑且不论。

这四本书中,除了《海底两万里》和《西游记》,其他两本,以孩子的阅历,绝不是轻易能够理解的了的。

更何况,《西游记》除非读少儿版的,全本基本属文言性质,能够通读的孩子应该不多见吧?

《朝花夕拾》里面,只有《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以及《阿长与〈山海经〉》有趣味些,其余都晦涩难懂。这个集子里面的文章,我都是读给我儿子听的。

因此,这种所谓作业,更主要的是对孩子课余时间的一种提醒和建议,绝非硬性。

再说另一个“事儿妈”。

我儿子六年级时,英语老师把她任教的两个班级,分成了11个小组,选出11个组长管理,每天打卡,内容主要是背诵课文或者默写单词,就连寒假也一天都没有耽搁。

事情就出在寒假里。

因为每个组都是鱼龙混杂,有风雨无阻,从不耽误打卡的,有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也有从来都不打卡的。

英语老师想了解整体状况,于是就要求,每组组长制定一个表格,写上日期、人名和打卡项目,统计每个人每天的打卡情况。

本来,这对孩子来说是一个多好的实践机会啊,这任务简直就是微缩型的HR!

可是,有一位妈妈横空跳了出来。

“老师,交给我吧!”

想想看,一位成人,主动请缨,老师怎么好拒绝?

于是,孩子的任务就成了每天口头向这位家长做汇报……

这位妈妈倒也尽职,每天在群里不停喊话,甚至给不打卡的孩子家长打电话。

“事儿妈”这个物种,并不多,但每个班级里都有。

班级里的“事儿妈”主要有三种类型:

1、凡事强出头,该出的出,不该出的更要出。

2、把“收到”、“谢谢老师”、“老师说的对”挂在嘴边。

3、常常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其他家长。

“事儿妈”型家长人缘差是肯定的了,但更可怕的是,还会影响到孩子在班级里的人际关系,不知道这一点“事儿妈”家长会不会心知肚明?

1
查看完整版本: 每个班级里都有那么一个事儿妈,要多讨